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太阳宫、香河园地区老年居民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需求调查

2013-04-24 02:29:49杨士贤郑辅刚刘雅宁杨荟茹成淑玲赵立梅卢塞男朱鸣雷许国耀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3年8期
关键词:太阳宫社区卫生健康状况

杨士贤, 石 鹏, 郑辅刚, 刘雅宁, 杨荟茹, 成淑玲, 赵立梅, 申 静, 卢塞男, 朱鸣雷, 许国耀



北京市太阳宫、香河园地区老年居民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需求调查

杨士贤1, 石 鹏1, 郑辅刚1, 刘雅宁1, 杨荟茹1, 成淑玲1, 赵立梅1, 申 静1, 卢塞男1, 朱鸣雷2, 许国耀3*

(1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 100028;2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 北京 100730;3北京市朝阳区香河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 100028)

了解北京市太阳宫、香河园地区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需求,为进一步工作提供信息。自行设计问卷对相关辖区内做免费体检的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老年人对健康自我评价为一般和差的比例分别为76.5%和7.2%。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达74.6%,其中患有两种及以上慢性病老年人达38.0%。老年人对健康体检的需求为72.4%,对健康指导、上门医疗及家庭病床的需求分别为45.5%,35.2%及21.2%,并且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需求不同。慢性病已成为这两个地区的主要健康问题,今后应加强做好防控工作。应针对老年人群的不同需求,开展多种形式与层次的服务。

老年人; 健康状况; 卫生服务; 需求

随着人口老龄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占据了疾病谱和死因谱的首位,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2]。如何为老年人群提供更加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从而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本研究调查了辖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需求情况,以期为优化和配置卫生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2011年12月至2012年4月到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免费体检的香河园和太阳宫两个地区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74份,收回有效问卷1059份,有效回收率为98.6%。

1.2 调查方法

在参考文献[3]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包括4部分内容:一般情况;生活方式及状况;卫生保健服务的利用;社区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中心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员,调查对象现场面对面回答问卷问题,调查员统一回收。

1.3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双份录入Epidata 3.02建立的数据库,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以<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1059人,其中男性425人(40.1%),女性634人(59.9%),年龄(70.6±6.0)岁,其中60~69岁、70~79岁以及80岁以上老年人分别为471人(44.5%),523人(49.4%)和65人(6.1%)。婚姻状况:已婚870人(82.8%),未婚12人(1.1%),离异11人(1.0%),再婚8人(0.8%),和丧偶158人(14.9%)。文化程度:没上过学64人(6.0%),小学244人(23.0%),初中296人(28.0%),高中或中专249人(23.5%),大专及以上206人(19.5%)。

2.2 健康状况

2.2.1 自我健康情况评价 将健康情况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好、一般和差。老年人对自己的健康评价总体不高,认为自己健康状况好的有173人(16.3%),一般810人(76.5%),差76人(7.2%)。

2.2.2 健康体检情况 老年人中能半年做一次体检的有39人(3.7%),一年做一次体检的377人(35.6%),2~3年做一次体检的142人(13.4%),不一定多久做一次体检的196人(18.5%),从来不做体检的305人(28.8%)。

2.2.3 慢性病患病情况 老年人中患慢性病的790人(74.6%),患有两种及以上慢性病者402人(38.0%)。按年龄分组后发现,患有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脂的老年人,不同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表1)。

2.3 卫生服务需求情况

老年人中有定期体检需求的767人(72.4%),电话咨询指导需求482人(45.5%),固定的、长期的全科医师需求470人(44.4%)以及医生到家里出诊需求373人(35.2%)。另外,老年人还有如下需求:慢病规范化管理265人(25.0%),心理咨询指导140人(13.2%),健身活动指导201人(19.0%),家庭病床224人(21.2%),住院服务213人(20.1%),家庭保健护理103人(9.7%),膳食管理及营养食谱制定107人(10.1%)及针灸、按摩、拔火罐等中医服务188人(17.8%)。

