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言四川县域经济发展

2013-04-29 02:29:35牟俊翰
四川省情 2013年9期
关键词:县域经济发展

牟俊翰

编者按:8月21日,2013年四川县级经济综合评价结果发布暨夯实四川底部基础经济座谈会成功召开。会上,省内相关著名专家学者从不同方面为四川县域经济发展把脉诊断、建言献策,以期进一步夯实底部基础经济,促进全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本刊特摘录部分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杨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县级经济发展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县级经济发展要处理好点、线、面、块四者的关系。点,就是做大做强企业;线,就是形成产业链条;面,就是做好产业园区;块,就是县域和产业的整体配套。

首先,做强企业依然是紧迫的任务。县级经济发展不在于大而全,而是要找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将优势资源和科技结合起来,尽可能打造出一个既有市场竞争力又有科技含量的拳头产品。再通过资本扩张积累等办法把产品优势转化成规模优势。有了规模优势才会有更多的市场占有率、更强的竞争力和更大的影响力。

其次,打造产业链条。要把产品的规模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通过产业链上下延伸,发挥产业关联效应,再进一步延伸到整个区域,就形成了一个产业。同时要不断地把产业由低端向中端和高端发展,提升产业的质量和效益。

然后,做好产业园区。企业需要进入园区,形成完善的配套,并在区域扎根。在县域地区逐步建立产业园区,企业配套成本低,加上产业链的优化和空间布局的配合,形成相互关联分工协作的组织,产业开始集群集中集约地配套发展。

最后,搞好产业和城市的整体配套。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要提供相应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产城一体”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在产业园区旁建设新城,还是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县城的资源。

还要看到,发展县级经济的一个关键点是招商引资。四川经济一向内力不足,很大程度要靠外力弥补,通道就在于招商引资。

这些年由于沿海地区土地、环保、劳动力、能源以及其它要素价格的上涨,其优势逐步丧失,内陆地区的优势则有所凸显。沿海地区企业陆续向内陆转移,出现了外资西进、东资西移的情况,这就给内陆企业提供了机遇。

而从四川来看,成都主城区以现在的土地资源环境交通等承接制造业缺乏空间,而外围地区特别是很多资源丰富的县级地区就有这样的空间。这就给县级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

许多县域地区是有配套设施的,但没有拳头产品。现在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外力与本地企业融为一体,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戴宾(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重构产业体系优化空间布局

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原因,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空间的不均衡性。

一方面,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在一定区域范围内,GDP的70%往往只出现在15%的土地范围内,那就是平原地区。因此,四川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要优化空间布局,园区建设、企业集中就要在这15%的土地上完成。另一方面,现代工业产业发展必须要依托大城市。因为大城市具有交通条件、基础设施、消费市场等先天优势条件。

以宜宾市为例,如今宜宾市GDP已经突破1000亿,如果要再创新高,一方面要重构产业体系。不能再依靠原有的产业布局,而要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优化空间布局。宜宾市现在能够形成大规模工业体系的县域大致只有翠屏区、南溪区和江安县三个。因为它们位于长江流域,占据天然港口,属于平原地区。要增强它们的自主发展能力,而其它县更多的是发展特色产业。

同时要积极探索山区经济发展的路径。山区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在自然地理方面:山区地貌所占比重高;交通条件较差,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生态较好,资源特色突出。在经济特征方面:耕地多属于坡地,不太适于机械化耕种;大多数都远离城市和市场中心,要素集聚难度较大。

要发展山区经济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实现多种经营,发展特色农产品。第二,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山区矿产的开采和初加工以及水电开发。第三,发展特色旅游。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到发展特色,实施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措施。

文峰(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副院长)

推进县域经济集聚集群发展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重要途径,而促进县域经济集聚、集群发展又是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渠道。

第一,地方政府合理规划、引导县域工业园区建设,构建集聚集群发展的载体。一方面,要规划园区数量。考虑到县域经济的要素密集程度,一个县域经济范围内不宜设立过多工业园区,一般规划1~2个。这样既可以缓解园区建设的资金压力,又可以充分集聚县域经济范围内的要素,也可以减少对耕地的占用,还可以确保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具有一定集聚功能的城市。另一方面,要科学选址。科学的园区要求有一定范围面积来容纳产业和人口居住,需要有便利的交通、供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

第二,合理引导要素和企业集聚集群发展,形成集聚集群发展优势。首先,在确立各县域经济主导和支柱产业时要坚决避免同构化倾向和简单模仿。其次,合理确定县域经济间税收分享比例,适当提高县域经济单位企业税收的上级或上上级政府分享比例。然后,根据县域经济工业园区设置的需要,科学确立非农用地指标的分配。最后,应该建立科学的县域经济所在地政府政绩考核机制。

第三,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建设亲资本和亲民兼顾型政府。各县域经济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应该落实在包装、推介工业园区发展条件、前景和政府服务效率等方面,应避免在建设用地、税收等方面竞争,这一点至少应该以省或者中央层面出台政策给予规定。为形成可持续的集聚集群再发展机制,地方应该完善生活基础设施(含基本公共服务),控制房价,建立“亲民”型地方政府,以集聚“人气”,引导“商气”,扩大集聚规模。

曾勇(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夯实四川底部经济基础的四条途径

第一,发展现代农业。在县级经济中,农业比重依然很大,农业人口依然较多,基础条件依然较差。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必然途径。要以农产品加工和种养一体化的龙头企业为重点,更好更快地利用先进技术,带动当地农业发展。以集中承包为主体,这种方式比较灵活,也适应四川省各地区农业发展差距较大的特点。采用小规模分散化的家庭承包为基础的种养结合的方式。

第二,依靠工业支撑。“无工不强”这句话依然适用于四川县级经济的发展。有条件有基础有能力发展工业的县还是应该发展工业。要围绕成渝经济区极核、依托产业园区,大力发展机械加工制造、资源深加工以及配套关联产业,配合和承接大中城市的产业转移。依托各个县丰富的水电矿产资源,形成就地转化的资源性工业。结合各县的旅游资源、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物流、城镇生活服务业。

第三,推进新型城镇化。如今四川面临着大城市人口拥挤、中等城市找工作难、小城镇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要把进城务工人员稳定在大城市,将农村人口适度地集中在小城镇。通过土地和产业集中,将人口进一步向小城镇集中。

第四,体制机制同步推进。改革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资金投入难、土地集中规模化难的问题。加快推进资源要素价格机制改革、产业发展引导机制改革和项目审批机制改革,解决地方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环境的问题。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流动人口管理制度改革以及保障房分配制度改革,以解决城镇化的系列问题。

猜你喜欢
县域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商周刊(2017年6期)2017-08-22 03:42:46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中国卫生(2015年7期)2015-11-08 11:09:58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