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殉道者”——欧玛尔·海亚姆

2013-04-29 07:01:55吴艳董海琳姚静
作家·下半月 2013年9期

吴艳 董海琳 姚静

摘要 欧玛尔·海亚姆是历史上盛极一时的波斯帝国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和诗人。在宗教的重压之下,他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四行诗集》(Rubaiyat)。自1859年英国诗人菲兹杰拉德将他的诗歌翻译成英文之后,他的诗作一时间蜚声于世,海亚姆也因此跻身于世界东方诗人之列。论文翻译了几首最能代表海亚姆反抗精神的诗篇,并给出了符合英文诗格律的译文和赏析,以期与读者共享。

关键词:欧玛尔·海亚姆 四行诗 “殉道者”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一 欧玛尔·海亚姆与“四行诗集”

1 欧玛尔·海亚姆——世界诗人中的传奇

欧玛尔·海亚姆,这并非是古波斯诗人的全部姓名,而只是他的姓氏。他的全名很长:Ghiyasodin Abu Alfath Omar Khayyam,其后姓氏Omar Khayyam原义“帐篷制作者”,可能与家族渊源有关。欧玛尔·海亚姆出生在古波斯文化中心、当时的卡拉桑省的首府纳霞堡。幼时家道小康,少年时代就学于纳霞堡著名学者依玛姆·穆瓦伐科。一同受教于穆瓦伐科的还有他的师兄尼扎牟·乌尔·莫尔克和哈桑·本·萨巴赫。在哈桑·本·萨巴赫的提议下,他们三人立下誓约,日后要有福同享。尼扎牟·乌尔·莫尔克随后做了宰相,哈桑·本·萨巴赫在宰相荐举下成为官员,但哈桑·本·萨巴赫雄心勃勃,嫌弃升迁太慢的官职,阴谋夺取尼扎牟·乌尔·莫尔克的宰相职位,结果失败被贬逐;他索性占山为王,做了强盗;久后,正是他杀死了已经做了两朝宰相的大师兄。与上述影片讲欧玛尔·海亚姆故事的《继承者》并列,英国电影十字军东征时代的《山中老人》,讲的就是他的传奇。

欧玛尔·海亚姆和我国诗人屈原一样,同是人民的“殉道者”。屈原,在晚唐杜牧的古体诗《冬日寄小侄阿》中,被推为华夏文人之首,但屈原的作品,无论是《哀郢》《思美人》等《九章》、还是《湘夫人》《山鬼》等《九歌》,都属长诗,而且句式不齐,今以感叹词“兮”连起长短句。而海亚姆的创作完全是“四行诗”,犹如我国的“绝句”,每首诗中各行“顿数”相同,而且总是第一、第二、第四行押韵,第三行基本不押韵。

海亚姆在世时期相当于我国两宋交接前后,隋唐时开创的律诗、绝句形式已经十分成熟;李白、杜甫分别称为“诗仙”“诗圣”。然而,他们没有能够像海亚姆这样,写出相互连贯的“四行诗”,其中一百多首由英国诗人菲茨杰拉德译成英文,1859年出了第一版,随后又于1868、1872、1879、1889年,多次再版。不久英译本被转译成法、德、意、拉丁等各种文字,使全世界都看到那一株早开的灿烂文化之花。

2 欧玛尔·海亚姆的“四行诗”盛誉满钵

欧玛尔·海亚姆的四行诗是伊朗萨曼王朝以来的传统诗体,第一、第二、第四行末尾押韵。而他诗歌喊出的强劲呼声,却与当时的社会大相抵触。宗教统治下的迂腐说教,甚至窒息重压,使他痛苦、愤懑。他不把安乐和地位看在眼里,反复地揭发教会的欺骗,让人民看破统治者利用宗教胁迫众生的丑恶嘴脸。因而,在他的师兄、原任宰相的乌尔·莫尔克遇刺后,苏丹随即更替之时,朝中权贵纷纷对他展开攻击,当局转而痛恨他,说他是“攻击教义的毒蛇”。他的诗作在当代遭到查禁,他本人在反复排挤下,流离失所;有记载说,他是终身未婚,既无子女,也无财产,潦倒致死的。丧葬全凭寥寥几个学生办理。他的诗歌也被埋没。

