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 钱春春
摘要: 德国高等教育机构的经费主要依赖于公共财政资金,比如联邦政府、各个州政府和辖区管理机构等。德国高等院校的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采用绩效考核的经费管理模式;积极寻求多种资助形式;紧靠市场,重点扶持市场需求较大的行业。这给我国大学经费筹措带来的启示有:加强经费管理;积极寻求非政府经费来源;拓展办学思路,主动与市场接轨,做好产学研的配套工作。
关键词: 德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经费管理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完善投入机制,保证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将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的4%。如何合理规划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学校投入的经费分摊,如何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成为目前关注的重要问题。
德国高等教育在国际上一直享有盛誉,无论是在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教育质量的保障方面,还是在教育经费的管理等方面都有许多可鉴之处[1]。随着博洛尼亚进程的继续,德国对高校经费来源的管理也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引入了现代的管理模式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特别是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地区协调发展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本文对德国高等教育机构经费来源特点和经费管理模式的研究, 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机构经费来源的管理, 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一、 德国高等教育机构经费来源与特点
德国高等教育机构的经费来源表现为以公共财政资金为主导,各类非公共资金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多元化”结构特征。在德国,高等教育是一项准公益事业,政府所提供的公共财政资金一直是高等教育事业赖以支撑和发展的基础。这一点无论是在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美国,还是在市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欧盟,都有集中体现[2]。
从教育经费来源上来看,在德国无论是在普通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综合性大学或应用技术型大学里,还是在“双元制”中的职业教育机构里, 政府拨款均占主导地位。在2008年教育预算中,无论是初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其绝大部分的经费都由各级政府承担,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占总教育财政预算的79%,约合1216亿欧元。其中各个州政府承担的比例最大,达到了总预算的52.9%,约合814.13亿欧元。其次是各个乡镇政府财政支出,所占比例为15.1%,约合232.39亿欧元。联邦政府支出在各级政府中所承担的比例最小,为11%,约合169.29亿欧元。而在高等教育领域,公共财政资金所占比例更大,联邦政府投入的预算比例达到了15.6%,各州政府为67.1%[3]。
从教育经费投入在各领域的分配来看,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2011年教育财政报告的统计,2008年总计有2 142亿欧元投入到教育、科研和科学技术领域,比1995年增加了517亿欧元,增幅达31.8%。其中教育财政预算达到了1 539亿欧元,教育预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2%。在2008年的教育财政预算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经费投入到了中小学教育领域(这里所指的中小学教育领域不包括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初等和中等教育),达到535亿欧元(见图1)。由图1可见,投入排在第二位的是高等教育领域,教育预算支出达到了291亿欧元,从中可以看出德国政府非常重视高等教育,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支出占到了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