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小说要有味道才会吸引读者,它其实体现了小说的审美特质。汪曾祺的小说则存有几分静谧的意蕴,呈现出真诚而安静的自然形态,充分表现了平常小人物的世界,并不忘融入自然的风土、风俗、风情,使读者在欣赏小说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平静从容,给人自然天成的美感。与此同时,作家不忘对人情感的关怀,旨在建构原初整一的人性,追求一种人与生活通畅无阻的理想形式,以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可以说汪曾祺小说中静谧的审美意蕴显示出了作家创作主体一种真实、宁静的艺术情结,从而使读者获得心灵上的陶冶。
关键词:静谧 审美意蕴 作家创作 情结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一部优秀的小说只要创作出来就会成为不朽的篇章得以流传,而这独特的精神艺术所体现出来的千姿百态,成为文学作品的审美艺术代号。而当我们阅读优秀的小说时,会从它本身散发出的那种魅力中体味到一种独特的内涵和审美形态。汪曾祺的作品就具有优秀小说的物质,他的小说在无形中渗透了乡土田园风格、散文化以及审美艺术,让人读来感觉到和谐而温馨,含蓄蕴藉,并能够获得非常自由和满足的心境,形成了其独特的价值与个性。
一 汪曾祺小说静谧意蕴的艺术表现
题材取向与作品的韵味相统一。汪曾祺的小说创作基本上都取材于平常老百姓的平常事,并在其作品之中融入故乡的风土人情。在文学作品的体裁上,整体形式自由,对于各种逻辑因果关系不是非常注重,着意于故事背景描写及其气氛的衬托。正如他本人所言:“我的小说的另一个特点是:散,这倒是有意为之的。我不喜欢布局严谨的小说,主张信马由缰,为文无法。”其小说特别鲜明之处就在于悠然淡雅,寻求人与自然本真的艺术内涵。
1 小说题材选择衷情于静谧意蕴
汪曾祺进行小说创作的时间基本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一直到90年代,几乎半个多世纪都在文坛上进行耕耘,其小说创作的题材基本上是书写解放前后家乡的风土人情,再有就是以他求职任教的生活为主,在“文革”期间,主要书写了当“右派”被下放的生活故事以及北京的民间生活。
汪曾祺用浓重的笔墨书写了江南水乡的“水气”,水乡实体的题材取向使其小说充溢着安静的韵味,更具审美意义,也成为他小说中突出背景的关键要素,并且也奠定了他小说风格的基础。其舒适的安静气息有意无意地弥漫于小说的各个角落,如他书写的作品《露水》,通过对两个小人物悲剧命运的书写,来反映普通人生活的艰辛和命运的无常多变,作品开始以“露水好大。小轮船的跳板湿了”并以“露水好大”作为整个作品的收尾,而我们会从水气漫天的描写中仿佛看到一对夫妇船上卖唱的不易,作家以此渲染了一种悲凉感,使读者更觉悲凉寂静。又如《鸡鸭名家》,作家通过两个乡间巧人、风俗人物的塑造,道出了作者对大千世界万物的欣赏,更是突出了对平头百姓的关爱和敬重情感。作家只用几笔就突出了沙滩安静、江流浩浩的画面,使讀者与他一起感受江面那种安静、飘忽的神秘。作家描写了小说主人公之一倪二在这种氛围中放鸭,实际上是突出陆长庚身上巧人形象的“神性”。
汪曾祺从小在江南小城高邮长大,多以普通小人物为主题,小巷市井中的店铺、这手艺人身上体现的美德和俗气让作家震撼,深深注入作家的记忆,并成为他非常关注的角度,成为他小说中的核心人物。在小说中,作家描写的巷子画面属于典型的江南小城民巷,并体现出朴实、纯美的民风:“……没有等级观念……文化有别,但能互相尊重……关系融洽……保持和谐平衡局面……作为个体巷民,都不愿破坏全巷的整体和谐……”作家以小城的和谐、安宁生活为背景,彰显了小城“辛劳、笃实、轻甜、微苦的生活气息”,如小说《异秉》中保全堂药店小学徒陈相公遭到许先生痛打时,后来煮饭的老朱夺过木棍,用“他也是人生父母养的”劝住,老朱这个人物在小说中虽然是煮饭的,没有很高的地位,但却是众人心中“忠诚梗直”的长者,因此能够以德服人。就连故事中蹭吃蹭喝的食客,也在大家茶余饭后时没有被大伙轻视。故事中的王二卖卤菜发了点小财,也怀着诚恳谦卑之情与大家和睦相处,他们实实在在地经营着自己的小生意,反映了普通人的自我融入,饱藏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趣。汪曾祺在小说中以浓浓地情感书写着保全堂各色人的职业身份地位,让读者能于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细细品味其中的轻甜、微苦的世俗生活味,使我们充分感受到江南小城巷独有的温情、和谐与静谧。
