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恒倩
(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人类借助多类符号和感知渠道,与他人沟通、交流。随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自然和社会双重演变,人类群体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交际方式,个体成员通过应和、接触,在团体目标下交流互动,在群体内形成共享的幻想世界,从而影响群体内个体的认知世界方式和行为。Bormann(1972)将这一社会现象概括总结,结合前人交际学的研究成果,创立了幻想主题修辞批评。修辞批评是指“系统地研究和解释象征性行为和作品的过程,其目的是理解修辞过程”(Foss,1996:6)。它包括传统修辞批评、经验批评、戏剧艺术批评、社会逻辑学批评和后现代主义批评。除戏剧批评、叙述批评之外,幻想主题批评也归属于戏剧艺术批评一类(温科学,2006)。此项修辞批评方法,透过语言等符号方式将幻想得以呈现,不断融合为群体共享的真实,建构对外世界的整体认知系统,促使群体成员获得经验和行动的认同。而国家是以其抽象的概念化,规划一定范围内的人群的共同体形式,国家形象反映的是,在受众和媒介心理中对于国家及其自身的历史现实、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价值观的综合印象。国家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程曼丽,2008)。如何通过幻想主题这一修辞视角,塑造公正、合理、积极的国家形象,构造有力的国家形象主体间性,成为了研究者日益关注的核心焦点和热点。
幻想主题批评(fantasy theme criticism)和符号融合理论(symbolic convergence theory)由修辞学家Ernest Bormann(1972)提出,用来观察和了解团体成员共享的世界观。这一方法的概念是来自社会心理学家Robert Bales(1950)与其同僚有关小团体沟通的研究。在小团体沟通中群体幻想(group fantasizing)是他们研究的重要发现。这种幻想建立在事实基础上,是“对事实创造性的和充满想象的解释”(李雯,邓志勇,2007)。 在群体幻想中,参与者或者个体“会进入一种忘我、兴奋的对话与互动状态,一些共享的的幻想或戏剧会突然出现……经由文字或非文字的方式呈现,参与者不断应和与接触,于是共享的戏剧或幻想的世界随之产生”(林静伶,1999)。 Bormann(1972)认为幻想过程中产生的链连,有助于维持成员的集体感,促使他们的行为并为他们打造了一个有着英雄,恶棍,情感和态度的社会现实。
幻想概念中的象征趋同理论 (符号融合理论)建立在两个假设之上。“一,交流创造现实。二,符号不仅会为个人创造现实,而且不同个体对符号的理解会聚合创造出共享的现实或者共有的群体意识”(李雯,邓志勇,2007)。人类通过身体器官等多种感知渠道,体验世界,是使用各种符号、模态系统的高等动物。符号形式纷繁复杂,种类多样,但都表达了人类交际活动中的选择。选择一种表达就是拒绝另一种表达,它反映了符号使用者的态度及价值取向。
同时,由于人类的群居性,群体性的符号世界通过交流相互影响和作用,最终达到相互趋近和重合。 因而,Bormann(1972)认为,几个或更多的人在象征趋同过程后,他们的个人符号世界将部分产生重合,那么他们就享有了一个共识并具有相互交流构成团体、讨论共同经历和达成相互理解的基础。其中包括了幻想主题批评方法的两个重要基本概念:幻想主题和修辞视野。“幻想主题是完成对事件具有创意的与想像里的诠释的手段。这种对真实的诠释方式以戏剧形式呈现,包括场景主题、角色主题、行为主题等。当一个团体的许多幻想逐渐融合成数个重复出现的戏剧情节后,产生一个整体的认知外在世界的体系,即所谓的语艺视野 (修辞视野)”(林静伶,1999)。从微观的分析到宏观的建构,幻想主题修辞涵盖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分析过程,形成了金字塔型的理论模式。同时幻想类型(fantasy type)、覆诵(chain out)等概念的提出,弥补了从幻想主题到修辞视野直接过渡的缺陷,并且为准确、客观地理解幻想主题下建构的修辞视野背后的动机意图,提供了可靠的途径,从而帮助达到有效的劝说目的和最终的认知同一。
2011年1月17日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制作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每天不间断连续播放,每小时播放15次,从每天上午6时至次日凌晨2时播放20小时共300次,并将一直播放至2月14日,共计播放8400次,展现当代中国的新形象,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该宣传片分为两部:人物篇和角度篇。本文以时长59秒的人物篇为例,探析幻想主题视角下国家形象的特点及其修辞动机。由于是简短的宣传片,为了便于说明,具体出现的人物列表(表一)如下:
表一
