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成日,沈治河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18)
航母编队兵力配置是航母编队作战运用的基础内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对“配置”的定义是:作战时根据任务、敌情和地形,将兵力、兵器布置在适当的位置[1]。依据“配置”的定义,可以将“航母编队兵力配置”定义为:根据航母编队遂行的作战任务、面临的敌情和作战海区环境,将航母编队中的兵力、兵器布置在适当的位置。定义是研究航母编队兵力配置问题的逻辑起点。本文从作战任务角度分析研究航母编队兵力配置的问题,这与以往研究不同。航母编队具有强大的攻防作战能力,几乎可以承担海军所有的作战任务。上级赋予航母编队的作战任务可以认为是宏观任务,针对编队任务用适当的方法(目标分解、功能分解、区域分解和行为分解)进行分解[2],直至分解为某一具体兵力承担的微观任务。因此航母编队基于作战任务的兵力配置方法可以从两个层次入手:一是建立编队作战任务与编队兵力总体配置之间的关联;二是建立某一具体兵力与其承担的作战任务之间的关联。后者相对容易处理,但前者有一定难度,因为编队的宏观任务往往比较抽象,难以和具体的兵力配置建立起直接关联。可以明确的是:无论什么作战任务,必然是通过基本的作战样式(一种或若干种组合)来达成。航母编队作战最终可以落实到对空作战、对海作战、对潜作战和对岸作战这4种基本作战样式上,因此基于作战任务航母编队兵力配置方法问题,可以转化为4种基本作战样式下的编队兵力配置问题。本文着重对这4种基本作战样式下航母编队兵力配置问题进行研究。
航母编队对空作战按作战性质可以分为两种:防御性对空作战和进攻性对空作战。
防御性对空作战主要是运用舰载机、水面舰艇、航母本舰防空火力对空袭敌机或反舰导弹实施拦截的作战行动,以保障编队安全。防御性对空作战按防空责任分为航母本舰对空末端防御区、近程防空区、中程防空区、远程防空区及侦察预警区。
航母是编队的核心舰,是防空作战中需要重点保护的对象,近程防空舰在航母周围成环形配置。近程防空舰的任务是:打击已经突破外层和中层防御的敌机,拦截敌方各种平台发射的反舰导弹。近程防空舰的配置需要综合考虑航海安全、通信、舰空导弹射击安全、电子干扰、防空火力衔接等因素。
从航海安全角度考虑,编队中任意两艘舰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两者的战术直径之和[3]。
从通信角度考虑,近程防空舰与航母之间的距离应该在超短波通信范围之内[4]。
从舰空导弹射击安全角度考虑,要求近程防空舰与航母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航母舰空导弹射击禁危区远界。同时,要求近程防空舰运用舰空导弹拦截敌反舰导弹时,爆炸残骸不会威胁航母。
在实施无源箔条干扰时,要求前行舰发射的干扰云团不会对后续舰造成影响,即在前行舰发射的箔条云团留空时间内,后续舰不会因机动而进入来袭反舰导弹对该云团的跟踪波束之内[5]。
从反导作战火力衔接角度考虑,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如果近程防空舰舰空导弹杀伤区远界较大,可以按相邻防空舰相互掩护的原则考虑配置,即需要满足:运用舰空导弹协助相邻防空舰抗击来袭导弹时,爆炸残骸不会威胁相邻舰。如果近程防空舰舰空导弹杀伤区远界较小,要求相邻两艘防空舰的舰空导弹对从两者之间飞过的目标进行射击时,其射击次数应不小于其中每艘防空舰的舰空导弹对在其上空飞过的敌反舰导弹所实施的射击次数。
中程防空舰的任务是:拦截、干扰突破远程防空区的敌突击航空兵,在敌机发射反舰导弹之前实施拦截;为近程防空舰提供目标指示。如果近程防空舰同时装备了中远程舰空导弹和近程舰空导弹,即该舰具备中程防空与近程防空能力,则采用近程防空舰的配置方法即可;如果近程防空舰没有装备中远程舰空导弹,则中程防空任务由装备中远程舰空导弹的防空舰承担。
中程防空舰相对航母的前出距离确定原则:中程防空舰与近程防空舰之间的距离应大于近程防空舰舰空导弹射击禁危区远界;在敌机对航母发射空舰导弹之前,中程防空舰运用中远程舰空导弹对敌机至少实施一次拦截。