不过,晚近又有欧玛尔·海亚姆留有“后人”的说法。2005年英国上映了以欧玛尔·海亚姆故事为背景的影片《继承者》。片中叙述波斯家族有代代相传、指定“继承者”的传统,有个家族的继承者中年病故,族长不得不确定死者的弟弟接任继承者。那小男孩隐约知道,自己的家族历史和一个英国人翻译的一本书有关,竟背着母亲,冒用姐姐的名义订购机票,孤身一人偷偷来到伦敦。他按照地址找到一个老太太家,因家中无人,竟半坐半靠地在门廊里睡着了。老太太回来,看见小男孩手里的一幅画,顿时肃然起敬,唤醒他,请他进屋在沙发上休息片刻,随即让他戴上手套,给他一本书看。那就是Rubaiyat(《四行诗集》)之英文译本(我国有学者只按读音称之为《鲁拜集》或《柔巴依》),是老太太的先人英诗人菲茨杰拉德翻译的。也许,这后代继承者并非大诗人的直系后辈;或者,这是电影脚本的作者设想出来的大诗人后裔。因为我们宁可相信,以欧玛尔·海亚姆的稀有气质和苦难遭遇,他很可能独身以终,即使有过一、二知己,恐也未能持久相守。正像洞察古今、苦心孤诣写作《史記》的司马迁所说:“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

一代英杰,在潮起潮落中,埋没于海滩细纱中。直到约八百年后,英国诗人爱德华·菲茨杰拉德(1809-1883)特别喜欢翻译世界各国的文学经典,他译过古希腊史诗、西班牙名著,并于44岁时开始学波斯语。随后,他在牛津大学图书馆得见欧玛尔·海亚姆158首鲁拜原文,那是1460年的手抄本(是十字军东征时期带回英伦的闲杂物品、海亚姆逝世50多年后有人编印而随之又被社会遗忘的陈迹)。他惊叹其深邃思想和稀有魅力,在1859年选译了75首以意译方法译成韵律整齐的英文诗歌,刊行为Rubaiyat(《四行诗集》)。

海亚姆还被《中国大百科全书》称为“人生意义的探讨者”,论述“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如我庄子《养生主》所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中国大百科全书》还转引统治者的说法称他作“吞噬教义的毒蛇”。海亚姆是为让民众从宗教鸦片的迷醉中猛醒,才遭到朝中权贵这样的恶毒的攻击。

二 人民的“殉道者”——欧玛尔·海亚姆

人民的“殉道者”海亚姆为了让民众从马克思所说的“宗教鸦片的迷醉”中猛醒,遭到当局痛恨,说他是“攻击教义的毒蛇”。他的诗作遭到查禁,他本人在反复排挤下,流离失所;有记载说,他是终身未婚,既无子女,也无财产,潦倒致死的。他的诗歌被埋没达八百年之久。

同我国屈原和海亚姆命运相仿的“殉道者”有希腊大师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经常在市场上讨论“知识即美德”、“有知识者来治国”等等,被当局指控“亵渎神灵、蛊惑青年”,下狱判死罪,令喝毒酒而亡。

英国历史学家麦克库洛克(McCulloch)说:“文学艺术是一面明镜,镜面反映着方方面面的时代潮流。”我国《诗经》的《大雅·荡》也发出警报:“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意即,殷商(汤灭夏而建立商朝,定都毫;到盘庚,迁都殷,故国号也称殷商或“殷”)的鉴戒不必求诸远古,就在其前“夏后氏”建立的夏朝(那一世代)。夏朝最后灭亡在暴君桀的手中,后来殷商的纣王未能以桀为借鉴,同样因暴虐而亡国。海亚姆的诗歌就是中古西亚社会生活的一面明亮的大镜子——即“明鉴”,古之铜镜。我国唐太宗贞观17年(公元643年),秘书监(即宰相)魏徵病故。太宗十分惋惜地对朝臣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三 欧玛尔·海亚姆“四行诗集”选译与赏析

我们发现,人类最隐晦最沉重的难题,在海亚姆这里碰到了最轻松的哲理解决——是欢快和热忱使海亚姆的《四行诗集》成为我们的良友;它贴近“心的欲求”,让人们从消极的怀疑进入积极的欢悦,而且摆脱的是多么沉重的怀疑呀!海亚姆在那宗教重压的黑暗时代,留下了不朽诗篇Rubaiyat(《四行诗集》)。是他揭发了教会的欺骗,他渴望同自己的爱人一道,邀请“天命”(“他”)共同举事,向万物的缔造者造反:

啊,我爱!你我可能同天命合谋,

抓住整个这套糟糕的万物之框架?

难道我们就不能把它砸个粉碎,

重新构制个比较称心如意的天下?

