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军
【摘要】研究体育项目的本质规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掌握该体育项目,从而促使竞技水平达到顶峰。射击项目要想取得较好的成绩,不仅仅与技术动作水平有关,同时也与射击的战术水平,科研、医务等保障有很大关系。本文从射击的技术水平、战术特点、服务保障及相关的角度切入,来分析射击项目的制胜规律,以便对射击项目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射击;制胜规律
在激烈的体育竞赛中,要想取得胜利,不仅需要丰富的物质保证,而且更需要有正确的认识问题和判断问题能力。数年来,科研和训练一直在寻找射击项目的本质规律所在。
回顾我国射击二十多年经历的风风雨雨和取得的成就,尤其是近年来在奥运会和国际赛场上多次获得冠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和运动员、教练员的艰苦努力分不开的,更主要的是加强了对本项目制胜规律的研究和认识,摸索出了科学的训练和比赛方法,从而使项目成绩有了质的飞跃。
1射击制胜规律认识的研究现状
射击竞技运动项目的性质、特征是什么?自从1955年我国开展射击竞技运动以来,就有人在探索这个问题,各个时期都有过不同的论述,从而不断地深化认识,也不断地推动我国射击竞技运动向前发展。有资料记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湖北体科所研究员毕龙树就把射击竞技运动说成是“静力支撑”运动项目。上世纪90年代田麦久教授发表了项群理论,把射击竞技运动定位为准确性技能项目。刘淑慧教授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到现在,跟随中国射击队训练、比赛几十年,从心理学角度上把射击技术竞技运动的性质、特性定为三性,即“静力性”、“独立性”、“自控性”。 这些都是从项目特点入手去分析问题。哲学是我们认识事物规律的最好的工具,我们可以从哲学的角度出发,重新认识射击项目的制胜规律。
2从技术角度具体分析射击项目中的制胜因素
2.1枪支器械对射击技术水平的影响
技术水平来自于对自己所从事项目的枪支的了解和掌握的程度及你从事本项目的年限。如果你对自己使用的枪支非常熟悉,知道它的脾气和特性,你就能很快地去掌握它,使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就会按照你想象的方向发展,并且技术水平上升得就会很快。你还要对你的对手的水平有所关注,这样你才能够使自己不断地进取,不断地提高。
2.2技术水平高低的决定因素
你必须始终关注你的运动成绩与你的技术动作是否保持一致,是否同步发展。检验的方法就是在你击发之后,你是否能够正确地判断和预报出你的弹着点,(最好是能够报出几环、几点方向)。你还必须能对自己的技术水平给予适当的、合理的评判,这才是你的真正水平。训练及比赛中不能好高骛远、一味拔高,不然就会走入误区,迷失方向,继而导致丧失信心。
2.3技术水平发挥的潜能
要始终不断地问自己是否已经达到了所追求的成绩和目标?是否还有更高的追求或要求?是否想换装备了?是否有危机感和紧迫感?是否还有进入国家队参加国际比赛的想法?如果还有这些要求和想法,就说明你还有潜力可挖。
2.4技术水平的保持
一是在有了一定的成绩之后,还要不断地学习相关知识,吸取别人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加强心理学知识和技巧方面的学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保持体能的良好状态;二是坚持训练之前和训练之后的准备和放松;三是注重心、技、战、体的同步发展;四是时常在考虑如何解决训练中出现的难点和问题;五是不会因为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而影响了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住技术水平。
在具备了以上几个条件之后,我们才有可能在比赛中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
3射击运动项目的战术分析
比赛就像一场战争,战争的激烈程度主要是看它规模的大小。毛主席在《论持久战》里讲到:对敌人要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对于运动员而言,战略上藐视,就是对于各类比赛都不要太在乎得与失,要有一种大无畏的精神,要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霸气,没有必要紧张忧虑。战术上重视,就是对于每一场比赛,都要认真在技术、战术、心理、体能上做到充足的准备,力争万无一失,准备得越充分就越能充满信心,就越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运动员在比赛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情况和问题,处理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到比赛的发挥和比赛成绩。因此,比赛之前我们必须进行认真的准备,要根据经验,预测(设想)此次比赛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困难,并设计出解决的办法。还要明白自己的弱点和容易出现的问题,认真制定一套周密的、切实可行的方案,把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都列出来,制定出解决的办法并反复斟酌,牢记在心,时刻提醒。
对于射击比赛不仅需要勇气,敢打敢拼,更重要的是需要有智谋。有勇有谋才能高人一筹,稳操胜券。如何运用你的智谋?一是加强学习、研究各种理论知识,提高基础,开拓思路,在比赛场上随时“计上心头”。二是要了解对手。要有洞察一切的能力,捕捉到对手的优势与弱势,避其长而击其短。三是要善于运用。要把计谋运用得得心应手、一针见血才行,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做一个有心人,去多思多想。
4射击项目制胜的服务保障
在有了技术水平作保证的同时,我们还要具备一些别人不具备的东西和能力,这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制胜规律。“制胜规律”的内容,既包括依靠科研人员、医务人员和辅助器材、器械帮助提高训练效果的“训科医”一体化训练模式,也包括运动员的心理、技术、战术、体能等方面。下面就我个人的理解和认为的重点提出自己观点。
4.1科研保障
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仪器及科学知识,帮助我们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
