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宪
在西藏日土县日姆栋岩画
点有着大批的岩画,而日姆
栋的藏语之意为“神鬼之画”,
所以人们将其称为荒原上的神
鬼之画。
早在上世纪之初,就有一
些热衷于亚洲探险的西方人
士在那片荒凉如“月球景观”
的高寒之地发现过众多岩画。
1900年,斯文·赫定在《亚洲
腹地旅行记》里记述了“雕刻
着几个拿弓的猎夫追赶着羚羊
的图像”。1907年,奥古斯特·
弗兰克发表了他对阿里和拉达
克地区岩画的临摹手稿。1937
年,图齐在《穿越喜马拉雅》
一书中提到在拉达克、西藏西
部及东部都发现在岩石上雕刻
的“大角野山羊,还有骑在马
背上的人,进行战斗的武士,
晚期还有塔的雕刻物”。
西藏发现的古代岩画一般
认为可以分为早、晚两个时期,
早期岩画属于吐蕃王朝建立之
前的早期金属时期,晚期岩画
一般被认为是佛教传入西藏之
后的遗存。
在日士塔康巴等地点的岩
画中,结队而行的侧身人物形
象,被现今牧民称为“一条腿
的人”。这些背负行囊、躬身
向前的队伍往往排列成十余人
或二十余人,他们应该是有组
织的远足团队,其中有的人拄
杖而行,大概是为了支撑长途
旅行的疲惫。这些岩画多用敲
琢法和磨刻法制成,敲琢法是
用尖利的工具在岩石上琢出密
集的小点,构成图像的轮廓,
小点也可连集成面,以面造形。
磨刻法是使用较锋利的工具刻
出形象的线条,并反复磨刻线
条使其达到一定
的深度,以线造
型。
另外,与晚
期岩画的佛教内
容明显不同,阿
里岩画具有高原
原始宗教的很多
特征。日月崇拜、
生殖崇拜、动物
崇拜等神靈崇拜
的图像在日土岩画中十分常
见,而在那些身形特异、身首
披挂羽饰、手持圆鼓的“巫师”
身上,很容易联想到苯教的早
期形态。在岩画动物的鹿、鹰、
牦牛的神灵化、装饰化等表现
手法上,则与中亚草原文化的
动物风格相当接近。
(冬夜摘自《华夏地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