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顺娟,钱勇生,曾俊伟
(兰州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机动车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道路交通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事故责任的判定是公平、公正的处理交通事故的关键所在。2011年新修订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简称《安全法》)规定,机动车驾驶员是交通事故的主要承担者,在所有的道路交通参与者中,行人被认为是弱势群体,常常忽略行人的法律责任。文献[1]~[6]研究分析修订后的《安全法》有关责任认定的规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准确判定事故责任对正确确定赔偿以及追究当事人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减少民事诉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交通事故法律责任,指道路交通参与人的行为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者交通参与人未能及时采取事故防范措施而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并且给他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一定的损害,公安司法部门要依法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2)交通事故法律责任的分类:由于交通参与人的行为违反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而造成具一定后果的交通事故,公安司法机关根据当事人违反法律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的不同,将交通事故法律责任分为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交通事故行政责任,就是事故当事人的行为构成违法安全行为、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或者行政违纪行为,对道路交通的其他参与人造成伤害,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交通事故刑事责任,是指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触犯刑法,构成刑事犯罪,必须承担刑事法律责任。民事责任是当事人的行为违反民事法律和合同的有关规定,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可分为合同责任、侵权责任和其他责任。
交通事故法律责任的判定,是司法机关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对交通事故参与人行为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进行判断和确认。判定原则就是在对交通事故的法律责任判定过程中需要遵循的标准和依据。在道路交通事故中,行人法律责任的判定原则有依法原则和科学原则。
1)依法原则:①责任法定原则。道路交通事故法律责任的判定必须有法可依,是事先制定关于交通违章行为法律责任的判定依据,规定责任相关的性质、范围以及追究责任的方式等内容,在对交通事故当事人法律责任判定过程中严格遵照法律依据进行,秉承责任法定原则。②责任相当原则。对当事人交通事故法律责任判定过程中,保证既不错判、重判,也不能轻判当事人的责任,始终坚持责任相当的原则。③责任平等原则。在责任判定中不得因国际、民族、种族、性别、职业、文化以及财产状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应该追求法律责任人人平等。
2)科学原则:①行为责任原则。在交通事故中追究交通参与人的法律责任时,首先确定引起交通事故的因果关系,然后判定当事人的交通行为对交通事故后果的作用大小,认定过错的严重程度。根据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以及其行为对事故后果的作用大小进行事故法律责任的判定。如果行人的过错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那么行人负有主要责任;如果行人的行为与交通事故无关,那么行人不承担任何责任。②因果关系原则。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中的有关规定,在交通事故当事人法律责任认定时,依据造成交通事故的因果关系及其当事人的行为对交通事故后果的作用大小进行交通事故法律责任的划分。③路权原则。在道路交通中,给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都规定了各自的通行的路权,但是仍然存在“借道通行”的现象,由于借道通行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借道方承担全部责任。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首先认定机动车驾驶员的责任,在有证据证明行人有过错的情况下才进行判定行人的法律责任。
在道路交通事故法律责任的判定过程中,依据《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分别从人、车、路、环境等方面依次判定,最终确定事故法律责任。
1)车辆技术性能。机动车驾驶员驾驶机动车上道行驶前,首先,应该对机动车的技术性能和安全性能进行全面检查,排除安全隐患,禁止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机动车辆在道路上行驶。如果经鉴定车辆发生事故的原因是车辆运行技术条件(GB7258-2012)不符合机动车运行标准,如存在隐患,机动车驾驶人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损害后果的发生,则驾驶人存在过错。在交通事故中造成交通参与者财产损失的,驾驶员承担民事责任,由伤亡事故的将承担刑事责任。
2)道路条件。车辆在道路上行驶过程中行车视距和停车视距的大小、道路的设计缺陷、道路施工路段有无防护措施以及城市道路交叉口的管制措施不合理等都可能会直接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由于道路条件不良造成的交通事故,机动车驾驶员和行人都无责任,但是如果驾驶员未及时采取措施的,将会承担法律责任,而行人无责任。
3)人。机动车驾驶员是道路交通的重要参与者,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要对驾驶员有无驾驶证、超速、酒后驾驶、疲劳驾驶等违章行为加以判定。①有无驾驶证判定。驾驶机动车,应当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由于无证驾驶造成的交通事故,机动车驾驶员应该承担全部责任。②酒后驾车判定。根据《安全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防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不得驾驶机动车”;因为饮酒后酒精会使驾驶员的神经麻痹,反应迟钝,在驾驶过程中容易不自觉的加速行驶,并且遇到前方有潜在的危险时不能及时做出反应,是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机动车驾驶员应当负交通事故主要责任。③疲劳驾驶判定。“疲劳驾驶”是机动车驾驶人持续驾驶时间超过4h,驾驶员生理疲乏、反应迟钝,视线模糊,注意力不集中等,在行车过程中驾驶员不能及时发现道路上的潜在危险,发现危险情况后也不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疲劳不仅指生理疲劳而言,也包括精神疲劳。《安全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的规定,如果是造成事故主要原因,机动车驾驶员应当承担主要交通事故责任。④超速驾驶判定。超速驾驶就是车辆的行驶车速超出交通部门规定的最大限制速度。车辆超速行驶时,驾驶员的视距变短、视野变窄,对前方物体的的辨识度降低。当发现危险时不能及时停车,需要的制动距离变长。由于车辆超速行驶造成的交通事故,机动车驾驶员应当承担主要或全部责任。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事故车辆的行驶速度是否超过交通管理部门规定的最大安全行驶速度,其验算方法有4种:①车辆制动痕迹验算法;②行人抛出距离验算法;③车辆遗留散落物抛出距离验算法;④汽车形变量计算法。
根据行人在道路交通中的行为对交通事故影响的大小,将行人法律责任分5类,即: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和无责任。
1)全部责任。在机动车一方没有违章,而行人出于自杀或者非法谋取保险赔偿等目的故意闯红灯、任意横穿马路等违章行为造成的交通事故,机动车方不承担责任,行人将承担全部责任。
2)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同等责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首先认定机动车驾驶员的责任,在有证据证明行人有明显的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将减轻驾驶员的责任。责任大小要根据各方对交通事故后果的作用大小进行划分。
3)无责任。行人没有任意横穿马路、也没有闯红灯的条件下,完全由机动车驾驶员一方违章造成的事故,则行人不承担法律责任。
在交通事故中对当事人的法律责任进行判定,关系到交通事故当事人是否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本文从目前在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常常忽视行人的法律责任出发,探讨道路交通事故中法律责任判定的原则、依据、方法和科学的判定流程,为公平、公正和快速的处理交通事故提供理论依据,对行人法律责任的判定有利于提高行人尊法、守法的意识具有重大意义。
[1] 杨勇.交通事故中的责任认定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8.
[2] 温恬.论新《道路交通安全法》中侵权归责原则体系之变迁与建构[J].法制与社会,2009(8):68-79.
[3] 刘家安.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归责原则及责任归属[J].政治与法律,2010(5):88-94.
[4] 马庆国.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研究[D].贵州:贵州大学,2009.
[5] 孙玉荣.《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之法律适用[J].法学杂志,2011(5):121-162.
[6] 周海赟.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归责原则探讨[J].交通企业管理,2011(8):62-124.
[7] 邵祖峰,刘知音,梁小华.论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中的鉴定问题[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5):75-88.
[8] 聂早早.《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的突出问题及其解决[J].江淮论坛,2012(3):8-13.
[9] 邵蓉,康佳黎.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分析及对策[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2,14(3):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