全球影视推荐

2013-04-29 15:19
现代艺术EMPIRE 2013年9期
关键词:列侬卡罗尔亚历山大

亲密治疗(美国):礼赞肉体之欢

一位从小便得小儿麻痹症的记者兼诗人,虽身残志坚获得事业的成功,但是作为一个出色的男人他却从来没有享受过正常男人拥有的云雨之欢。在朋友频繁的指导之后,他最终选择了雇佣性工作者来弥补自己作为男人的缺憾。而这个雇来的性工

作者却给马克的生活带来了巨变。两人慢慢由单纯的雇佣关系变成了知心的朋友,而在相互了解和搀扶之中,马克也获得了追求普通人的爱情和幸福的信心。在微妙细腻的情感之中,电影把性爱升级到了神圣的高度,人性之间的善与真也在这个原本略显残酷的故事中慢慢流露。

副作用(美国):美式老牌悬疑片

这是近几年来比较优秀的一部美式恐怖悬疑片。镜头语言和叙事都较为精细,片中的女主角因为丈夫被捕入狱而长期服用大剂量的药来缓解自己的抑郁和低沉。在丈夫入狱第三年的时候,因为不慎服用新药产生副作用而杀害了自己的丈夫,因此自

己也锒铛入狱。索德伯格的这次回归应该算其近几年来最好一次,剧情琐碎,节奏快,中规中矩地讲完了整个故事。没有太大的惊喜但仍不失为一部优秀的悬疑片,影片中剧情的反转和升级较为精彩,但是索德伯格本身显然并无深挖故事的意图。

听说桐岛要退部(日本):电影宅的逆袭

学校里传闻排球部明星球员桐岛要退部,这个校园势力中重要人物的摇摆引起了校园里各种势力和群体的蠢蠢欲动。大家都在寻找这个校园势力的平衡点人物,但是一无所获。而此时校园中不受波及的边缘男生(电影部部长)前田正在筹划拍摄自

己的B级片,但此时校园里已经开始躁动不安。此片微妙精准的多线叙事最终交合到一起,引发了一次精彩无比的群戏,各种集聚的情绪释放,校园里的青春陷入迷茫和选择的两难,留下的空白埋了足够多的思考和疑问。一部精彩的电影,电影宅可以在此片中找到曾经的年少热血和与现实相关的认同感、挫败感。

苦役列车(日本):屌丝的人生也是人生

19岁的屌丝青年北町贯多过着悲催堕落的生活。对于他来说,生活可能就是一种变相的惩罚,肮脏破碎的家庭、窘迫赖皮似的生活,北町贯多活得和狗一样,没有尊严没有底线,但是他却意外地热爱阅读,从不放弃阅读,这也为之后的情节埋下了铺垫。

在工厂里,他结识了新人日部下正二,正二让略为自卑自闭的北町获得了久违的友情,同时在正二的鼓励下,贯多鼓起勇气,向书店里的一个女孩发起了爱情攻势。这一刻,被现实压得喘不过气的青春似乎迎来了短暂的幸福。山下敦弘不变的风格,如苦役列车的人生,最终会通往怎样的终点?

狩猎(丹麦):郁结成冰的戾气

刚和妻子离婚不久的卢卡斯因为和好友年幼女儿的一些瓜葛不幸被冤枉为性侵幼女,从此以后卢卡斯的人生开始改变,镇上的各种恶意开始向他扑来。这部电影的观影过程绝对不是一个愉快的经历,片中酝酿的一种近乎绝望的氛围让整部

电影张力饱满,郁结到近乎暴戾的怨气充斥胸腔。剧情爆炸式的张力让整部电影的氛围处在一种极其微妙、一触即发的精确位置,而这种微妙张力来源于人内心之间的斗争。所谓三人成虎,但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个三人成虎的故事,儿童在影片中游离于天使与恶魔之间的设置,让这个三人成虎的故事变得更加深刻且让人不寒而栗。孩子的话往往是纯真而无意的,但是这种无意的“孩子话”要是沾上社会道德禁区,并被误解,那纯真便可以变成剧毒的毒药。很遗憾,影片中的主人公就是一个不幸“中毒”的倒霉蛋,孩子自然可以不为自己的话负责,短浅的人生阅历让他们在社会的地位中一无所有。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社会中的一席之地近乎自己的全部。当这些被毁灭时,就意味着个人的社会性被抹掉,对于一个有理智的成年人来说,这是一种变相的谋杀。片中男主角的反应似乎略显迟钝,自我维护也是到了最后才迸发,影片结尾的成人仪式非常值得玩味。猎枪的承接和周遭暧昧不清的笑容让人寒颤,成年意味着力量和责任,而且也意味着代价,社会族群可以这样接纳你,给予你一定的位置,也可以迅速地像对卢卡斯那般,残忍地把你除名。电影最后那意味深长的一枪是谁开的其实并不重要,它最大的价值便是打醒那些做梦的人。而背后的开枪者,只是一个模糊的轮廓,导演的意图很明确,这个轮廓是为所有人设计的。