不同文化程度老年人对于卫生服务需求有所不同。文化程度较高组(学龄>9年)对于健身活动指导、膳食管理以及针灸、按摩、拔火罐等中医服务有较高的需求,并且与文化程度较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而文化程度较低组对于电话咨询、固定的全科医师和上门出诊有更高的需求,与文化程度较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表2)。

不同年龄组对于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亦有所不同。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对于固定的全科医师、家庭病床、住院服务和上门出诊有更高的需求,与60~69岁年龄组比较,70~79岁和≥80岁年龄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表3)。

3 讨 论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在各器官功能衰减的同时,易患一些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的慢性病,而慢性病患病率是反映人口健康状况、疾病负担和卫生服务需求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表明[4],年龄每增加10岁,慢性病患病率增加50%以上,提示今后慢性病防治将成为老年人医疗保健工作的重点。

首先,加强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本次调查发现该地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74.6%,而两种以上患病率达38.0%,这与其他北京地区的小样本调查相近[5],均反映了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应把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作为防治重点。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状况评价不高,不一定多长时间做体检(18.5%)和从来不做体检(28.8%)的老年人占一定比例,提示应提高社区老年人的健康意识。以健康教育为先导,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合理、适量运动,控制体质量,防止老年肥胖。

表1 不同年龄组老年人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

CH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obesity: body mass index≥28.0. Compared between different age groups,P﹤0.05

表2 不同文化程度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情况

TCM: tradional Chinese medicine

表3 不同年龄组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情况

其次,要以需求为导向,开展多种形式与层次的服务。调查结果显示,居民的健康需求是全方位的,主要包括:定期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身指导、中医服务、上门出诊及家庭病床等。另一方面,不同年龄和不同文化程度组人群的需求不同。较高文化程度组人群对于健身指导、膳食管理及中医服务有较高的需求,而较高年龄组人群更需要提供固定的全科医师、家庭病床、住院服务、上门出诊。总之,应以需求为导向,设计组织和提供能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卫生服务,是当前在建立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6]。

最后,应加强针对社区的老年医学研究。传统亚专科“以疾病为中心”的单病诊疗已慢慢地不适应患有两种以上慢性病老年人,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医疗将发挥重要作用,其宗旨是为老年患者提供全面合理的治疗与预防保健服务,最大程度地维持和恢复患者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它强调整体性、系统性、连续性、多学科协作,以及功能评估与康复[7]。郑曦等[8]对202例老年患者在医疗工作中采用多学科整合式治疗管理模式并与传统医疗模式进行对比时发现,多学科整合式治疗管理模式较传统医疗模式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医疗质量,并认为该新模式可以为老年患者提供更好的临床医疗服务,应该进行推广。协和医院老年病组刘晓红等[9]也探索多学科团队模式,该团队包括老年科医护人员、心理师、康复师、营养师、药剂师,由他们共同商讨完成对患者的综合诊治。随着医学模式由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更需要多个学科的参与,医学整合为解决我国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明确了战略的方向[10]。胡大一[11]指出,作为医生,治疗的是病人,而不是一个疾病,更不是一个局部的病变。过细的专科划分使医生的视野只局限于医学的某一领域,对患者的治疗缺乏整体观。因此,现代医学的发展需要将过细的专科重新整合起来,重视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提高临床医生对人文、社会、心理知识的掌握,为每一患者提供个体化的优化诊治方案,这与老年医学的宗旨也是一致的。社区卫生服务提供预防、医疗、康复及健康教育等为一体的服务[12],在当前医疗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怎样开展以患者为中心、探索提供给老年人多方面合作的综合性、连续性医疗服务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此次调查仅针对辖区内到我们中心做体检的老年人,调查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因失能而不能出门的老年人没有纳入调查,他们问题更多,还包含诸多的老年综合征,更易被忽视,医疗需求更高。其次,代表性不够强,工作忙的或有单位查体的也没有纳入。另外,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老年人有心理方面的问题,而本次调查并没有把这类认知以及情绪问题等包含在内。

[1] 袁 红, 向燕萍, 张丽华, 等. 社区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的探讨[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1, 22(1): 127−128.

