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通信应急:严冬已远去
——专访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巡视员于胜英
只有在突发灾害来临时,应急通信真正及时、准确、畅通地传递抢险救灾信息,而不是紧急情况时的哑巴和瞎子,才能把好道路安全管理的第一道关。
2013年10月末,深秋的午后,阳光暖洋洋地铺洒普照。交通通信应急平台已经开始在全国各省区市投入使用,从中央到地方,抢险救灾前沿指挥中心正在完善,前后方通讯联络的保障中心和决策支持平台也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许多人大概都开始下意识选择遗忘那个还没有交通通信应急平台的008年严冬。那场持续近1个月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袭击了我国南部版图上的十九个省区市,春运高峰时,南北交通大动脉京珠高速公路广东、湖南段被冰雪覆盖阻断,导致大批车辆滞留,形成一座座孤立无援的荒岛。
交通运输道路抢通救援队伍曾经在严酷的阻断面前几近束手无策。
近日,交通运输部11楼的一间办公室里,部综合规划司巡视员于胜英与记者回忆起交通通信应急平台从“萌芽”、“孕育”到“落地”的点滴。
镜头闪回2008年1月的中国南方,气候比大部分北方城市还要寒冷。
于胜英记得,京珠线,冰冻重灾区郴州城外生命线旁,一名年届六旬的老人紧皱着眉头,在冰天雪地里焦灼地站着,7、8个小时过去,寒气已经浸透他的身体,腰疼的老毛病又冻犯了,也只哆嗦地用手撑住腰,仍咬牙站着。他,就是时任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
道路上,被阻断的车排着长龙望不到头,前方路况具体损毁到怎样的程度,既没有图像资料传来,信号中断也无法将电话打回大后方。好不容易借到同样在现场忙碌的公安部通信应急车,才得以往部里的技术人员播出一通电话,送去刚知晓的一星半点儿信息。
毋庸置疑,“2008年的冰冻雨雪灾害给交通提出了很大的问号”。
地球衰老的速度远比我们想象得要快。长年以来,一系列突发事件不断考验着政府及其相应职能机构的工作能力、办事效率和应变能力、反应速度。破坏性自然灾害面前,基础交通设施被毁将直接导致灾区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孤城状态,所有现场信息都需要实时采集、发送,并得到反馈。
通信作为灾难中重要的求生和救援手段,几乎关乎着整个救灾行动能否成功。于胜英表示:“一旦发生自然灾害阻断道路,交通应该是抢险救灾中第一位的。道路不通,救援力量就无法进去,灾区伤员也无法运送出来得到及时救治。”
往往交通应急通信抢通了,人们悬着的心也就放下了一半,毕竟接下来的救援行动有了可视的指挥。
所有经历过2008年南方雪灾现场生死抢通的交通人深刻意识到,只有在突发灾害来临时,应急通信真正及时、准确、畅通地传递抢险救灾信息,而不是紧急情况时的哑巴和瞎子,才能把好道路安全管理的第一道关。
在于胜英看来,“交通本身是流动的,道路抢通也并不是守在家就能解决的工作。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在现场,同时需要后方指挥领导既能通过图像、语音及时了解前方情况,并能够在交通通信应急平台调集清楚其他省、市、地区的路网状况,于后台作出最优的指挥安排,指挥周边车辆选择最便捷路线。”
交通通信应急指挥车的研发,既属于提升政府决策反应能力的手段,更是智慧交通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
正是基于这种想法,当机立断,交通运输部决定,一定要拥有交通运输部门自己的通信应急指挥平台!
然而,从想到做,过程并不容易。于胜英介绍,自研发交通通信应急指挥车的初步想法产生后,交通运输部立即行动,委托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拟定详细方案报财政部审批。无奈的是,“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获得其认可。”
财政部认为,“在国家更大的灾难来临时,应当加强各部门间联动,协调资源以共享。”从其优化资金配置的角度考虑,无论是公安、武警、水利、消防、电力、卫生等系统,还是移动、联通、电信这样的通讯企业,都已经拥有成熟的通信应急指挥车。重新研发或购买,或许未必有必要。
财政部的预算一列就是一年,没排上队的只能再等来年。利用这一年机会,交通运输部开始了多部委的走访调研,看看各家的通信应急车究竟是什么样?