登堂入室(法国):失控的偷窥

法国文学老师让学生写生活见闻的周记,在各种乏味的作文中学生克劳德的周记引起了吉尔曼老师的关注,克劳德以第一视角写偷窥朋友家庭的故事。吉尔曼老师因为对文学的热爱而难以自拔地被吸引住,最终卷入这个故事,两人慢慢在

现实与虚拟中迷失。偷窥而来的东西往往具有共性,这种普遍的共性自然也可以成为所谓现实主义的温床。文学与影像的交融让这部电影更富有魅力,这种文本上的阅读快感被无损地还原到了影像之中,克劳德与吉尔曼在故事构思和走向上的协调与碰撞让这个故事的走向更为有趣。吉尔曼身上偷窥者自欺欺人但又心中无底的态度让这个人物更加立体丰满,克劳德亦正亦邪的角色转换让人物充满辨识性,这两位地上的师生、地下的偷窥者相互利用相互满足对方,并且惺惺相惜,享受文学带来的变态快乐。书卷气息让这部电影比之前的《后窗》、《苦月亮》等类似的偷窥题材电影更加明快,而其讨论的主旨和电影的深度却也丝毫不逊于之前的一些偷窥主题名片。影片中各种带有性暗示的艺术设置让偷窥更加暧昧不清,更有意思的是电影中各种被调动的人物情感纠葛。影片的故事层层推进,悬念不断,故事的张力随着剧情的发展越来越大,结尾非常具有开放性,绕了一整圈以后,整个故事回到了原点,这是一个善意又饱含智慧与深度的结尾。欧容对于故事的把控精确到位,在现实与虚拟的处理上得当而精准,在创作与再创作之间套了层层的圈,让故事的走向出人意料。文学的镜像,到底还是现实,端坐在后窗,看到的浮世绘,处处值得文学去偷窥和再塑造。

寂寞芳心(土耳其):高看爱情一眼,无法入眠

青年男子阿尔贝(瑟玛尔·侯奴 Cemal Hunal 饰)是一家餐厅的老板,有着很好的工作,事业成功,却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他每天和不同的女人做爱,付她们钱,却从不留任何人过夜。他这样自由而孤独地生活着,自由却寂寞。直到他在二手书店邂

逅了美丽的女子艾达(梅莉丝·柏坎 Melis Birkan 饰)。他对艾达一见钟情,并对她展开了热烈的追求。艾达自己经营着一家创意服装店,她从一开始就知道以阿尔贝这样的性格他们注定是分离的结局,但还是难以抵抗他迷人的魅力,与他陷入爱河。习惯了独住的阿尔贝一直无法舍弃自由的生活方式,难以完全融入艾达,纵然她开朗、迷人,宛如天使。他挣扎,茫然,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两人之间的关系……

男女主人公分手的那一刻,艾达强忍着不哭,对阿尔贝说“我从一开始就料到会这样,既然已经知道就不该太难过……”艾达语无伦次说了好多,她以为短短一个月的感情不必至崩溃,但她错了。爱情根本不是看时间长短,而是看你们有没有对上眼的那一刻。男女主人公两个成年人,都很有头脑和经济基础,都互相爱慕,短暂地触碰了下爱情,然后一个缩了头,一个昂着头走掉!问题在哪儿?阿尔贝一直和母亲说“太难了,太难了!”母亲没明白,是生活太难?事业太难?爱情太难?难道是电影名翻译提示的“寂寞”?生活在大都市的寂寞?说女人难懂,有时候男人更难懂,不懂他们要什么,想追求什么。电影没有假惺惺地高调谈爱情,简单的相遇,因为外表或者爱好等相识,因误会分开,然后经历少许曲折获得完美结局。这部电影让人明白,爱情这个东西是存在的,但是生活中不会有那么多美好的结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和迷惑。

在世界的转角遇到爱(保加利亚):千里走单骑之老当益壮

一个年过半百却精神矍烁的老人(米基·马诺洛维克 Miki Manojlovic 饰)出现在因车祸而失去记忆的青年亚历山大(卡罗·柳别克 Carlo Ljubek 饰)的身边,自称是亚历山大的外公,来自保加利亚。老人还带来了一张旧照片和一盒双陆棋,并且

如数家珍地向亚历山大讲起他小时候的事情。一系列的亲昵行为并不能唤起亚历山大的记忆,反而让亚历山大极不自在。于是,老人能做的只是每天来医院陪亚历山大下棋,跳动的棋子似乎叩动了亚历山大心灵深处的某种东西,他对这个老人建立起初级的信任。为了唤起亚历山大的记忆,并且重新鼓起他积极生活的勇气,老人决定带亚历山大开始一段“回家”之旅。一辆协力车,一路的美景,亚历山大在老人的鼓励下在途中邂逅美丽的爱情、重新找回积极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并在意大利的收容所里找回了往昔的记忆……