在新时期的小说创作,年过60的作家以一种安静平和的状态,将他定格在记忆中那些在故乡所经历的早年旧梦重新审视,成为他内心深处美的幻影,沉淀成重要精神元素和美学元素,使他站在了一个审美角度上进行深情的书写,给人们精神上带来舒适安静的感受,仿佛是一杯清茶,没有一丝感情的波纹,却恬淡而清香,所有景物都染上了一层淡淡的色彩,使作品别有一番淡淡的情趣。如在小说《熟藕》中,就透出了旧人的人情馨香,小说描写了卖熟藕的王老,刘小红家的绒线店,她11岁得伤寒,是熟藕帮她复原,嫁人后回来不忘帮王老拆洗,直到王老去世。作家用两个素昧平生的人物,描写了普通人无亲无故却与亲人一样的情谊,小说在最后写到:“王老死了……但是煮熟藕的香味是永远存在的。”简单、朴素、温慰的话语却让人感到了在安静的生活中,人们之间浓浓的深情。
2 安静恬淡的文体形态书写的平常人物
汪曾祺擅长营造“安静的艺术”,试图通过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突出创作主体审美诉求,他更多关注的是生活,以如水般的散文化形式来表现充满生气的平常生活,并通过安静表现生动的生活,并建构出小说渗透组织结构的安静之美。如《露水》这篇小说以“露水好大”做开头和结尾,突出穷苦卖艺人的艰辛人生,在“露水好大”带有悲情的静境阐释了对静的融入。又如,在《受戒》的结尾中写道:“青浮萍,紫浮萍……惊起一只青桩,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像静静的流水一般起止自在,在细小的地方描绘了自然界感应于心的静感。所表现的小说情节虽没有大起大落,却于温婉的叙述中挖掘了内在的生活印象、情绪、情感,更是通过地貌风土、人情风俗的精彩描写,使小说犹如一幅清静典雅的风景画、风俗画一样呈现出别样的艺术审美。
从文学艺术视角来说,汪曾祺他作的文学作品最典型的美学特色就是安静恬淡。作家运用主体性渗透形成小说韵味中的“安静”,表现了创作主体的精神、思想、气质,具有天然质朴的宁静,以平常的人物日常的亲切、凄婉,来表现生活中小人物安静的原生态情调。
二 汪曾祺小说静谧意蕴文学意义
文学创作的审美在于突出小说艺术本体的内涵,而能于读者内心留有深刻的印象文学是由其自身的个性决定的,它所表现的主体是作家生活积淀的审美创造,并通过文学特质以及哲学含义表现出来。
1 汪曾祺小说静谧韵味的文学特质
汪曾祺小说创作的核心在于他把生活中美好的、真实的事物通过诗意般的轻松语境实现文学的审美效应,读者在阅读他的作品时,会感到放松,使紧张工作精神得以放松。正是小说这种轻松自由的基调,使汪曾祺的小说表现出一种静谧的艺术审美。如作者以故乡乡土市井以及旧时记忆为素材进行书写的作品突出了和陸温情的爱、柔和定静的人性美,饱含了作者对普通人的极致关怀,也是作家努力营造人的内在美所在。
汪曾祺经历了从解放到“文革”、到新时期改革的种种社会变革,面对人性在历史变迁中发生的种种矛盾和冲突,从迷茫、现实生活的急剧变动深切地感到了人性美的消殆。作家通过书写旧社会青年们健康、优美的爱情生活来抨击现代人带有铜锈味、庸俗化的倾向,意图整合现代人分化的人性,以构建理想的、健康的人性美,使人性回归于心灵的宁静安详。如他在《受戒》、《晚饭花》等小说中就营建了这种美好人性的王国,实现了人性的单纯质朴与心灵的安宁恬静自然地整合。在《受戒》中,作家描写了明子受戒归来时,小英子与他在芦花荡子深处,小声说:“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一时间弄得明子惶恐。纯洁的儿女初恋让作家书写得健康自然,表达了“人身上的珠玉,人身上的金子”那种人性纯美和心灵安静的意蕴。而在小说《晚饭花》中,作家同样展示了主人公李小龙对邻家少女王玉英的纯真感情:“一种与青春期的爱恋有关的妙不可言的情境……如同轻轻薄薄的白雾一样在心间荡漾不止。”而当女孩嫁给钱老五时,主人公李小龙虽然感到气愤、失落,却是人性情感的自然流露,生长在纯然安静的环境中,并与风流放荡的钱老五形成对比反差,用以表达安静世界被破坏的杂质,因此,在小说的结局作家写道:“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原来的王玉英了”,表达了作家对人性安静美被损坏的极大感叹惋惜。
