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庆华
春季是小麦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是决定亩成穗数和穗粒数,并为增加粒重打基础的关键时期。自去年麦播以来我县天气持续晴好,小麦生长较快,加之冬前麦田管理及时到位,苗情总体正常均衡,是近年来苗情较好的一年。但自去年十月下旬以来我县也已有近一百天无有效降水,对小麦生产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部分小麦发生干旱、群体偏大、病虫害发生较重等问题较为突出。针对这些问题,要早安排,以抗旱浇麦为中心,重点抓好以下关键技术。
一、科学运筹肥水,促弱稳壮控旺
冬前未浇越冬水或墒情不足的地块,开春后要及时浇水,合理施肥。
1.群体在60万以下、长势较弱的麦田。春季追肥应分为两次,第一次在小麦返青期,结合浇水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0~15千克;第二次在拔节期,结合浇水每667平方米追尿素5~10千克。
2.墒情较足群体在70万左右的二类苗麦田。在起身期进行追肥浇水,一般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15千克。
3.群体在80万以上的一类苗麦田,应控促结合。一是起身期喷施壮丰胺等调节剂,缩短基部节间,促进根系下扎,防止生育后期倒伏。二是推广氮肥后移技术,到小麦拔节中后期再追肥浇水,以控制无效分蘖过多滋生,一般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5千克左右。
4.群体在100万以上的旺长麦田,主茎和低位分蘖的穗分化进程提前,早春易发生冻害。这类麦田田间管理应做到前控后促,促控结合。一是起身期喷施调节剂,控制株高,防止生育后期倒伏。二是无脱肥现象的旺苗麦田,应早春镇压蹲苗,到拔节期再结合浇水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12千克。三是对于有脱肥症状的假旺苗,应在起身初期追肥浇水,防止旺苗转弱苗。
5. 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应尽早采取镇压划锄、撒施有机肥、秸秆覆盖等保墒措施。
二、普遍进行中耕,增温保墒灭草
对弱苗、麦苗根系发育不良或受冻的麦田,要浅中耕,防止伤根和坷垃压苗;对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镇压与划锄要结合进行,先压后锄;对于有明显旺长趋势的麦田,应进行深锄断根,控制地上部分生长,变旺苗为壮苗。
三、合理选用除草剂,消除田间杂草
要根据草种选择除草剂种类。目前,对麦田双子叶杂草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有使它隆、二甲四氯、苯磺隆等。对以野燕麦、看麦娘等单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6.9%骠马乳剂进行茎叶喷雾。对于单、双子叶杂草混合发生的麦田可采用6.9%骠马乳剂和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等。除草剂的使用时期一般在返青期至拔节期以前。使用时,要严格按照配比浓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以免发生药害。
四、因地制宜,搞好病虫害防治
据植保部门调查和预测,今年我县小麦病虫害将中度偏重发生,其中麦蚜、小麦吸浆虫、小麦白粉病等病虫害将偏重发生,农民朋友要根据农业部门提供的病虫情报,及时搞好春季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工作。
五、预防“倒春寒”和晚霜冻害
小麦拔节后抗寒能力明显下降,在寒流到来之前,采取浇水、喷洒防冻剂等措施,预防晚霜冻害。一旦发生冻害,要及时采取浇水施肥等补救措施,促进麦苗尽快恢复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