[2] 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 慢性病的流行形势和防治对策[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5, 13(1): 1−3.

[3] 黄 莉. 重庆市人口老龄化对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需求研究[D].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2010.

[4] 王建生, 姜 垣, 金水高. 老年人6种常见慢性病的疾病负担[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5, 13(4): 148−150.

[5] 田 苹, 程爱东, 周晓萍. 牛街地区空巢老人社区护理需求调查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 2010, 8(4), 478−489.

[6] 周文利, 杜雪平. 北京市月坛社区老年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调查[J]. 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1A), 73−75.

[7] 冷 晓. 美国老年医学理念与实践[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1, 31(1), 31−33.

[8] 郑 曦, 刘前桂, 高茂龙, 等. 多学科整合式治疗管理模式在老年患者医疗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9, 8(4), 338−344.

[9] 刘晓红, 沈 悌, Leng Sean X.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老年医学发展经验[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2, 32(4), 271−273.

[10] 李立明. 医学整合: 我国医改目标实现的关键[J]. 医学与哲学, 2010, 31(1), 17−19.

[11] 胡大一. 现代医学发展探寻多学科整合之路[J]. 医学与哲学, 2009, 30(2), 8−13.

[12] 饶克勤, 丁国伟, 徐 玲, 等. 城市贫困和脆弱人群卫生服务的需要、需求和疾病经济负担分析[J]. 中国卫生经济, 2003, 22(5): 19−20.

(编辑: 王雪萍)

Survey on health status and health care demands in senior inhabitants in Taiyanggong and Xiangheyuan communities of Beijing

YANG Shi-Xian1, SHI Peng1, ZHENG Fu-Gang1, LIU Ya-Ning1, YANG Hui-Ru1, CHENG Shu-Ling1, ZHAO Li-Mei1, SHEN Jing1, LU Sai-Nan1, ZHU Ming-Lei2, XU Guo-Yao3*

(1Taiyanggong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of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8, China;2Department of Geriatrics, Peking Union Hospital, Beijing 100730, China;3Xiangheyua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8, China)

To explore the health status and the health care demands in senior inhabitants from the communities of Taiyanggong and Xiangheyuan in Beijing in order to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better services.The community residents who were over 60 years old were surveyed by our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s when they received free physical examination.Most of the participants had moderate self-rated health status (76.5%), and few had poor self-rated health status(7.2%). The prevalence of chronic diseases was 74.6%, while participants with two or more chronic diseases accounted for 38.0%. The elderly had the following health-care demands: health examination (72.4%), health guidance (45.5%), home-visit care (35.2%) and home hospitalization service (21.2%). Those at different ages or with different educational background had different health care demands.Chronic disease is the major problem in the two communities.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 diseases in the future. The key to meet different demands of the elderly is to organize and provide a demand-oriented, diversified and multi-leveled health service.

aged; health status; health service; demand

R19

A

10.3724/SP.J.1264.2013.00153

2013−02−06;

2013−03−29

许国耀, Tel: 010-64294423, E-mail: xuguoyao@163.com

猜你喜欢
太阳宫社区卫生健康状况
《现代仪器与医疗》审稿专家表
太阳宫220kV变电站至东直门110kV变电站北桥隧道工程综合整治技术浅谈
百盛生死大考:太阳宫店无奈出售,转型时机偏晚
履职尽责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22
社区卫生发展“老大难”还在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6:18
社区卫生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10:00
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体育师友(2013年6期)2013-03-11 18:52:21
创新社区卫生服务 真正落实医保制度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