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青春调儿”到底是什么调

2013-04-29 00:44
新作文·中学生适读 2013年9期
关键词:青春文学郭敬明年轻人

当青春期遭遇“更年期”

三日雨

郭敬明的《小时代》上映三天时间,票房就突破了两亿,而作为这名80后小说的导演处女作,这部电影也毫无悬念地掀起了一场不小的争议,一时间将青春小说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近日,有媒体刊发文章《小时代和大时代》称,不能“无条件地纵容《小时代2》《小时代3》的出现”,“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引导社会思潮”让“一个时代的人文建设和传播失控”。在影评人看来,《小时代》的内容中充斥着追求物质、拜金等浮躁的价值观,是一部彻底的“烂片”;而作为追捧《小时代》的以青少年为主的小粉丝,则力挺郭敬明,与持批判态度的以中年人为主的影评人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一方面是年轻人认为《小时代》的高票房引起了主流电影人的嫉妒言论,另一方面是中年人认为自己有义务去引导青少年远离错误的价值观。

在笔者看来,一味以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小时代》,看待青春文学,未免有些苛刻了。的确,就电影而言,从艺术角度上看,无论是人物、情节还是技术都没有出彩之处,整体的叙述也显得有些不够流畅,但是电影却很好地刻画出了在如今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里年轻人的友情与爱情。抛开其中对物质追求的表达不谈,片中所表达的新一代人的情感和追求还是非常真实的。《小时代》与现实有很多“吻合”之处,但也正因如此,大众才更加担心电影会引起年轻人价值观的偏离和变质,甚至对整个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笔者认为这样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青春文学对现代社会来说,正如同过去对邓丽君的音乐、琼瑶小说、电影“古惑仔”系列等很多曾饱受争议的新兴文化一样,只是一个时代的新产物。无论在哪个时代,年轻人总是有着比较前卫和独立的思想,他们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也有自己独特的喜好,至于是否像评论家所担心的价值观被误导,笔者看来未必如此。

不管人们对《小时代》有多少争议,至少电影有一点是成功的,那就是其创下的高票房告诉大众,郭敬明成功地抓住了现代社会年轻人的心理。而怎样的心理又反映了怎样的现实,时代造就了一切,已经不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人能左右的了。而就郭敬明本身来说,他的成功则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打拼出来的,从一个平民子弟走到现在,整个艰辛的过程也给青少年树立了一个励志的榜样,是值得肯定的。

因此,对于郭敬明,对于青春文学,我们不妨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在这个文化多元化时代,我们应该允许不同声音的出现。主流文化以外的一小股新鲜力量并不会影响到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而面对这些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我们所能做的,不该是一味的批判,而应该从《小时代》等一类青春小说中,创造出契合年轻人兴趣爱好的有益的文化作品,将这些“非主流”的插曲,融汇到积极向上的主流旋律中去。

想说爱你不容易

茱 萸

每个经历过青春的人,一定都看过青春小说,这一点不容置疑。就拿我来说吧,生命之中至少八分之一的时间都送给了它们。不要小觑这八分之一,人的一生又有多少个10年呢?在那些忧伤的、喜悦的、离别的、相聚的岁月里,一本本矫情的青春小说陪着同样矫情的我度过了成长的阵痛期。所以说,我爱青春小说,这份爱幼稚、单纯,但却充满了温馨的回忆。

同样,每个时代的青春小说都具有那个时代的鲜明特征。比如《青春之歌》,描写的就是一个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姑娘是如何在革命的洗礼中成长为忠实的战士的。这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所以,《青春之歌》在当时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再比如,早以前看过的辛夷坞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为什么很多人看过书之后,心里都久久不能忘怀?因为它确实写出了这一代年轻人所有的迷茫、挣扎、奋斗,还有那些得到与失去。所以,其实当我看到“纸醉金迷”的《小时代》时,内心也没有多大忿忿不平,那里面写的都是实话。在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挣扎的年轻人们,在奢靡的物质诱惑面前,都可能问出这个问题:“如果我没有钱,你还会爱我吗?”这是现实,无须回避;这是大潮流,终究你会发现,无从回避。

但是,如果我们把现实,把大潮流都推到了“文化工业”的生产线上,会发生什么事情?这就好比意大利纯手工制作的冰激凌,一个师傅,一种口味,全世界只有一个;而突然某一天有人在这里建立起一条生产线,全机器流水化作业,同样的配料,虽然口味变多了,却再也没有手工制作的醇厚口感。综观现如今的青春小说,不正面临着这样的尴尬吗?表露真心的作品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亦步亦趋的跟风作品,金钱、爱恨、青春、情感,这些统统成为了货架上的消费品。无论怎样排列组合,这些文学作品都是没有血肉没有灵魂的。而背后的写作者,则更是在商业化的熏陶下,失去了一个写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

青春小说无罪,它们虽不长久,也不够厚重,但却伴随着所有经历青春的人们成长。请停止消费青春小说,停止消费我们的青春,有些感觉,是金钱无法表达和换取的。

猜你喜欢
青春文学郭敬明年轻人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80”“90”后作家笔下青春文学的成长主题
年轻人如何理财
年轻人
关于郭敬明的一封家书
郭敬明就像是一个便秘患者
我国当代文艺批评的现状、问题和解决之道
——以“80后”青春文学批评为考察对象
名人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