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斌,邓明然,程 臻,沈 俊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民间借贷是指存在于公民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的借贷活动[1]。由于其手续简便且时效性强,成为推动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强大引擎,并能促进民间资本健康有序发展。2011年以来,我国民间借贷活动日益活跃,温州地区发生的高利贷崩盘、企业老板“跑路”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若处理不慎,会对宏观经济乃至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造成冲击。因此对我国民间借贷风险类型及管控措施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民间借贷活动中,各借贷主体并非独立存在,民间金融与民营经济双方之间存在一种民营化的金融共生关系[2]。KELLEE以我国4个城市的非正规金融发展为例,实证分析得出温州非正规金融的活跃说明了非正规金融是一种内生于民营经济的金融形式[3]。陆妙燕等结合生态学理论,认为民营企业与民间金融可实现共生发展[4]。卢成万等通过实证分析表明温州民间金融发展与当地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正相关关系[5]。郑威等基于共生关系理论,从民营经济与民间金融共生关系角度分析并提出了如何通过规范发展民间金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6]。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于民间借贷共生关系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对温州民间借贷与民营企业共生体系系统性的研究却相对缺乏,且针对民间借贷共生体系风险的研究更少,故笔者将研究视角集中于民间资金提供者在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过程中两者结成的民间借贷互惠共生关系,以此分析温州民间借贷的共生体系,研究温州民间借贷风险类型,探讨温州民间借贷风险应对策略,以降低温州民间借贷风险,使民间金融组织和民营企业在和谐共生的模式和共生环境下健康发展。
2011年6月央视的调查显示,温州民间借贷最高利率达到了120%,如此高的借款利率使大多数民营企业的营业利润远小于贷款利息费用,利不抵息必然导致企业倒闭,同时导致民间借贷资金出借者的生存危机,因为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而形成温州民间借贷共生体系。根据共生理论,温州民间借贷共生体系包括民间借贷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如图1所示。
图1 温州民间借贷共生体系
在该体系中,温州民间借贷共生单元包括民营企业、个人投资者、民间金融组织和正规金融机构,如图2所示。民间金融组织、民营企业和个人投资者三者之间形成了资金流动链条,借贷资金在三者间流动,一方从另一方吸收资金,再向第三方提供高利息借款。为谋取高额投资回报,金融组织、企业和个人也想方设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借贷本金,因此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也成为该资金圈的资金来源。温州民间借贷的共生单元间相互依存关系的产生和发展,使组织向更有生命力的方向演化,是促进组织内部创新和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动力[7]。
图2 温州民间借贷共生单元
温州民营企业对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至关重要,其在税收和投资中占比60%,在出口中占比70%,解决90%的就业问题[8]。温州民间借贷的主要形式是民间金融组织向企业或个人投资者吸收存款,再放贷给民营企业。
温州民间借贷共生模式是非对称互惠共生。共生过程中,民营企业利用借贷资金扩大生产规模以取得更高收益,其支付的借贷利息流入民间金融组织。而由于民间借贷处于国家监管的模糊地带,民间借贷双方信息和利润分配的不对称使其成为不对称的互惠共生模式。温州民间借贷共生环境包括维持民间金融和民营企业共同发展的所有影响因素,如社会安定、宏观环境、信用体制和资金来源等。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三要素共同影响着温州民间借贷共生体系的走向。
2.1.1 民间金融组织合同违约风险
高额利息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无力还贷以致延长还贷时限,造成借贷利息的成倍增长,企业财务负担翻倍上涨,“滚雪球”式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企业破产,借贷合同违约。若共生体系资金来源为民间金融组织,收不回资金意味着民间金融组织的大额资金损失,会对共生单元的稳定发展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过高收益期望的资金链条一开始便具有很高的断裂风险。
