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抱团式发展,借助集体的优势,地方软件园区在发展道路上,更多是要结合自身的软硬件环境,打区位牌。这其中,青岛和厦门表现尤为突出。
厦门软件园短期的的发展目标是,十二五期间软件信息服务业产值翻两番,2015年行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厦门市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围绕这一目标,厦门软件园在发展模式上,以结合厦门的区位优势、城市功能定位及产业发展现状和目标为基础,立足海西对台湾省的各方优势,突出自身特色,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和服务措施,建构招商服务、人才服务、技术服务、融资服务、物业服务五大服务链。
同时,厦门软件园还抓住”海西经济区建设、厦门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实施以及两化融合、三网融合、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为厦门软件服务业创新发展机遇。
目前,园区已经入住规模以上软件企业550多家,知名企业有建行总行厦门开发中心、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基地、中国电信动漫运营中心等,园区还拥有易联众、美亚柏科、三五互联等5家上市公司和美亚柏科、吉比特等四家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2012年,软件园二期完成销售收入263.77亿元,同比增长30.84%。国地税实现总收入8.33亿元,同比增长24.9%。
此外,厦门市于2011年12月在岛外集美新城规划兴建占地约12平方公里的软件园三期。“除具备软件园二期的主要功能区外,软件园三期还增加了“闽台云计算产业示范区”、物联网/北斗导航产业区、电子商务区、知名企业自建区。目前,软件园三期的起步区30万平方米的6栋研发楼已经建成, 2013年6月份交付企业使用。目前,软件园三期已核准入园企业142家,其中 10家企业自建研发楼。
和厦门不同,青岛软件园则希望借助软件业打造出一个一体化的产业新城。
5月30日,青岛软件科技城规划发布会在北京展览馆举行。会上,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副主任尚立群表示,青岛市于2012年明确以建设“青岛软件科技城”为产业发展核心载体,按照“城市化发展、板块化布局、专业化运营、一站式服务、信息化驱动”的发展思路,努力打造集产业发展、创业孵化、应用示范、支撑服务、国际合作、生态宜居于一体的产业新城。
青岛软件科技城规划总面积30.5平方公里,规划延展区14.5平方公里,具有建设用地储备资源充沛、具备快速开发运营条件等鲜明优势,计划用5-10年时间全面建成国际化、智慧型、生态型的科技新城,将成为青岛市软件产业发展的主体区域和核心区、山东省面积最大的软件专业园区。
尚立群表示,在产业规划上,明确“2+2+1”模式,即以工业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云计算和物联网为主导产业,以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为新兴产业,以信息技术服务为基础产业,重点聚焦、整合资源,大力推动产业集聚升级和规模发展的紧密结合。
在空间布局上,按照“中心辐射、圈层推进、点块结合”的战略布局,发挥青岛高新区区位条件和地理资源优势,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营,形成新兴产业集聚区、信息技术服务集聚区、工业软件集聚区、电子商务集聚区、配套产业集聚区、国际合作区、研发中心集聚区等七大产业板块,和蓝湾服务中心、蓝湾商业区、蓝湾学院、蓝湾人才公寓等双翼服务为支撑的发展格局。
在平台建设上,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导、社会互动”的思路,计划投资5亿元,分期建成“青岛市软件与信息服务公共研发平台”。按照“三网融合、网业分离”模式建设园区全光纤网络,搭建云模式基础通信网络“云通道”。面向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共性需求、专业特色以及软件城重点发展产业要求,推进软件测试服务子平台等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专业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公共服务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对于软件新城的发展,一个重要时间节点是2016年,到这一年,按照规划,青岛软件园将建成初具规模的青岛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核心载体,可用载体面积500万平米,实现产值800亿元,入驻企业总数450家以上,汇聚从业人员12万人,孵化器建成使用面积50万平米。而围绕产城一体的发展战略,青岛高新区正积极推进“商区、学区、社区、园区”四区联动融合发展目前,城市微客厅、中心公园等环境改善工程已启动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