一场车祸,牵扯出了两个家庭,也引申出了两条平行的“纵贯线”。一线是失忆的亚历山大重新找回自我、慢慢踏上归乡之路的“寻找记忆”之线;另一线是十几年前萨西全家为逃避国内政治迫害,举家向德国逃亡的“回忆”之线。两条线轮流叙述,相同的都是线性结构,并非倒叙或者插叙,这种手法非常有意思,让人感觉同时在看两部电影。然而这两条线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寻找某种意义上的救赎。一个是为了身体自由的救赎,另一个是为了重新拾回自己“身份”的救赎。还有一点非常耐人寻味,一条线是举家逃离自己家乡到异乡,另一条线是从“异乡”回到自己真正的故乡之旅。百转千回,从原点再到原点,寓意着生命的轮回。

茱莉与丹尼(德国):七月爱情故事

暑假即将开始,朱莉向爱慕已久的丹尼老师兜售了一个有太阳标识的戒指,并告诉他在晚上的Party上会遇见一个身上也有该标识的女孩,那会是他的真爱。不想丹尼却阴差阳错地爱上了同样有太阳标识的梅里。在得知丹尼的行踪后,朱莉打算

与他一起上路。经历了旅途的波折之后,丹尼慢慢意识到,爱人就在身边。看这部电影是需要一点心理素质的,剧中人的爱情运气实在是让人嫉妒,但也许运气来自实干,正所谓,帮助自己,上帝也会帮你。

最后丹尼向朱莉告白的时候,相信每个观众都会笑起来,是那种甜蜜的痴笑,在真正甜蜜的爱情面前,每个人都是毫无招架之力的。

亲爱的温迪(丹麦):人本不疯,只因恐惧

孤独内向的男孩迪克生活在偏远闭塞的矿业小镇上,他的生活犹如一潭死水,直到一天,一把手枪改变了他的命运。迪克为手枪完美的设计及其散发出的暴力气息所吸引,深深为之着迷,并给爱枪起名“温迪”。不久,迪克结识了一班喜欢枪的同好,

他们组织了名为“性手枪”的俱乐部,谈枪比枪,生活其乐无穷……如果不知道这部电影的另一个译名叫做《性枪俱乐部》,也许会误以为这是一部文艺小片,但事实上,《Dear Wendy》是部疯子电影,较之《搏击俱乐部》,就像《海扁王》较之正牌儿超级英雄大片儿,虽不一定有后者过瘾,但却Cult有滋有味。在《Dear Wendy》中,枪是爱人,枪与使用者合为一体,爱枪的人最终都被枪爱了,也就挂了。如果说爱与恐惧是导致这些人疯狂的根源,而爱与恐惧则源于个体与外界的博弈。

无处的男孩(英国):我们的约翰·列侬

本片讲述了约翰·列侬的少年故事。列侬从小被姨妈Mimi收养,直到15岁才与亲生母亲Julia相认,他的姨妈更和他的母亲展开了对他的争夺。列侬的母亲带着列侬走上了音乐之路,给他买了一把吉他。列侬的生活一直充满了挣扎和矛盾。直到有一天,列侬的母亲因车祸死去,列侬下定决心离开Mimi,离开他从小生长的利物浦,去探求更广阔的天地……

关于真实的约翰·列侬的童年往事,以及他和父母的关系,是一件异常严肃的事。但对于当事人,一个有些放荡不羁的小混混来说,如果有一天一个陌生的红发女人对他说自己是他的亲生母亲,仿佛突然间有了自我意识一样,可以想见其中的痛苦,整部片子,其实就是在诉说《Mother》这首歌的故事。

卡罗尔的旅程(西班牙):每个女孩心中都有个英雄梦

卡罗尔是个漂亮的小女孩,帅气勇敢,她在旅行的路上遇见了唐密切。唐密切眼神执着,勇敢聪明,性格的默契让这两个孩子变成密友。卡罗尔对唐密切说:“唐密切,你能勇敢地亲我一下吗?”唐密切勇敢地吻了卡罗尔。因为战争,他们心里都有了

恐惧的阴影,但是他们依然保有纯真,有时唐密切会将卡罗尔保护起来,有时会在卡罗尔面前表现得很无辜,这个时候,我们能看到这个小男孩的柔情,而卡罗尔则会轻轻抚摸唐密切的脸。

最后唐密切用身体替卡罗尔的爸爸挡住了子弹,卡罗尔会永远记住这个童年的玩伴,那个英雄形象会住进她心里一辈子。她是幸运的,因为我们不能确定,我们心中的那些影子,在很多年以后是否还会是那个勇敢的英雄。

猜你喜欢
列侬卡罗尔亚历山大
约翰·列侬的理想国
威廉·亚历山大:通过画笔让西方了解中国
亚历山大的消暑之物
亚历山大诉耶鲁大学:美国依据第九条提起的校园性骚扰第一案
路易斯·卡罗尔:《爱丽丝镜中奇遇记》
学龄前期儿童患“亚历山大Ⅱ型”1例
Imagine
猫咪卡罗尔
“豆荚中的两颗豆子”
在黑暗中更要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