2.1.2 民营企业信用风险
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通货膨胀水平加剧,规模较小、实力较差的民间借贷共生单元面临较高的生存危机,资产信用等级必然偏低。而以信用关系为基础的温州民间借贷共生体系,缺乏实质性的抵押物。民间金融组织在放贷前仅通过亲缘关系对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简单了解,这类信用信息往往具有片面性和主观性,导致其对民营企业的经济实力、还款能力及其信用状况缺乏全面客观的评估,共生单元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一旦出现违约必然会引发民营企业信用危机,降低共生单元的信用度,若涉及的金额较大范围较广还会扰乱市场金融秩序。
2.1.3 民间借贷资金来源风险
据温州银监局统计,至2012年11月底,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3.43%,不良贷款额为239.8亿元,比2012年初新增152.85亿元。大量的银行信贷资金流入温州民间借贷共生体系,民间借贷市场与正规金融市场之间相互渗透和交叉,增大了民间借贷风险。为谋取高额利息回报,共生单元想方设法从银行取得贷款,再将该贷款投入民间借贷市场。银行贷款到期时,共生单元通过民间借贷方式筹集资金偿还银行贷款,又立即向银行申请新的贷款以偿还民间借贷资金,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不仅没有带来预期的高收益,反而严重影响了共生单元的可持续性发展。
共生模式按行为模式分为寄生共生模式、偏利共生模式、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和对称互惠共生模式,而非对称互惠共生是温州民间借贷的主要共生模式。在共生体系里,民营企业为了扩大企业规模、提高技术水平和谋求高额收入,向民间金融组织借取资金,并支付高额借贷利息给民间金融组织。但由于国家对民间借贷的监管还存在许多漏洞,造成不公平的利润分配、不公正的利息率,以致利润分配不平等。这种不对称互惠共生模式使各共生单元发展不均衡,可能出现一方独大的情况,为整个共生体系的长期存续埋下隐患。
2.3.1 宏观调控风险
温州民间借贷共生体系中资金的分散性、资金去向的隐秘性,以及资金使用数据来源的不明确性,导致央行无法准确掌握民间借贷的真实情况,干扰其对民间借贷资金总量的监控,可能影响政府对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运行的准确判断,造成决策偏差。同时,民间借贷共生体系中资金可能流入国家限制发展的行业和企业,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初衷相悖。此外,正规金融机构的利率由国家确定并强制执行,而民间借贷的利率由共生单元之间自行约定,不受国家货币政策的调控,影响国家货币政策实施。不透明的共生环境、不对称的共生模式会增加政府宏观调控的难度。
2.3.2 社会安定风险
人行温州中心支行于2011年7月21日发布了《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报告指出温州地区参与民间借贷的家庭个人约占总数的89%,参与民间借贷的温州企业约占总数的59%。共生体系范围的广泛性对政府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若监管不力易产生民事纠纷,影响社会长期稳定。对于规范温州民间借贷共生体系,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法律,监管主体模糊,监管专业化水平低,对不良借贷行为的监管惩罚力度不足,严重影响了共生环境的安定[9]。
2.3.3 经济稳定风险
不完善的温州民间借贷共生体系仅适于弥补共生单元短期资金缺口,资金的供给和使用依赖于短期经济关系,长期计划的匮乏不利于共生单元自身健康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共生环境对共生体系的积极影响。民间借贷利率不断攀升使共生单元成本不断增大,当民营企业发现经营实业无回报或者回报极低时,会加速资金抽离实体经济。民间借贷逐步演化为纯粹的资金炒作,不仅造成产业空心化,还带来资金热钱化和资产泡沫化,不良的共生环境会导致整个共生体系不堪一击。
3.1.1 建立民间金融体系
温州民间借贷门槛较低、手续简便的特点满足了民间借贷共生单元的需要。可以发展专业从事民营企业投融资服务的相应金融机构,如日本的相互银行。也可将民间信用社、私人钱庄等规范发展为专业正规的小额贷款机构,进一步规范温州民间借贷共生单元,并使之吸收民间资金,不仅使民间资金为共生单元的发展服务,而且还使民间资金的投资规范化。
3.1.2 加强民营企业的信息披露
财会信息的披露有利于共生体系的透明公开性和共生单元间的信息对称性。首先,政府部门应当要求民营企业建立独立规范的财会部门,以保证共生单元财务信息披露的真实、规范,进而降低民间借贷的风险。其次,信息披露时不仅要包括民营企业的资产总额、负债状况和盈利能力,还要关注民营企业资金管理及现金流动的情况,及时完备的信息披露能有效促进民营企业与民间金融组织的互利共生关系。
3.1.3 建立风险管理系统
要从战略高度认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共生单元要权衡自身在扩张与盈利及风险之间的平衡,学习先进的风险管理理论,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合理利用风险管理工具,并监控风险管理的效果,以降低共生体系的风险。