其中,D远界为中程防空舰舰空导弹水平杀伤区远界;D前出为中程防空舰前出距离;D敌空舰为敌机空舰导弹最大有效射程。
如果中程防空舰拦截能力满足式(1)时,该舰可以为航母提供360°全方位的区域防空能力,如图1所示。
如果中程防空舰拦截能力不满足式(1)时,只能为航母提供一定扇面内的中程防空能力。此时,中程防空舰前出距离D前出、防空纵深D(大于D敌空舰)、舰空导弹水平杀伤区远界D远界与掩护扇面角度α构成了三角函数关系,如图2所示。
图1 中程防空舰配置示意图(舰空导弹射程较大)
图2 中程防空舰配置示意图(舰空导弹射程较小)
远程防空兵力的任务是:歼击机和电子战飞机在指定空域、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警戒飞行,发现敌情后,在预警机的指挥引导下迅速前出拦截敌机,力争在敌机对编队使用武器之前将其击落;掩护预警机、防空哨舰等前出的兵力。
在远程防空区与中程防空区之间是交叉识别区,其目的是进行目标识别,防止误伤己方飞机[6]。远程防空兵力配置在交叉识别区之外,舰载机作战半径之内。电子战飞机、歼击机、预警机等兵力配置的空域比较接近,为了便于协同和解决空域分配冲突,在巡航高度上进行调整。通常以预警机为基准,歼击机空域高度在预警机之下,电子战飞机空域高度在预警机之上。作战时,歼击机在电子战飞机的有效干扰区内机动接敌。
侦察预警是航母编队运用多种手段来探测敌导弹发射平台和来袭的巡航导弹[7]。侦察预警兵力通常由编队中舰载预警机和防空哨舰承担,主要任务是:在敌来袭飞机和舰艇发射导弹之前将其发现,及时向航母编队报警,为编队各道防线兵力、兵器组织有效的抗击和干扰提供依据。预警机具有“站得高、望得远”的优势,主要负责对低空、超低空和海面目标的探测,防空哨舰则主要负责对中、高空目标的探测以及对飞机识别咨询控制。
预警兵力前出距离的确定原则:前出后能为编队提供足够的预警距离和预警扇面角度;在敌机对预警兵力使用武器实施攻击前,巡航歼击机对敌机至少完成一次攻击。预警兵力的前出距离、探测距离、预警距离和预警扇面角度构成了三角函数关系,类似于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预警兵力的前出距离约束了在威胁轴上能提供的预警距离,而预警兵力的探测范围、前出距离和预警距离又决定了预警扇面角度,预警兵力的配置实质上是在前出距离、预警距离、预警扇面角度之间进行平衡。
进攻性对空作战是将舰载歼击机配置于编队主要威胁方向上,在可靠的指挥引导保障条件下,采用区域游猎、空中待战等方式,主动进攻可能对编队构成威胁的敌空袭兵力、兵器,或者利用舰载战斗攻击机携带对地、对空作战武器,对敌空袭兵力驻屯机场、导弹发射阵地以及出航的空袭兵力实施攻击和拦截,将敌空袭兵力消灭在地面或出航阶段,以达到保护航母编队安全的目的。
在进攻性对空作战中,编队行动基本是以舰载机飞行作战行动为主线。因此,在进攻性对空作战中,主要考虑舰载机的配置,航母及其警戒舰艇的配置以不能影响舰载机在航母上起降为原则。作战飞机的配置类似于远程防空兵力配置方法,作战行动区域在交叉识别区之外,舰载机作战半径之内。
航母编队对海作战是对敌水面舰艇和呈水面状态潜艇进行的进攻作战。参战的兵力为:舰载机、水面舰艇和潜艇。
航母舰载机是实施远程水面监视和对敌舰攻击的主要力量,配置方法可以按照远程防空兵力配置。攻击时,通常由预警机指挥引导和控制,电子战飞机对敌舰艇实施电子干扰,攻击机担任攻击。兵力配置的方法为:攻击机在电子战飞机有效掩护区内,攻击机和电子战飞机保持在预警机指挥控制范围内;预警机阵位在敌舰防空火力范围之外,并保持敌舰在预警机对海探测范围之内;为了防止发生误伤,要求攻击机发射的空舰导弹飞行管道和禁危区内不能有己方舰船,如图3所示。
所有水面舰艇都要随时准备接受执行对海作战任务。水面舰艇实施对海作战时,为了发挥舰载反舰导弹的射程优势,通常是在预警机引导和控制下,对敌舰实施超视距导弹攻击。配置方法为:预警机阵位在敌防空火力的威胁之外,并能通过雷达发现、跟踪目标;攻击舰艇保持在预警机指挥控制范围内;预警机观测目标的方位线和反舰导弹发射方位线之间应有适当的夹角α,从战术角度来看,该夹角应大于敌方搜索雷达的搜索扇面角,并满足对目标定位精度要求[8];预警机行动范围不超出作战半径和续航时间;保证导弹飞行管道和禁危区内无己方舰船,如果航空兵在此空间行动,飞行高度需要在反舰导弹弹道最大高度之上,如图4所示。