我们现有的激光瞄准测试仪,也是目前国际、国内较先进的训练辅助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的运动员在训练中直观地检查技术动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变形动作,利于尽快地改进和解决,使运动员能够在训练中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少走弯路,快出成绩,早出成绩。这个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每一位运动员的关注和重视,想出成绩、早出成绩光靠自己埋头苦练是不行的,我们必须寻找捷径,要相信科学,要依靠科学的仪器、方法和手段,使我们在训练中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另外,我们要多学习国外、国内及身边的一些先进技术和科学经验,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更新自己的思维方式,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科研人员要坚持长期随队训练,积极配合各项目的教练员、运动员搞好技术监测、数据分析、资料归档,根据情况分别进行分析、比照,及时反馈、及时帮助、及时指导,最大限度地提高训练成果,提高训练效率。
4.2医疗、体能保障
充分利用现有的医务人员和医疗器械,帮助运动员始终保持最佳身体状态。
竞技运动本身的训练是很残酷的,要拿金牌、夺冠军就要付出比平常人多几倍的汗水,刻苦训练是每一个运动员需要做到的。有运动就会有伤病,除了我们每天要求的准备活动和放松以外,更要明白保护自己的重要性。过去有些老运动员,在训练了多年之后,在将要出成绩的时候,由于颈、肩、腰、腿和关节等方面的伤病不能再进行训练了,壮志未酬、恋恋不舍,带着遗憾离开了他们热爱并为之付出多年心血和汗水的竞技场,这个事实是很残酷的,是很难让我们接受的。如果在训练中出现了疲劳和伤病,就要及时地、积极主动地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恢复、治疗,要充分利用一切医疗器械、方法、手段和人员,极大地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4.3心理技能
最大限度地运用好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在实践中去体会,不断提高我们的心理技能。
运动心理学多年以来在实际运用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重视。从射击项目来讲,我是1987年以后才开始受到刘淑慧教授的心理辅导的,这对我来讲还是一门陌生的学科,包括巴沙姆的文章也是从那以后才开始学习的,那时这些都是比较新鲜的事物,掌握不住方法和窍门,学习、运用起来比较难。
刘淑慧老师针对一些运动员的特点,用最简单的语言进行指导,指导非常到位,也非常实用。对陶璐娜讲的话是:“前一发不管,后一发不管,只管这一发;左边人不管,右边人不管,只管打自己的”。在赵颖慧奥运会惨败之后,送给她的话是:“成功是一条线,不是一个点”。还有送给王义夫的话:“得意淡然,失意坦然”。“无欲则刚,有勇则成”。就像我们常讲的一句话:“无所求,就无所失”一样,这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在比赛中是否能够做到无欲无求、心如止水、头脑冷净、情绪稳定、渐入佳境呢?
5射击项目制胜的其他影响因素
我们应遵循“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讲求实效,以科学理论为基础指导训练,大胆采用创新手段进行创新实践,不能抱着过去的老一套不思进取,故步自封、闭门造车。在训练中敢不敢、能不能采用别人用过的和别人没用过的手段和方法呢?例如:手枪慢射能不能试一试快打呢?包括男、女气手枪项目,能不能把一组化整为零,分为若干组连续进行100发或200发的要求射击,既有强度又有密度,又不给运动员算环数的时间,效果怎样?手枪速射能不能以专攻四秒为突破口?男、女步枪的小口径项目,能不能分别从寻找每一种姿势动作的一致性、规律性上入手等等。
每一个项目都有它动作的一致性和规律性。在一个技术动作的分解上,它的组成部分都有哪些环节?哪些环节是重要的?哪些环节是主要的?哪些环节是次要的?我们一定要清楚、明确。
此外,决赛能力的强弱一直是决定我们取得最后名次的关键因素,因此,不断提高决赛能力是我们在训练中必须重视的一环。提高决赛能力的关键在于:作出一套具有指导性的措施、方案,尽快在训练当中进行实施、改进和完善,形成有针对性、规范性、实用性的模式固定下来。一是想程序:按照先后顺序,明确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再做什么。二是做动作:按照技术动作的分解过程,抓好重要环节、主要环节。三是听口令:它可以使你更集中、更专注,是迫使自己专注的一种方法。四是要自信:自信是来自于控制过程、控制动作和处理突发问题的熟练程度。五是靠意志:比赛是对技术水平的一次考验,更是对意志品质的一个检验。意志品质的修炼则来自于平时生活、训练一点一滴的养成和积累。在整个决赛过程中,可以用自己独特的格言、关键词、提示语来不断地暗示自己,为自己加油、鼓气。这里想引用一个名人的话来形容一下我们参加比赛应该注重什么。“人生就像解方程,运算的每一步似乎都无关紧要,但它对最终的求解却是重要的,结果是令人神往的,但我却更喜欢它的过程,过程就是结果的奥妙所在”。
6结语
正如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一样,射击运动的制胜规律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同样的规律在这里能用,放在那里也许就不能用,这个人能用,另一个人也许就不行,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创新,总结出一套适合于自己的制胜规律,到那时,我们才能真正地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陈玉霞.射击制胜规律的哲学认识〔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2,12(1):27.
〔2〕张予云,张予南.体育科学中的哲学认识〔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35(3):23-27.
〔3〕于涛.体育哲学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4〕郭蓓.射击项目制胜规律探讨〔J〕.体育科研,2006,27(4):64-70.
〔5〕柳号,张予云等.体育科学方法论〔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
〔6〕龙天启.体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87.
〔7〕敏芳.对步枪卧射击发动作的特点和规律的探讨
〔J〕.福建体育科技,2004,23(6):37-38.
〔8〕刘淑慧.下队服务十年回顾〔C〕.射击射箭项目论文选编,2004,8:276-277.
〔9〕刘淑慧.射击运动员成功路上心理的内适应〔C〕.射击射箭项目论文选编,2004,8:P292.
〔10〕俸晓东.高水平射箭运动员的身体训练研究〔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515.
〔11〕袁伟民.体育科学词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89.
〔12〕田麦久等.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13〕刘淑慧,射击比赛心理研究与应用〔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14〕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射击/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