将温州现有的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变为连续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连续对称性互惠共生是当今市场条件下最稳定有效的共生模式。随机的、偶然的共生关系满足不了企业长期的资金需求,必须使借贷双方的关系持久稳定,增进互信,降低每次借贷手续所花费的时间与成本。而公平合理的分配共生利润、合适的手续费及合理的贷款利率是民间借贷共生体系蓬勃发展的前提。
3.3.1 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
对温州等地区的民营企业资金需求调查显示,60%的民营企业需要借助银行贷款进行发展,而23.26%的需要贷款民营企业认为从银行取得贷款非常困难,60.47%的民营企业认为获取银行贷款较困难,仅16.27%的民营企业认为获得银行贷款较容易,因此国家应适当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扶持,使共生环境更为宽松。银行可实行区域化贷款政策,对不同地区的民营企业实行不同的贷款政策,适当放宽民营企业贷款申请门槛、下调贷款利率,税务部门可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延长税收优惠期限,出台减免税负的时限性政策,以降低共生单元的税费负担,使民间借贷的共生环境更有利于其共生体系的健康持续发展。
3.3.2 完善信用制度体系
据温州中级人民法院获得的数据显示,2012年,温州全市法院共受理民间借贷案件19 446件,办结19 511件(含2011年受理案件),涉案标的金额为220.39亿元,案件同比上升86.98%,因此保障信用制度首先要严格立法,强化执法。民间借贷案件的增加促使建立维护社会信用体系的法律和法规,建立规范的信用制度体系,确立违约制裁机制,以规范并完善民间借贷共生环境。其次要积极推广第三方信用评级。建立全面真实的信用档案,以促进各共生单元诚实守信、合法经营,营造和谐共生环境。
3.3.3 推进利率市场化
尝试在温州民间借贷共生体系中实行利率市场化,以实现民间借贷利率的规范化和合理化,并建立民间借贷利率信息公布机制和平台。利率市场化将保持民间借贷共生体系的灵活性,规范合理、市场化的利率可以保证民间借贷共生体系更长远的发展。因此,市场化的利率是推动民间借贷健康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
3.3.4 建立行业自律组织
地方政府通过成立民间借贷协会组织,建立行业自律性组织,进行相关借贷信息的统计与收集工作,以加强对民间借贷共生体系资金合理使用的引导,推进各民间借贷共生单元的自律行为,对民间借贷活动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管理,并对其在交易活动及组织管理中出现的困难和纠纷及时反馈和处理。民间借贷协会组织也可设立专门部门,对各民间借贷共生单元的交易情况开展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进一步深化行业自律,引导民间借贷共生体系步入规范化管理道路。
温州民间借贷存在于明显共生特征的共生环境下,民间借贷与其共生关系通过特定的共生模式共同存在,共同受益,共担风险。在温州民间借贷共生体系中,民间借贷资金出借者(包括个人和组织)与民营企业具有更强的共生密度和共生强度,是重要的共生关系之一。在各种主客观风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民间借贷共生体系的风险表现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以及共生环境的风险。基于共生视角,笔者提出了加强共生单元自身建设、优化共生模式和完善共生环境“三管齐下”的民间借贷风险管控建议。
[1] 杨丽艳.浅析民间借贷风险及治理[J].长白学刊,2012(3):96-98.
[2] 李元华.共生视角下民间金融研究:基于共生经济视角的机理解释和对策建议[J].经济学动态,2012(4):49-50.
[3] KELLEE T.Beyond banks:the local logic of informal finance and private sector development in China[C]∥The Conference on Financial Sector Reform in China.[S.l.]:[s.n.],2001:121 -125.
[4] 陆妙燕,王烁.浙江省民营企业与民间金融共生发展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2(6):90-91.
[5] 卢成万,周昭雄.民间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以温州为例[J].商业时代,2013(2):60 -61.
[6] 郑威,李元华.中国民营经济与民间金融的共生发展:理论与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1):90-92.
[7] 袁纯清.共生理论及其对小型经济的应用研究[J].改革,1998(2):101-105.
[8] 周旭霞,陈士玉.金融危机背景下民营企业的困境、诱因与对策:基于浙江省民营企业的调研[J].经济纵横,2009(10):95-98.
[9] 赵勇.中国民间借贷风险研究:风险表现、成因剖析与对策建议[J].理论研究,2012(2):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