经过调研,于胜英发现,“公安部在每个省都购置有大型通信应急指挥车,可是,一般遇到紧急情况,公安与交通几乎是同时出动,并不方便借车。同时,交通大多应对自然灾害,而公安还需应对社会突发事件,即使发生了自然灾害交通需要出动力量抢通,而公安未必需要到场,但这时候,公安的通信应急指挥车仍必须留守待命以备不时之需。”
而移动、联通之类通讯企业的通信应急指挥车,却是此车非彼车。通讯企业应急车主要应急于基站的倒塌、中断,甚至群众大规模集会时补充集会地带的通讯带宽。与交通需要图像、资料甚至路网状况传输也并不一样。
“应急联动通信涉及多部门、多机制、多标准、多模式协同工作,全国一步到位、按一种统一规范与模式建设全国统一的应急联动系统的当时看来仍然比较困难。”于胜英表示。
调研结果上书财政部,方才得到同意批复。
下一个问题则是,自主研发?还是直接购买?“从财政全额投资的角度来看,自主研发再生产和直接购买的费用相差并不大。而从通信应急车用车的装备和设备来看,两家也并不完全一样。”经过权衡,交通运输部决定设计研发适用于交通运输应急的专用通信应急指挥车。
交通通信应急车研发项目立项后,国家对各省基本采取将近一半的国家财政投资,其他由各省申请财政省级补助。“我们要求各省把所需要的性能要求都提交给部里参考,并把部里的补助政策也告诉他们,由各省根据自省特点自由选用车型。”于胜英说。
现如今,第一批交通通信应急指挥车早已生产并投入使用,大、中、小三款车型在不同地区、环境下应对不同需求的道路应急救援,并在四川雅安庐山地震、甘肃岷县地震中大展身手。
“这些车除了在灾难时进行必要的应急外,无灾难发生的情况下,同样可以应用到大型特殊工程,例如隧道、桥梁修建的关键阶段,因为地质条件复杂,可将车派往前方,监视突发情况并即时发往后方。”例如,在平常的道路养护和施工作业当中,如果有需求,用于救援的交通通信应急指挥车甚至可以应用于此。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交通通信应急指挥车能够随时联通海事卫星通讯,而能够阻止海事卫星通讯范围的又比较少,所以基本不会受到阻断通讯干扰。“除了交通用,一旦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政府、党委、地方都可以调用,实用性很强。”
图为交通应急救援通信的另一种方式
于胜英透露,交通运输部在应对公路应急救援中,除交通通信应急指挥车之外,部公路局在全国范围内拟规划建设13个国家公路应急储备和救援中心。“平时在这些地方投放应急状态下使用的公路救援设施设备,对应急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在应急情况下方便及时将救援设备和人才队伍派往前方。”
其中,河南、黑龙江和新疆三省区的建设方案已经得到交通运输部批复并投产建设。
“这13个中心就像是一支冲锋队,发生紧急情况,接到命令后,基地的人就可以将平时投放的应急装备用上,并随时投入战斗。”
关于将来整个公路救援体系建设,尤其是国家高速公路、国家公路救援体系,于胜英有些自己的构想。在他看来,“未来这些点上的应急救援物资、车辆、人员储备,将形成流动的应急救援力量”,并且,今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将对交通的应急反应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然而,于胜英也强调,这并不是说这些装备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他表示:“先锋队只是起到应急的作用。它能做的是马上清除障碍,有不能即刻清障的地方,后面还会有养护救援队伍跟上。”
交通通信应急指挥车除了在灾难时进行必要的应急外,无灾难发生的情况下,同样可以应用到大型特殊工程,例如隧道、桥梁修建的关键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