(第99首,费氏译本第四版)

海亚姆的哲学不是悲观厌世的。不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纪)。他要奋起造反,同造物主较量一番。

啊哈,说什么地狱的威胁,天堂的希望!

只有一件事确实——此生是倏忽过场。

此生飞逝是真,其余都是说谎。

曾经开放的花朵如今已永远消亡。

(第63首,费氏译本第四版)

本诗说明,天堂的希望全是谎言,人不能永世长存。抓住飞逝的此生,才是正理。

你呀,你造人用的是糟糕的泥,

还特地造条邪恶的蛇在乐园里,

你故意用罪孽涂黑人的面貌,

寬恕人吧,让人也好宽恕你!

(第81首,费氏译本第四版)

伊斯兰教是公元612年穆罕默德40岁时开始传播的,只有一千四百年的历史,比基督教的历史要短得多。伊斯兰教徒信奉真主“安拉”,说安拉创造天地、人和万物,穆罕默德是安拉派遣来的。穆罕默德建立了统一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教国家,他的继承者完成了《古兰经》编纂,说这是安拉启示的汇集。伊斯兰教承认基督教的《圣经·旧约》,并说穆罕默德就是《圣经》提到的将要出现的最后一位先知。因而,《旧约·创世纪》所讲用泥土造男人,用其肋骨造女人,让他们生活在伊甸园里,又任凭实为魔鬼的蛇引诱二人偷吃禁果,这也是伊斯兰教认可的。

英国诗人兼小说家哈代(Thomas Hardy)倾心于海亚姆的诗篇。哈代在临终的病床上,还让人给他读着第81首诗。哈代认为,人的快乐是偶然的,他的痛苦却是经常的、因为安排人世的主宰懵懵懂懂——宇宙间没有基督教所宣传的公正仁慈的上帝。海亚姆所写的都是命运的悲剧。

但愿高空中有个着意报复的上帝,

把我笑,对我喊:“你这倒霉东西,

可知道,你的剧痛就是我的狂喜,

你失掉所爱,就是我仇恨的收益。

那时,我将咬牙忍受,然后死去,

经历了那种无来由恼怒的磨炼;

感受几分慰藉,因那无比强大者

特意制造并分配给我,我流的泪点。

“但愿”有上帝,那还会有些慰藉;

可是实际没有,我的眼泪来自无奈的命运。

为此,他被称为“用毒牙攻击教规”,横遭迫害贬逐,终身无家,潦倒致死。他的诗歌也被埋没。直到约八百年后,英国诗人菲茨杰拉德(1809-1883)发现其稀有魅力,译成英语(即“费氏译本”,共5版,其中第四版认可度最高),全世界才看到历史文明中那一片早开的灿烂之花。

四 结语

海亚姆有他为万国万民景仰的保卫民众、进而为道义殉身的独特方式,正如屈原有为千古万众不忘的献身业绩。

在远东,有屈原的《离骚》,有他的慨叹:“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而在中东,则有欧玛尔·海亚姆,有他的《四行诗集》第十九首之惊叹:

玫瑰,设想,在同种花卉中谁最红最红?

是被刺凯撒血淋淋埋葬处红土所生;

而园里朵朵玉簪花原都是佳人香簪,

从当年绚丽发髻上跌落到惊喜的园中。

海亚姆的玫瑰花、玉簪花之埋葬红土,不是对应着屈原的“草木之零落”吗?

海亚姆的佳人香簪、绚丽发髻之跌落园中,不是对应着屈原的“美人之迟暮”吗?

海亚姆更为新世纪的觉醒投出了晨光之弹丸,击中了苏丹大王高高塔楼的尖顶,一如他《四行诗集》的第一篇所写:

醒来吧!从夜之巨钵中,晨光之神灵

已掷起旭日如石丸,把群星驱赶干净;

你看啊!东方的猎户投出的光索

已套住苏丹大王高高塔楼的尖顶。

参考文献:

[1] 林之非:《人生旅程的探索——关于欧玛尔·海亚姆的〈鲁拜集〉》,《外国文学研究》,1983年第3期。

[2]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

[3] 郭沫若:《鲁拜集》,吉林出版社,2009年版。

作者简介:

吴艳,女,1981—,河北石家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外国文学、英语教育,工作单位:河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

董海琳,女,1973—,河北唐山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外国文学,工作单位:河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

姚静,女,1981—,河北唐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外国文学、英语教育,工作单位:河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