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益俊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这为我们今后的基层党建工作指引了方向。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社会管理能力,成为了党在基层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和重大课题。
一、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
1.基层党组织是社会管理创新最有效的基础力量
基层党组织置身于社会基层,是党的整个执政体系中的末端,也是最基础性的一环,基层党组织直接面向普通党员和人民群众,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的重要任务,具备较大层面的组织动员能力和影响力,在促进社会管理与稳定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应该紧紧抓住基层党组织这个基础平台,把各种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带头为群众谋利益、谋发展,切切实实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享受到社会进步带来的发展成果,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一个有序可控的社会环境。
2.基层党组织是社会管理创新最重要的桥梁纽带
基层党组织是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的重要力量,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基层党组织广泛分布于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基层党员既有自己的具体利益和诉求,又对群众的利益要求和愿望有着最直接、最真切的感受和了解,是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利益的调查员、信息员和协调员。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应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长期以来在群众中形成的亲和力、凝聚力和桥梁纽带作用,统筹协调各方面资源与力量,大力加强基层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群众组织建设,引导和支持人民团体、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参与社会管理,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体制和管理格局,强化全社会共管共治。
二、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基层党组织缺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难以跟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步伐,在观念上尚存在很多条条框框,往往按照以往的固有模式开展社会管理工作,对社会管理创新缺乏深刻的认识。
2.职能定位不明确。有的基层党组织职能定位不清,把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简单地理解为党组织管理社会。有的在社会管理中把群众变成“被管理”的对象,忽视人民群众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有的基层党组织社会管理责任不够明确,缺乏明晰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有效的激励保障措施。
3.创新能力不理想。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主动创新意识不足,仍沿用着传统的工作方式方法,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4.作用发挥不给力。一些基层党组织往往成为上级党委、政府行政权力的延伸点,整天陷于诸如招商引资、财政增收、计划生育等各项行政管理性事务之中,而不能集中精力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所要求的服务社会和协调利益等本位性工作。
三、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创新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1.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着力务实社会管理创新的组织基础
要坚持“地域相邻、行业相近、自愿互利、优势整合、便于活动”的原则,根据区域聚集、产业布局、就业结构、组织形式和人员流向等新情况新特点,切实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夯实基层党组织服务社会管理的组织基础。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巩固一个、带动一批,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积极探索新经济组织产业组建、市场组建、园区组建模式,新社会组织行业组建、功能组建、协会组建模式,突出抓好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和重点行业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工作。健全完善“两新”组织党的工作机构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两新”党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探索在外来务工和外出经商人员相对集中区域建立党组织的做法,形成与人口流动和党员流动相适应的基层组织结构。
2.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升社会管理创新的服务水平
一要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选拔优秀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鼓励转业退伍军人到乡、村工作,及时调整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加强基层工作力量。选好配强街道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党组织负责人。二要加大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注重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锻炼,将群众工作、社会管理纳入党校主体课程,分期分批开展乡镇、村和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大学生“村官”、党员干部社会管理集中轮训,着力提高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推动科学发展、协调利益关系、应对突发事件、做好群众工作的实际能力,让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成为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的生力军。三要加强党员干部社会工作能力的培养。主动应对经济社会转型的深刻变化,科学分析新形势下所面临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切实加强包括党员干部在内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
3.改进基层组织工作方法,着力形成社会管理创新的领导合力
一要健全党组织领导体制。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纳入基层党建目标管理,纳入基层领导干部考评体系,把社会管理的责任量化分解到基层各个部门、岗位和工作人员,确保社会管理上下联动、政令畅通、执行到位。二要推进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以党员在线管理服务系统、基层党建信息发布系统、党员远程教育系统为支撑,建立基层党建信息化工作平台。开展网络党支部、党建QQ群建设,探索和推广网上宣传党建知识、受理入党申请、接转组织关系、开展组织生活等做法,进一步拓展基层党建阵地。适应网络迅猛发展的实际,大力推动基层党员干部学网用网,增强党员干部应对网络舆情的敏锐性,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和水平。三要深化党群共建工作。坚持党群共建,扎实推进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在“两新”组织、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等领域的覆盖,广泛开展“劳动竞赛、五四红旗团、巾帼建功”等活动,以党内带党外、党员带群众,形成党组织引领全社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生动格局。
4.建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着力构建社会管理创新的服务体系
一要建立健全党内关爱机制。深化完善党群创业扶助工程,进一步整合资源,采取党费支持、党组织和党员捐助、社会捐赠等途径,充实党员关爱专项资金,完善管理使用办法,通过经常性走访慰问、创业性帮扶、购买公益项目公益岗位等多种形式,为生活困难党员提供帮助,为有志创业的党员提供支持,构建党群致富联合体。二要实现服务内容多元化。坚持在基层党组织的牵头领导下,充分发挥协会、工、青、妇等各类社会组织的优势,在继续做好走访慰问、扶贫济困、助残帮弱、排忧解难以及为基层为群众办具体实事、好事等一般服务的基础上,逐步向提供法律法规政策咨询解答服务、实用技术技能培训指导服务、产业发展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等方面延伸,使服务内容服从于基层和群众的合理需求,社会管理由传统的单一治理向多元化综合服务转变。三要打造便民利民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基层现有服务阵地,统筹党员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以及与政法、宣传、民政等各个职能单位挂钩的服务平台的职能,搭建点线结合、上下互动、横向联动的相对集中的立体综合服务中心,积极为党员群众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发布、创业培训、解难帮困、心理疏导、项目推介、事务代理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打造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的综合性平台。
5.改善基层组织条件。着力筑牢社会管理创新的物质基础
一要增强基层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实力。发展壮大基层集体经济,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为民办事的实力和能力,进而真正担负起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二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基础设施建设。把推进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因地制宜、功能完善、适度超前”,将基层党组织办公场所、活动场地、科技培训、医疗防疫和村民议事等硬件资源整合起来,把基层党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成“议事中心”、“培训中心”、“服务中心”、“信息中心”,建设成凝聚党员、联系群众的重要平台。把人力、物力、财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三要建立完善基层党组织支持激励保障机制。针对基层党组织阵地条件差、基层党员干部待遇低、任务重、内生动力不足的实际,着力建立基层党组织经费保障机制和基层党员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确保基层党组织运转经费,干部基本报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困难扶助、择优转正、离任补助及老党员补贴得到真正落实,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内生动力,增强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