图3 舰载机对海作战配置示意图
图4 水面舰艇对海作战配置示意图
水面舰艇阵位配置以保卫航母安全为准,即使执行对海作战任务时通常也在阵位附近,舰载机在远程防空区内配置。当舰机协同对海作战时,兵力配置以防止误伤为原则。兵力配置在前文讨论的基础上,要求:攻击机发射的空舰导弹飞行管道和禁危区内无己方舰船;同样水面舰艇发射的反舰导弹飞行管道和禁危区内无己方舰船,如果有己方飞机在相关区域内行动,要求飞行高度在反舰导弹弹道最大高度之上,如图5所示。
图5 舰机协同对海作战配置示意图
攻击型核潜艇一般配置在编队前方远程反潜区域内,其配置主要从对潜作战角度考虑。
航母编队对潜作战按作战性质可以分为两种:防御性对潜作战和进攻性对潜作战。
航母编队防御性对潜作战是为保证编队的安全,使航母编队免受敌潜艇的威胁和攻击。针对航母编队的兵力编成和对潜作战特点,构成纵深、立体、多层次的兵力配置体系。
近程防潜舰应采取伴随护航的方式构成航母的近程防御,根据声纳作用距离、敌潜艇的类型确定对潜警戒纵深和警戒扇面,进而形成严密的对潜防御圈。考虑到防御圈的严密性和执行的简便性,近程防潜舰应采取和航母同向同速航行。
近程防潜舰的配置需要综合考虑航海安全、通信和对潜警戒等因素。前两个因素已经讨论,从对潜警戒的角度考虑,近程防潜舰相对航母前出距离确定的原则是:在敌潜艇占领鱼雷发射阵位对航母实施攻击之前,近程防潜舰能对敌潜艇及时发现、识别并实施攻击[9]。近程防潜舰的前出距离、声纳探测距离、提供的警戒距离和警戒扇面角度构成了类似图2所示的三角函数关系。当近程防潜舰的前出距离和提供的警戒距离确定后,单舰提供的警戒扇面角度也随之确定,警戒扇面角度即是相邻防潜舰方位间隔。近程防潜舰声纳探测盲区可以利用反潜直升机来弥补。
中程防潜兵力的任务是:消灭已突破编队远程反潜区域,准备占领艇载远程反舰鱼雷和近程反舰导弹射击阵位的敌潜艇[10]。编队中程防潜兵力是反潜搜索群(包括声纳舰以及母舰/属舰舰载反潜直升机)和舰载固定翼反潜巡逻机等。受到编队所属兵力的限制,中程防潜应在满足近程防潜的前提下组织兵力实施。在执行中程防潜任务时,由于防御纵深的扩大和兵力的不足,应将兵力配置在敌潜艇的主要威胁方向上。
中程防潜舰相对航母前出距离确定的原则是:为了保证中程防潜舰能在敌潜艇占领导弹发射阵位或远程反舰鱼雷阵位之前(为了兼顾两者威胁距离可以取大),及时发现、识别目标并实施攻击。中程防潜舰的前出距离、拖曳线列阵声纳探测距离、提供的警戒距离和警戒扇面角度构成了三角函数关系。当中程防潜舰的前出距离和提供的警戒距离确定后,单舰提供的警戒扇面角度也随之确定,警戒扇面角度即是相邻警戒舰方位间隔。中程防潜舰拖曳线列阵声纳探测盲区可以利用反潜直升机来弥补。
反潜巡逻机前出距离确定原则与中程防潜舰相似。但反潜巡逻机前出后不可能固定在某一阵位上,而是在一定的空域里巡逻飞行。当航母编队在综合作战区时,综合作战区位置固定,因此反潜巡逻机的配置空域也相对固定,空域可设置成矩形,该矩形与威胁轴垂直。当航母编队处于航渡时,航母在航行,参考的基准点是动态的,反潜巡逻机配置的空域不可能固定,应该是随航母有规律前移的巡逻线。反潜巡逻机的前出距离约束了反潜巡逻机在威胁轴上能提供的警戒距离,警戒距离和与航母的协同因素又约束了巡逻线的长度,而前出距离、警戒距离和巡逻线长度决定了警戒扇面角度。反潜巡逻机的巡逻空域配置实质上是在反潜巡逻机的前出距离、警戒距离、警戒扇面角度与巡逻线长度之间进行平衡。
远程防潜兵力的任务是:为编队提供早期防潜预警,搜索和攻击企图占领导弹射击阵位的敌潜艇;在航母编队进入综合作战区之前,对综合作战区实施严密的反潜清扫,当确认无敌潜艇后,编队方可高速进入阵位。目前,编队远程防潜兵力主要是伴随护航的攻击型核潜艇和反潜巡逻机。
