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l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社会,以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给中职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要使中职学生适应挑战,在今后的职场中具备较强的就业能力,就需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中职学校;信息素养培养
“信息素养(nomainLieay”一词,最早Ifrtotrc)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的。他认为,信息素养包含三个方面:传统文化素养的延续和拓展;使受教育者达到独立自学及终身学习的水平;对信息及对信息工具的了解和应用;必须拥有各种信息技能,如对需求的了解及确认,对所需文献或信息的确定、检索,对检索到的信息进行评估、组织和处理并做出决策等。
世界各国对信息素养给予了广泛的关注,对它的探讨也日趋深入和完善。人们普遍认为信息素养是应用信息技术以适应信息社会所特有的能力,是可通过教育培育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
一、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
1.中职学生的信息洞察力较差
2.对信息判断、选择能力还有待提高
以上两点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学习一直习惯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所以对于信息的洞察力和判断选择能力就比较弱。所以不管是对于以后的终身学习,还是现在的提倡的主动学习都需要提高这两点。比如问询式学习,问题求解式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等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也就可以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判断选择能力。
3.信息伦理道德有待加强
上课中,经常会觉得学生的信息能力与其信息伦理道德成负相关。比如一个班中总有一两个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能力与发布能力很强,但对于信息伦理道德却很欠缺。在每次上机时,这些同学总能从局域网中找出某台电脑中的某个角落上有某个游戏,然后就传给其它的同学。当然我每次都要去制止他们,有时觉得自己是不是在扼杀他们的某些信息能力。所以我们一些同事有时觉得信息伦理道德也可以适当地插在政治思想课中上一下,在那个氛围中也许学生能更好地提高信息伦理道德。
4.将计算机及网络作为学习的工具意识不够
许多学生把网络当作游戏的工具,聊天的工具,整天沉迷于网络中,耽误了生活与学习,所以我们老师学校家长总是反对学生使用网络。现在教师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在关注这个问题,这其中,老师的引导作用应该是相当大的。比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上一些教育教学与网络游戏相结合的网站,(WWW.K12PLAY.COM、飞跃彩虹、等网络游戏)把网络作为学习的工具使教与乐平衡,这可以是传统教育的一种补充。
二、学生信息素养的标准
由于信息技术产业逐渐成为美国的主导产业,美国的教育工作者早就已經注意到这种变化对社会公民基本能力的变革,那就是信息时代的技术工具——计算机网络、通读系统和数据库将前所未有的大宗信息置于人们的手指上,然而人们却不知道什么是可用的信息、什么时候使用信息以及如何找到有关的信息。于是探寻满足这种社会公民基本能力变革的对策研究和实践——信息素养教育在美国的大、中、小学纷纷开展。
1998年全美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其出版物《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中,制订了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这一标准从信息素养、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这三个方面表述,更进一步丰富了信息素养在技能、态度、品德等方面的要求。
信息素养标准一: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
标准二: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
标准三: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独立学习标准四: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
标准五: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
标准六: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
社会责任标准七: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
标准八: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实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
标准九: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
三、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对策
今天,提高青少年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渗透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这就要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即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积极努力地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思路与方法,在课堂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真正融入到其他课程中去,通过学校教育渠道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此,教师应做到以下一些方面。
努力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融入有机联系着的教材、认知工具、网络以及各种学习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之中。通过信息的多样化扩展学生对信息本质的认识。
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要过分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而应关心如何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工具来解决问题,特别是通过把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把技术作为获取知识和加工信息、为解决问题而服务的工具。同时,教师还要关心学生的情感发展,不能因为信息技术的介入而忽略了与学生的直接对话和沟通。
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还要注意发展学生与之密切相关的“媒体素养”、“计算机素养”、“视觉素养”、“艺术素养”以及“数字素养”,以期提高学生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综合素质。
信息素养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必须是在基于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环境中,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教师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构建信息丰富的、反思性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环境与工具,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允许学生进行自由探索,极大地促进他们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养成和发展。
1.学科课程与教学
信息技术教育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二是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设置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学科教学,是目前各个国家与地区进行信息素养培育的最主要的手段,也是信息素养培育途径中的基础。在现在的教育体系中,要真正地突出信息素养培育的重要性,一种必要的途径是把它作为一门不可忽视的重要学科进行教学。无论是主张计算机文化观念的还是主攻计算机工具观念的人们,都十分重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计算机文化论者从信息技术在未来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与未来文明人所需要的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出发,提出现在的教育目标要把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作为人类应该具有的一种文化素养来培育,工具论者则从计算机是一种非常有用的人们生活工作不可缺少的通用工具观念出发,提出必须有一门课程培育学生掌握这种工具,应该把信息技术教育列入学校教育的课程。学生在校内以比较集中的时间完成信息技术知识,伦理道德与基本能力的培育工作。
但是在这个学科教学中,也有一些存的问题。由于信息技术发展的迅猛发展,教学内容需要不斷变化,教材要不断更新,教师要经常培训,教学评价内容要不断变化等一系列问题还待需重视。
2.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90年代,网络与多媒体的出现与广泛应用使人们开始整体考虑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许多国家认为教育改革的突破点在于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认为这是培养下一代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可以为培育信息素养提供具体的背景与问题。例如,在学习地理中的“气候”时,如果学生能自己去获取一些关于“气候”的信息,知道从哪些信息资源中去寻找,自己进行气候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等,这样一来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就可以得到培育。可以从中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到哪里可以去找),信息识别能力(哪一些是有用的信息),信息加工能力(使找到的信息成为自己内化的知识)等。
3.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企事业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也被引入教育管理和学校管理,成为学校行政管理部门的有效工具。计算机管理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学校师生使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意识,能够使他们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的作用和一些常用的操作方法。因此在学校中加强计算机管理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与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信息素养培育的重要环境。在学校管理中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形成信息化校园,有利于营造信息素养培育的环境。比如,学生开学的报到注册,成绩、课表等都是信息系统进行安排。还有学生选课系统,特别是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更为学生提供了使用信息技术的场所,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掌握与应用信息系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但是计算机管理教学对于信息素养的培育是相当间接的,而且也局限在几种普通操作能力的培养。所以不能作为主要的培养方式。
4.社会家庭中的信息教育
社会家庭中的信息教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因为学生不但在学校接受教育,而且在社会上得到多种多样的社会教育。它们是信息素养培育的重要的补充,也是培育的特色所在。学生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社会与家庭之中的。社会家庭中如果有这种信息教育的氛围,学生就会更多地应用信息技术。比如银行取钱用ATM,商店用POS系统结帐,父母用计算机理财等,都可以为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供更多的应用场所。
参考文献:
[1]郭朝明.信息化时代信息素养的内涵与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7(11).
[2]易红那.信息素养: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课题[J].课程·教材·教法,2002(2).
作者简介:董晓波(1973—),女,工学学士,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