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做出全面部署,这也是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连续十年在年初的一号文件中关注“三农问题”。
在李国祥看来,文件提出的“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14字工作目标中,“保供增收惠民生”是延续对农业农村“多予少取”政策,体现了中央农村政策的连贯性,而“改革创新添活力”则更多体现了“放活”的思路,与往年一号文件相比有最大的突破。
纵观新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词”,从2004年提出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到2006年推进新农村建设,再到2012年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主要停留在夯实农业基础、稳定农村农民的思路上,对于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少有提及。
今年一号文件中,专门用了很大一部分篇幅述及创新,内容涵盖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方面,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商企业进入农户承包耕地、农村集体土地制度等改革热点,文件一一回应。
一号文件明确,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前提是“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允许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前提是“建立严格的准入和监管机制”。
“乍一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好像划了很多‘红线,规定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但是在‘红线之外的地方,原来的一些约束都放开了,都可以大胆探索创新”,李国祥这样表示。
在李国祥看来,经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出现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将解决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后“谁来种地”的问题,最终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创新。
(来源:中国新闻网)
鼓励规模化经营提高收入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昨日正式公布。文件约1万字,共分7个部分26条,这是新世纪以来第10个聚焦“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一大亮点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提出鼓励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以及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徐小青指出,农业规模化经营将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但要对工商资本进入农业进行监管。
鼓励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
读文件: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此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就已指明了未来农业规模化生产的大方向,提出要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徐小青:目前提出创新农业生产经营制度很有必要,因为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条件已明显改善,这为用更少的劳动力提供更多的产品提供了物质基础。近年来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也为土地流转和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提供了条件。
目前,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并不利于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而这次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的“家庭农场”概念也颇为吸引人。
“规模经营更适合农业生产,家庭农场还是要自己种,这种经营方式能够照顾百十来亩地,忙的时候雇人帮忙,这样的生产模式既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精心照顾的特点,更关键的是可提高农民收入”,徐小青指出,现在一个家庭种三五亩地可能挣不到钱,而规模经营会比打工挣得多。
五年完成农地确权登记
读文件: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必须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妥善解决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有提高、长远生计有保障等。
徐小青: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前提就是要把土地登记和流转工作做好,而农村土地的确权、登记、颁证又是该工作的前提。农村土地确权,可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促进农业用地更加规模化的利用。
据农业部此前调查,土地承包的面积跟登记证上的面积有30%左右的差距。特别是土地承包责任制推行时,将不同位置、不同质量和不同类型的土地打散分给每家每户,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农村承包土地登记面积准确统计的难度。
为工商资本进入建立监管制度
读文件: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准入和监管制度。
近年来,随着工商业资本大量进入农业生产领域,一方面推动了农业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带来了资金和技术,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农业雇佣劳动的相关问题。
徐小青:我国一直鼓励农外资本进入农业,但工商企业长时间大规模租农民土地、雇佣农民劳作的方式并不一定能促进农业生产,“雇工经营客观上讲,农民种的并不是自己的地,这种集体劳动和流水线作业的方式有失败的例子”。农业部经管司司长孙中华此前表示,工商企业挤占了农民的利益和就业空间。由于利弊参半,对工商企业的监管也会有区别地对待。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