根据远程防潜兵力的任务和特点,远程防潜兵力配置的原则是:前出距离能为编队提供一定的警戒距离,以保证在敌潜艇占领导弹发射阵位之前对其及时发现、识别并实施攻击;由于反潜巡逻机和攻击型核潜艇本身基本不具备防空能力,而且机动能力有限,因此需要得到编队有效的空中掩护,舰载机采用空中待战或甲板待战方式时,编队发现敌空中兵力后,舰载机迅速出击拦截敌机,在敌空中兵力对远程防潜兵力实施攻击之前,舰载机对其已完成至少一次的攻击,即对远程防潜兵力前出距离有所约束;在编队进入综合作战区之前,远程防潜兵力有充足的时间对综合作战区实施严密的反潜清扫[11],提前进入综合作战区清扫的时间根据编队指定的搜索概率、搜索面积、敌我双方潜艇声纳探测距离及敌我双方潜艇的航速等因素来确定;从安全角度考虑,为了避免误伤,要求攻击型核潜艇阵位与航母编队其他任一舰艇阵位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安全距离。
从外军航母编队运用实践来看,由于航母编队兵力有限,运用航母编队实施进攻性对潜作战的情况不多。编队在对潜防御的背景下,可利用舰载航空反潜兵力速度快、反应迅速、机动灵活、反潜作战效能高的特点,执行应召反潜等攻势对潜搜索、攻击任务,消灭发现的敌潜艇。反潜巡逻机可前出到中程或远程反潜区域执行反潜任务,但不能超出作战半径。前出距离通常根据敌情威胁、巡逻机留空时间、探测能力等因素来确定。
航母编队可实施对岸作战的兵力有舰载机、携带对陆攻击巡航导弹的水面舰艇。
运用舰载机对岸作战时,航母与目标区的距离在舰载机作战半径之内,在此基础上尽可能远离敌方航空兵、潜艇和岸舰导弹部队的威胁。航母和警戒舰的配置不能影响舰载机在航母上起降,警戒舰和攻击型核潜艇的配置以保卫航母安全为原则。舰载机组成空中编队以适当的队形进行航行和攻击。
携带有对岸攻击巡航导弹的水面舰艇,可以脱离航母编队,临时组成攻击编队前出到预定的发射阵位进行发射,或者发射舰不脱离航母编队,整个航母编队直接驶往导弹发射阵位。发射区确定的原则是:能得到编队有效的空中掩护,在巡航导弹飞行管道和禁危区内不能有己方舰船,如果有己方飞机在相关区域行动,飞行高度要求在巡航导弹弹道最大高度之上。
本文以兵力配置的定义作为研究航母编队兵力配置问题的逻辑起点,将基于作战任务航母编队兵力配置方法的研究,转化为4种基本作战样式下编队兵力配置问题,对每种作战样式下的兵力配置提出了思路和方法。下一步的工作是在此基础上,运用解析法建立实用可行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仿真。
[1]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
[2]Hollenbeck J R,etal.Structural Contingency Theor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Examination of External and Internal Person-team Fit[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2,87(3):599.
[3]陆儒德.舰船操纵与避碰[M].北京:海潮出版社,1993.
[4]谭安胜,邱延鹏,汪德虎.新型驱护舰编队防空队形配置[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3,28(6):5-9.
[5]郭洪远,赵希亮,高春雷.编队冲淡干扰在反导作战中的战术使用[J].舰船电子对抗,2009,32(5):24-28.
[6]徐圣良,王振波.航母编队航渡过程中防空哨戒舰阵位确定方法研究[J].指挥控制与仿真,2007,29(4):54-58.
[7]徐圣良,吴晓锋.航母编队进入综合作战区后预警机阵位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08,28(1):41-43.
[8]谭安胜.水面舰艇编队作战运筹分析[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9]贺扬清,沈治河.大型水面舰艇编队航渡中直接反潜警戒舰阵位仿真研究[J].指挥控制与仿真,2010,32(4):38-41.
[10]赵小龙,吴晓锋.航母编队反潜声纳舰阵位确定方法研究[J].指挥控制与仿真,2007,29(3):45-48.
[11]李瑛诺,吉春生,王继兵.潜艇为编队阵地入口实施反潜警戒的配置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