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彦斌
在全球经济依然低迷,国内经济增长减速的背景下,商用空调在2012年也感受到巨大的市场压力,不仅销售价格难以随成本上升,而且订单也有明显减少的迹象。为此,政府出台了刺激国内消费的政策,在出台一系列消费品的刺激政策中,首次把商用空调产品纳入节能惠民政策补贴行列。
按说这是一项针对性十分强的政策,商用空调受此政策刺激,会掀起一轮市场活跃的高潮。但是,截至2013年2月,政策已经实施了4个月,市场的总体反应却是相对平静,没有出现预期中火爆的市场局面。节能惠民工程这样一个利国利民的政策,在商用空调市场没有掀起热潮,可以说是出乎主管部门和业内的意料。此前很多人对此进行过解读,归纳起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政策出台突然,产品的准备不足。商用空调产品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个性化十足的产品,多数商用空调产品不像家用空调那样为标准化产品,基本都是用户根据建筑需求而设计,通过招标采购确定选择产品。个性化产品的特征在于,产品之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很多企业的产品还都属于非标准产品,而政策补贴则是按照标准产品执行的。因此,补贴政策出台多数厂家始料不及,根本就没有做好受补产品的布局。
其次,个性化定价,对价格补贴敏感性较差。商用空调个性化突出的特征,决定了其价格也个性化十足。对制造商来说,个性化产品的定价比较高,利润也相对比较丰厚,5%左右的补贴根本不具有吸引力;对买家来说,购买中首先考虑的是个性化需求,价格因素对购置影响放在了其次。因此,不论制造商还是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都较低,补贴资金很难有大的吸引力。
第三,受制于设计单位,选择权不在企业与用户。选择使用什么样的商用空调,用户和制造商可以说是被动的,大型中央空调都是听从建筑设计单位的设计建议,设计图纸上选定的是什么,用户就选择什么样的产品。可以说补贴政策,与设计单位、设计人员没有利益关系,设计人员就会以贯性思维,推荐他们熟悉的产品。但推荐的产品往往不是政策补贴的节能产品。
第四,政策实施手续复杂,操作难度比较大。大多数商用空调企业都是首次享受节能惠民政策补贴,特别是这次政策实施要求高,又增加了相关手续环节,参与享受政策补贴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资源,还需要对产品进行梳理调整。企业对诸多操作上的程序不熟悉,也阻碍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第五,担心政策实施时间短,造成产品布局上的混乱。商用空调虽然是按照订单生产,全面转向生产节能产品,还是需要调整生产线或工艺流程,还有如原材料的采购与储备,员工的培训等一系列问题。调整生产线或工艺流程,会打乱企业的正常节奏,也是引起企业担心的因素。
正是因为诸多因素的存在,使得政策出台4个月了,市场上的反应相对比较冷淡。面对政府实实在在拿出钱来,促进商用空调的消费增长、结构转型、产业升级、提升效益,企业要顺应这一政策引导,尽快完成产品结构的调整,打消实施政策的一些顾虑,积极参与节能惠民产品补贴,使政策能够发挥应有的效应,为促进国内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其实,商用空调在是否节能上一直为业内关注,甚至受到一些质疑。此次政府实施节能政策补贴,是给行业转型提供给了一次契机。具有政策敏感型的企业,会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借力政策的推动,迅速在市场上占领节能高地,实现弯道超越。
作为政府应该虚心倾听企业的声音,减少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环节,使好的政策能够很好地贯彻落实。特别是政府能够明确政策不是短期行为,可以打消企业的顾虑,使得企业能够从容布局,敢于做长期的战略打算。这样政策的落地就有了抓手,效果也会随时间推移逐步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