该组宣传片的人物总分为13大类,涵盖了中国文艺、体育、商界、智库、模特、航天等各行各业59位杰出的华人代表,以“智慧、美丽、勇敢、才能、财富”等全面诠释当代中国人形象。片中的文字、图像、颜色、眼神、手势等重复出现,被赋予了特定的意义,建构了一个共享的幻想主题。每组标题包涵三个英文单词,重复出现以“Chinese”为核心的名词词组,人物姓名以拼音形式呈现。同时,宣传片以标题为序,共出现了16组人物,每组人物1至6人,划分成13个幻想主题 (表二):中国美丽、勇敢、电影、艺术、农业、财富、大众、体育、智库、设计、时尚、媒体、航天。通过展现中国各行各业的优秀典范,归纳出幻想类型——中国人的形象,从而将其进一步联结,形成一种中国人观看、理解世界的方式,建构独特的修辞视野,传达中国融入世界,展现其文化软硬实力的急切需求,使得受众(全世界人民)能够重新认识、了解中国,消除、减少对中国的歧视和偏见,表现了中国愿进一步与世界人民携手,为创造更辉煌的成就而努力。以下是对片中13类幻想主题中场景、人物及行动主题做了简要的概括和系统归类,其中行动主题以人物的眼神、面部表情、姿态等为主要分析点,具体阐释同样或不同语录的重复和扩展。
表二
幻想主题内容 场景主题 人物主题 行动主题6)财富 两只强劲有力的手微笑、双手插袋站立、双手交叉7)大众 灰黑色布景 感动中国的普通民众信息、电子、网络的C E O代表微笑、靠前站立、相互搀扶、握手、抚肩8)体育 鸟巢体育馆、奥林匹克神庙微笑、笔直挺立、双手身后交叉9)智库 棕黄、黑色搭配布景篮球、台球、乒乓球、排球、跳水等体育项目的佼佼者经济、数学方面的顶尖学者、智囊团微笑、双手交叉、插腰站立等10)设计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一系列创意式建筑服装、建筑设计师微笑、模特站姿、站立11)时尚 色彩缤纷、娇艳欲滴的荷花、太阳花享誉海外的世界名模 T台走秀站法12)媒体 淡蓝色的世界地图知名新闻主持人,央视名嘴微笑、双手交叉、插袋站立13)航天神舟太空飞船发射中心,白色太空服饰蓝色着装的六位宇航员双手身后交叉站立
场景主题是描述行动发生的地点和人物活动的地方,并不一定是有特定命名的具体建筑物、地点。它是人物所经历的情境、状态,也可以是背景描述。(吴慧雯,张振亭,2010)该宣传片中,13组幻想主题提供了各自的场景,这些场景具有共性又不乏个性。幻想人物处在繁华忙碌的现代生活大场景中,是全球化大背景下当今社会的缩影,内容广泛、多样,涵盖了人类生活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人物主题主要包括分析戏剧中的角色特质、动机和人格特质等。而片中的人物着装各具特色,是同处不同领域,为人所熟知的精英代表,他们的面孔正是最好的中国“身份证”,是幻想主题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例如,在“美丽”板块中,五位兼具现代、古典、民族风特色的美丽女性,深处依山傍水、鸟语花香的大自然中,表现了中国人向往天人合一,世外桃园的静谧生活。画面左侧的中国诗句更是增添了浓郁的华夏文化特色。以邰丽华为代表聋人舞蹈家,与身后敦煌飞天融为一体,极好地诠释了中华民族沉淀数千年的灿烂文明和传播世界的心声。该片中的行为主题并不是以动作、事件来完整体现,而是更多借助于手叉胸前,双手叉腰、插袋,双手腹前合拢,搀扶接触,身体靠前等神态和姿势,以及面部微笑等表情,来传递中国人的喜悦和自豪,让受众感受传递者的洒脱、自信、从容、大度,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获得对彼此不同文化的赞赏和认同。这些不同人物通过姿态和眼神,将受众的关注力投放在整个国家形象的大背景下和国际社会的话语权上。
幻想类型使团体成员在面对新的事件或经验时以熟悉的戏剧模式共同理解与分享。(林静伶,1999)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制作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在美国和其它世界各地的繁华都市街头播放,通过将这一幻想主题的一再传诵,使得更多的世界民众对当代中国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了解——地球村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而达到受众群体内化、覆诵(chain out)、共享,形成较为统一一致的幻想类型。国家形象不仅是要将“对话”融入其中,实现在国际舞台的自我定位,同时也将积极完成“自我认知”和“他人期许”的内在统一化。强大、自信、美丽、勇敢、积极、生机盎然的中国人(幻想类型)呈现在世人面前,将友好和谐的国家关系融入现代生活,才能减少他们对华的歧视和敌意,真正体会东方中华民族未来的迅猛发展态势,以及与世界人民共建繁荣、稳定的和谐社会的决心。
