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传体记忆研究范式评介

2013-04-29 18:16:24李翠萍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3年9期

李翠萍

摘 要:自传体记忆(autobiographical memory)是一种与个体内部心理状态紧密相关的综合记忆,有时也被称为情节记忆。最近几年来,自传体记忆的研究是继内隐记忆之后又一个研究热点,因此出现了多种研究范式,主要有线索词技术、事件线索范式和自我参照研究范式。试图在介绍三种研究范式的基础上加以比较三者的异同以及评介各自的优缺点。

关键词:自传体记忆 线索词技术 事件线索范式 自我参照研究范式

中图分类号:B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9-182-02

自传体记忆(autobiographical memory)是一种与个体内部心理状态紧密相关的综合记忆,因此有时也被称为情节记忆。早期的心理学家们如19世纪,高尔顿开创的早餐问卷和字-线索方法(word-cueing)关于自我思维的多样性研究,已涉及到自传体记忆的诸多方面;高尔顿的这一技术被后来者克雷沃第和斯海夫曼进发展并细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呈现一个单词让被试自由联想,其次联想词再次呈现给被试并要求其自由回忆,记录回忆时间所发生的时间。实验分别以年龄和事件为轴直观的了解被试不同年龄阶段自传体记忆的分布走向。Freud和Brewer (1893/1974) 在《癔病研究》一书中提到自传体记忆在神经症中起着核心的作用。他们主要认为情绪性创伤体验的记忆是对特殊伤痛体验的滞留,强调负性情绪特别是被压抑的负性情绪在记忆中的作用。

自传体记忆的维持着个体自我建立的连续感,可以通过对自传体记忆事件的回忆实现自我提升(self-enhance)的功能;自传体记忆还可以提供给人们以进行交流的材料,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亲身经历、模仿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学习获得经验贮藏在记忆中,一旦需要它就可以被个体所运用;它对人们提供参照、引导甚至激励作用。自传体记忆对我们的生活有如此重大的意义,因此对自传体记忆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到目前为止,用于研究自传体记忆的范式主要有线索词技术、事件线索范式和自我参照研究范式。他们的共同之处是都能很好地在实验室情景中成功地引发自传体记忆的回忆,使科学的研究自传体记忆成为可能。

1 线索词技术

Galton是线索词方法或线索词技术的开创者,他以自己为被试,以75个情绪词为线索词,最后主要记录线索词诱导产生的童年和成年的记忆。ATM真正作为一种标准化的实验范式应用于临床研究是由 Williams设计,实验中他向抑郁者呈现五个积极词汇:高兴、兴趣、安全、惊奇、成功和五个消极词汇:难过、愤怒、忧郁、孤独、创伤,直到呈现完所有的词汇。每个词汇呈现时间均为一分钟,结果记录一分钟之内被试所回忆起的相关事件。最后研究者需要研究者对回忆事件进行编码和评估。由于ATM具有操作简便、干扰较少和记忆内容的个体性,之后的许多国外研究者都采用这一实验程序和原材料;但也有研究者由于研究目的的不同,根据需要选择另外一些情绪词汇。如有研究者选择30个情绪词汇,有研究者选择20个或12个情绪词汇,三者的相同点都是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各一半;不同点是各自考察的目的和诱导的程度不同。研究表明30个情绪词汇明显比6个情绪词汇产生的回忆事件是不同的。

纵观国内研究者研究自传体记忆采用线索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继续采用前人使用的词汇。(2)根据研究需要在汉语言大词典中选取不同性质的词汇。但所有的线索词都是主试提前筛选好的,主观性较强,没有考虑到个体的差异,所以实验结果的外部效度值得深究。

另外选择线索词需要考察三个水平:(1)词汇的愉悦度。(2)词汇激发的想象力,即引起个体联想的程度。(3)线索词激发神经系统的程度即唤醒度。由于每个参与研究的个体本身存在的差异性,所以词汇的性质在个体方面存在差异性,这也是线索词汇的一大缺陷。