汪曾祺对平常百姓的关照其实是对他们诗意安居的文学构建,在每日这些小人物的劳作中,表现了他们生存状态中的悠然自得。纵使他们为了谋生而始终辛苦劳作,但作者都没有突出这些劳动本身的辛苦,而这在劳作中的小人物却浑然不觉,自由自在的安宁状态,它直接关系到普通百姓们精神生活的质量,由此从这辛苦的工作中获得的安宁恬静的幸福感,在作家精妙的笔下竟成了诗意的安静品格,它使劳动本身的苦辛成为了某种快乐,让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呈现出“诗意地安居”。如在小说《异秉》中,作家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王二卖卤菜的画面:“随便抄一抄,一张纸包了……抓起刀来,……刷刷切了一堆;……花椒盐,来点儿葱花……只手简直像做着一种熟练的游戏。”作家把小人物简单、琐屑、辛苦的原初劳动过程,以身心与劳动融合的节奏进行书写,几乎形容成了某种艺术表演,包含了劳动者内心的快乐,突出了主人公安静自在的心里状态,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生命内在的快乐。
2 汪曾祺小说静谧意蕴表现出的哲学含义
优秀文学作品是通过作家对生活深刻的体味和感悟,用那种独特的审美来打动读者的内心情感,并使读者感受到某种哲学意味,显现出长久的艺术魅力。汪曾祺生长的时代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这使他在作品中注重我国哲学中的儒、道、佛思想,并从中吸收良好的精神及美学元素,从而获得其安静韵味。
汪曾祺小说中充盈着中国传统哲学的“中和之美”,即以平和的写作手法安静地化解了各種矛盾冲突,如在《鸡鸭名家》中,作家描写了倪二放鸭,结果却将一船鸭“散了”,转眼间一年劳动即将落空,而擅长放鸭的陆长庚只是在水上扑打一气,就把那些已经散了的鸭子拢上船,看到这种情景,倪二“抹着鼻涕笑了”,小说人物那种让人揪心的情景竟被作者以这种方式化解,喜与悲的巧妙溶解使倪二的情感世界重找安静。而在《受戒》、《异秉》等小说中更多展示的是小人物于安静生活中的和谐,让人读来始终感受到那种祥和、安静的平常生活情景,这种中和之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和谐美精神。
汪曾祺以故乡乡土市井为素材,展示了天地和一自然情境及其人的原朴本真,使小说渗透了静谧美的意境,将人从社会环境中重归自然的和谐,突显了安静生活的情趣和氛围,如在《鸡鸭名家》中,书写的“飘忽着一种又积极又消沉的神秘向往”衬托了道家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内心情感,隐含着无形的天地大静,让读者体验到超越具体层面的安静意味,形成美与静相统一的审美,作家正是以“静”为主旨,来表现现实生活的价值,以此表现凡人们自由舒展的自然生活土壤。
三 结语
综上所述,作家汪曾祺以静谧意蕴的表现形式来反映日常小人物的人与事,旨在构建人与生活和谐的生存状态,表达了作家对人性的真切关爱,同时也获得了文学意义上的审美诉求。
参考文献:
[1] 汪曾祺:《汪曾祺全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 张利群、黄小明:《中和之美模式辨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期。
[3] 胡秦葆:《文变染乎世情——汪曾祺小说文体创新的意义》,《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年第2期。
[4] 童庆炳等:《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价值观的演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 肖莉:《“写小说就是写语言”:汪曾祺小说语言观阐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作者简介:王洪生,男,1975—,河南汝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工作单位:江门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