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大明
【摘要】本文在原始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总结DFG探区地震资料影响分辨率的主要问题,通过针对性处理技术的应用,消除地震资料影响分辨率的因素,进而提高资料分辨率,最大程度挖掘老资料在分辨率方面潜力。
【关键词】地震资料 分辨率 处理技术
1 引言
DFG油田位于济阳凹陷车西洼陷南部缓坡带,工区主要含油层段为沙四段,油层大都厚度较薄,单层厚度为8-10米左右,其时间深度为2.5秒左右。油藏类型为构造-岩性油藏、岩性油藏,成藏受到构造位置、岩性组合、侧向封堵等因素控制。
2 分辨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通过对DFG地区的原始资料及老剖面的分析的情况来看,原始资料对分辨率的影响因素以及导致老剖面在分辨率处理方面没有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2.1 面元过大
工区资料大多施工较早,绝大多数资料为1998以前进行采集,受当时的观念、技术及资金等因素的影响,采集过程中都采用大面元方式进行施工,25*50米和25*100米两种类型的资料各占50%。面元越大,高频成分越容易产生空间假频,对分辨率越不利,原始资料采集面元过大是影响资料分辨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有效频带较窄
较宽的有效频带是地震资料拥有较高分辨率的基础。从工区原始资料的分析结果来看,目的层的有效频带在5-40Hz左右,明显缺失高频成分。前期处理的老剖面目的层有效频带也在5-40Hz左右,原始资料本身的有效频带不宽,在老剖面的处理过程中也没有很好的展宽资料的有效频带,这也是导致老剖面分辨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2.3 地震子波压缩程度差
地震子波压缩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压缩程度差的地震子波为多个连续强相位组成,子波响应间相互干涉薄地层反射难以分辨。无论是原始资料还是老剖面提取出的子波,其压缩程度不是十分理想,子波都由多个延续相位组成,且延续相位能量较强。原始资料地震子波压缩程度差,而处理过程中没有将其较好的压缩是导致老剖面分辨率低的原因之一。
3 提高分辨率处理技术
3.1 叠前道内插
对于原始资料采集面元过大的问题,处理中可以采用共偏移距域叠前内插的方法给予解决,其基本原理可概括为相邻面元道振幅的加权求和值除以加权系数,得到内插道的振幅值,内插过程中,应针对资料存在的面元差异问题,在偏移距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叠前时间偏移对偏移距组合的需要,以及后续属性处理对CRP道集的要求,合理设计偏移距组合,进行插值,通过增加空间采样,有效的抑制空间假频,消除面元过大对分辨率造成的影响。
3.2 地震子波压缩
有效压缩地震子波是高分辨率处理中极为关键的一环。压缩地震子波比较常用也是较为有效的方法是反褶积技术。目前,反褶积种类比较繁多,对于DFG探区资料来讲,因资料为多个区块组成,其采集时间及方法不同,资料间的频率及子波差异比较大,最好用地表一致性反褶积进行处理,因为地表一致性反褶积是充分考虑了炮点、检波点、偏移距三方面因素的变化来提取反褶积算子,不仅使反褶积算子稳定,更重要的是校正了由各种因素引起不一致性问题,可以在压缩地震子波的同时解决资料的频率差异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地震子波并不稳定,其形状和带宽随旅行时间而变化,不稳定性主要是波前扩散和频率衰减的影响引起的,随着波在地下传播深度的增加,高频衰减也不断增加。为了解决子波不稳定的问题,通常采用时变反褶积即多时窗反褶积进行处理,但时变反褶积的一个问题就是过小的时窗影响了自相关估计中的统计结果,限制了对交混回响和短周期多次波的压制效果。因此,在反褶积处理前首先运用反Q滤波补偿波前扩散和频率衰减所引起的高频能量损失的问题,从而解决地震子波不一致的问题。
3.3 频率约束谱外推偿
高分辨率是建立在宽频带资料基础之上的,原始资料存在有效高频成分缺失的问题,在40Hz以上频率成分叠加剖面上几乎看不到同向轴的存在。而一般的拓宽频带处理技术都是建立在高信噪比基础之上的,即只能拓宽有效成分占优势的频率范围,通过谱白化等手段的测试结果看,处理后,资料缺少高频的现象没有得到改善,资料的信噪比反而明显降低,分析其原因,原始资料在高频端资料里面基本没有有效信号,拓频后,高频能量得到了补偿,频谱也得以展宽,但是补偿成分基本都是噪音,不但不能改善资料的成像,反而降低了资料的信噪比。实际处理中可以依据最小熵原理,预测出资料的高频成分,为了避免处理中丢失反射系数谱中的范数值,对算子进行带限处理,进而优化其处理效果。采用频率约束谱外推的方法,可以重新计算出资料缺失的高频成分,拓宽资料的频带,在不降低信噪比的情况下,提高分辨率。
3.4 优势频带加强
虽然资料的子波得到较好的压缩,频带也得以拓宽,但资料的主频仍然较低,在25Hz左右,这种情况导致在视觉上剖面的分辨率仍有所欠缺。实际处理中证明,当主频同目的层的优势成像频带相重合的时候,剖面的视觉分辨率最好,目的层的优势成像频带在25-45Hz之间,因此,如果要得到最佳视觉分辨率,必须使资料的主频达到35Hz左右。处理中,可以运用优势频带加强技术,通过合理滤波器,调整资料的主频到达理想状态。
3.5 叠后提频技术
实践证明,叠后提频技术在高分辨率处理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诸如零相位反褶积、蓝色滤波等技术都具有显著的效果。但叠后处理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度”的把握,处理中应以井标定结果及地质现象的反映情况为标准,合理设计流程、使用参数,协调好信噪比与分辨率的关系,去伪存真、避免假象。
4 处理效果
通过以上处理方法应用后,资料的成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新处理剖面较老资料在分辨率方面具有较大的提高,且信噪比与分辨率的关系合理,波组特征较好,目的层易于追踪解释,目的层砂组同井资料的吻合率在80%以上。
5 结论
(1)高分辨率处理一定建立在原始资料分析的基础之上,使处理技术具有针对性,已达到有的放矢。
(2)高分辨率过程中,一定要合理设计处理流程,使处理方法的应用符合客观规律,事实证明,即使是完全相同的处理方法,只是应用顺序不同,其效果差异也是非常之大。
(3)高分辨率处理过程中,质量的监控极为关键,在方法选择及参数测试过程中应加强井位标定控制及解释人员的参与。
参考文献
[1] 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上册)[M].山东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3:130-161
[2] 董敏昱. 地震勘探. [M].山东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28-48
[3] 李庆忠. 走向精确勘探的道路——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系统工程剖析[M].北京:工业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