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彩虹
农妇“特攻队”
1941年5月10日,德军
大举空袭英国伯明翰。一架“亨
克尔”-111轰炸机迷航,被
英军击落在伊尔斯伍德。四名
机组成员就活了一人——上等
兵鲁登道夫·巴德。没等巴德
喘过气来,一群英国农妇向他
发起了“疯狂攻击”。围攻者
有的拿着扫帚,有的举着干草
叉,有的挥舞裁剪刀,吓得巴
德落荒而逃。此公第二天被英
军俘获,幸运活到战后。直至
2003年去世时,他至死不明白
为什么这些英国农妇会如此疯
狂。实际上,后者不想拿他怎
么样,所以也没追赶他。她们
真正看中的是德军飞行员的丝
绸伞包。在那个战争年代,能
穿绸子做的内衣是很奢侈的
事,值得冒点险。这批由巴德
的降落伞包改造的丝制内衣于
2012年被当地博物馆收藏。
毒贩的战争贡献
珍珠港事件之后,罗斯福
总统的个人安全问题骤然突
出。但当时美国政府的公费开
支有限定,总统也不能买750
美元以上的车,所以买不起防
弹的。正好这个时候司法部逮
了大毒枭艾尔·卡彭,此人家
里倒有一台防弹豪华车。总统
听说要征用毒贩子的车还有点
不好意思,说:“我希望卡彭
先生不要太介意。”
迟到的奖励
1983年9月26日,苏军
中校潘特罗夫在莫斯科防核武
器早期预警中心值班,面前的
警告指示灯忽然亮起,这是不
是意味着,美国核弹正朝莫斯
科飞来!潘特罗夫当即上报特
情。这位潘中校反复强调的是,
警报灯确实亮了,但也可能是
某处系统故障或误报。好在苏
军高层对自家装备的性能还是
比较熟悉的。一场因误会可能
引发的核大战被避免。后查明,
确实是苏联卫星误将云层反射
的太阳光错判成了导弹尾焰。
这位阻止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
苏军中校,当时并未因此受到
表彰,他所在的基地反而因未
能改进装备而受到处分。
板栗的贡献
1917年秋,英国各大学校
和童子军俱乐部随处可见告示
云,鼓励收集板栗支持战争。
短短数周,3000吨板栗就运进
了英國化学合成公司。在那里,
板栗变成了丙酮——无烟火药
的关键成分。战前,英国主要
从美国进口丙酮。战事既开,
无烟火药供给不上。为了化解
“弹药危机”,化学家魏兹曼想
出的办法是从谷物制品中提取
丙酮,大获成功。但战争打到
1919年,吃饭都成问题,谷物
制品也告稀缺。还是这位魏兹
曼,想出了提炼板栗的办法。
就这么着,英军总算撑到了战
争胜利。然而,板栗的历史影
响并未就此消失。魏兹曼是一
位犹太复国主义者,凭着战时
特殊贡献,还有他与劳埃德·
乔治的交情,魏兹曼的犹太人
复国梦始受英国支持。1948年
以色列建国,魏兹曼出任首任
总统。要是没有板栗,可以说,
巴以冲突史就得改写。
最能打的“美国”大兵
二战美军受勋最多的步兵
团队是第442团,该团绰号“孤
注一掷”。全团获得560枚银
星勋章、4000枚铜星勋章、52
枚杰出服役十字勋章、1枚国
会荣誉勋章,而且从未出过一
例逃兵。但此团最出名的是,
该团战斗人员全部是日裔美国
人。
(司志政摘自《环
球军事》2013年5月下,图/
Dar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