“语艺视野的建构一则是解释语艺社群成员如何产生认同以及认同什么,再则解释语艺社群成员追求什么,也就是语艺视野如何驱使人们行动。 ”(林静伶,1999)因此,修辞视野是命名、诠释的过程,将众多的幻想主题、幻想类型相互关系建立起来,才能形成较为完整、颇具理解力的图像。通过展现大方得体、积极向上、善良真挚、奋发进取的中国人,同时借助于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的媒体平台,对于塑造客观、公正、积极的中国形象,提高国家的软文化是十分重要的。随着全球化大时代的到来,中国综合国力日益提升,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国际性盛会,这预示着中国正走向国际化的大国发展道路,国家形象的塑造和宣传,已摆在了国家公关计划的首要位置。从这一修辞视野出发,国家形象的建构直接影响了中国和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地位,同时,在以理解、亲和、接纳的方式,帮助其它国家和民族,合理接受和客观评价中国的精神信息和物质产品上,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家形象的背后孕育了深层的文化目的和修辞动机。该宣传片是为塑造和提升中国繁荣发展、民主进步、文明开放、和平和谐的国家形象而设立的重点项目,是在新时期探索对外传播新形式的一次有益尝试。依靠国际主流媒体“发声”的同时,国家公关希望由“内”而“外”发力,向海外发出中国声音。这种声音合乎国际社会规约的语法法则,不仅实现自我的语言意图,而且符合国际社会规约和世界文明传承。同时,这一举措说明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对外介绍当代中国现状及中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方面,更加积极、开放、主动。同时,软硬结合的文化传递已成为国家公关时代的新举措,不仅有利于加强文明灿烂、文化独特、开放改革、求新求变的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而且也能促进中国软文化在全世界的渲染和渗透,帮助中国在国际大舞台上,获得更多按照“世界规则”和本国意图的和谐主体间性话语权。
Roderick(1997)认为价值是文化的起源(beginnings), 神 话 (myths)是 文 化 的 实 质(substance),幻想主题则是文化的草根(grass roots)(转引自林静伶,1999)。幻想主题无法抽离社会文化,反而是体现文化目的和修辞动机的重要手段。幻想主题的塑造,通过互动言说、符号系统的交际共享,劝说受众构建认识世界的方式和态度,帮助传递者在目标群体成员中形成同一,影响和扩展群体内外。中国国家形象通过幻想主题、幻想类型的归纳和总结,在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人民大群体中进行不断的覆诵宣传,帮助建构和享有共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消除因东西文化差异带来的歧视与偏见,以一个积极的修辞视角,传递当代中国的生活理念和文化内涵,诠释中国社会的人生哲理,融入世界大舞台,争取符合自我意图和他人期许的发言权、话语权,与其它民族一起,平等友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为中国是属于世界的,世界也不可缺少中国。
[1]Bale,Robert Freed.Interaction Process Analysis:A Method for the Study of Small Groups[M].MA:Addison-Wesley.1950.
[2]Bormann,Ernest G.Fantasy and Rhetorical Vision:The Rhetorical Criticism of Social Reality[J].Quarterly Journal of Speech.1972:396-407.
[3] Foss, Sonja K. Rhetoric Criticism:Exploration&Practice [M].Long Grove:Waveland Press,Inc.1996.
[4]Roderick,Hart.Cultural Criticism:Modern Rhetorical Criticism [M].2nd ed.Boston:Allyn and Bacon,1997:231-58.
[5]程曼丽.国家形象噬造及其问题与对策[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8.
[6]邓志勇,杨永春.美国修辞批评:范式与理论[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5):24-30.
[7]李雯,邓志勇.幻想主题修辞批评略论[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11).
[8]林静伶.语艺批评——理论与实践[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
[9]温科学.20世纪西方修辞学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0]吴慧雯,张振亭.纪录片里的“文化折扣”:从《故宫》到《解密紫禁城》[J].电视研究,2010(11):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