2 事件线索研究范式

事件线索研究范式是通过对线索词汇研究范式的改进的基础上提出的,该范式的理论基础是:线索词所引起的自传体回忆的内容如果存在主题上的相关的话,该内容就会被聚集在记忆带中,回忆时由于彼此的意义上的联系就很容易被提取。程序一般为:首先提供一个线索词让被试在一分钟内回忆个人的生活事件,在被试所回忆的内容中只选取第一反应的事件作为将来线索,即让线索词引发线索事件;然后以被试第一反应的事件为新的线索词,再让被试回忆一个自传体记忆事件,把此事件成为追索事件;最后要求把被试线索事件与追索事件进行编码、比较,要求:(1)前后事件是否包含了同样的人。(2)前后事件是否包含了同样的活动。(3)前后事件是否包含同样的地点。(4)线索事件是否导致追索事件的发生,后追索事件是否导致线索事件的发生。(5)线索事件是否包括追索事件,或追索事件是否包含线索事件。(6)线索事件和追索事件平行,是否共属于更大的分类范畴,另外还需要对事件的重要性进行评价。

事件线索研究范式在线索词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更加突出了被试的个体性,能够增加实验的外部效度,但是比较难以量化,实验过程较难以控制;而且个体也很容易受到本身情绪、态度的影响,这些都会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自我参照研究范式

1977年Rogers等人发现,与自我关联的记忆内容要比其他条件下回忆效果好,他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自我参照效应(self-reference effect SER)。1999年,Craiketal等人在自我参照效应的实验设计了四种学习条件:(l)自我参照任务(seif-reference task),又称为自传体事件,它指个体回忆的事件主题是关于自我本身的、个体亲身经历的,这是以自己的评价标准进行判断;(2)他人参照任务(other-reference task)又称为公众事件,个体所回忆的事件是与个体本身无关、是一些公众事件,它很少和时间相关联,这一维度主要以他人的评价标准进行判断;(3)社会赞许度判断:让被试单纯的评价呈现的词汇是褒义还是贬义;(4)音节数目判断:判别呈现词汇的音节数目。实验时首先把所有的40个形容词呈现给被试,然后在被试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要求他们尽可能多的回忆出刚刚呈现过的词汇。结果表明,与自我关联的记忆内容要比其他条件下回忆效果好。也就是说当被试执行自我参照任务时,记忆成绩最高。后来研究者Con在Craiketal等人实验的基础上,将被试分成自我参照组、他人参照组、以及社会赞许度判断组,同样要求被试要对40个形容词汇做出判断,并在5 点量表对呈现词汇做出反应:(1)该词汇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某人,这个人既可以是被试本身也可以是其他人;(2)对词汇的好坏程度进行打分。一个小时之后让所有被试对之前呈现40个形容词汇进行再认。再认结果有R反应(即记住:肯定这些词汇出现过)、K反应(即知道:只是熟悉或不是十分的确定)。最后结果显示,从总体的再认正确率来看,自我参照组、他人参照组、以及社会赞许度判断组无显著差异;但是组间有差异,表现为自我参照组的正确再认成绩显著高于其他两组成绩,这一结果出现是因为记住反应包含具有情节记忆内容,而情节记忆与个体的内在情感联接得更加紧密,被试更容易记住,而K反应与语义记忆相似,这也是三组整体正确再认率没有显著差异的原因。因为Craiketal的这一参照效应结果源于儿童的遗忘机制,而SRE 的研究中也涉及发展领域,Halpinetal等人发现儿童的SER小于成人。这可能是由于儿童的自我概念的成熟度不如成人。

4 三种研究范式的比较

从程序上看,三种实验都有一些共同之处,他们基本上都遵循了线索词汇-个体的回忆。在前三种实验范式一开始所提供的线索词汇都是相同的,都有积极词汇、消极词汇和中性词汇三大类,在指导语和反应时间的控制上都大体相似。三种研究范式都是靠被试的积极回忆完成的,但是三者之间又有本质上的差别。

实验考查自传体记忆产生的指标不同。在线索词技术中,我们考察的主要是回忆到的内容多少、范围和重要程度。在事件线索词范式中,虽然实验一开始也提供了线索词汇,但之后的线索事件和追索事件都是被试自己回忆到的,并且回忆的内容在意识层面是逐步加深的,相对来说该实验考察个体的记忆更加深入。而在自我参照研究范式中被试在反应阶段具有明显的反映任务,能够很好的证明自我参照相应的存在,而且在“再认”和“知道”的任务中,有明显的伴随自我的意识,其中也可能有无意识的成分。

三种范式考察自传体记忆的机制可能不同。在不同的反映内容上都会有自传体记忆的产生,一方面单词可以引发自传体记忆;另一方面事件也可以引发自传体记忆,单词和事件所含的信息内容有差别,这是否意味着两种条件下的自传体记忆有着不同的脑记忆单元或脑区域分布。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分析,大多文献只是从自传体记忆的影响因素方面和研究的侧重点进行了考察,还没有人真正提出自传体记忆的研究机制,这还需要后续进一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