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通市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谈加快推进的建议

2013-04-17 07:10:50刘美华
江苏水利 2013年12期
关键词:南通市河道水利

刘美华

(南通市水利局,江苏南通 226006)

1 近3年水利现代化建设成果

1.1 防洪减灾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流域防洪方面。积极实施长江岸线调整,长江险工险段得到有效防护,九圩港闸、焦港闸、碾砣港闸、大寨涵洞、连兴港闸、协兴闸和新港闸等一批重要穿堤建筑物得到改造或除险加固,沿江沿海重要涵闸的防洪挡潮能力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区域治理方面。结合国家中小河流治理契机,境内淤积、坍塌严重的骨干河道得到综合治理。先后完成如泰运河、栟茶运河、北凌河、九圩港、通吕运河、通启运河、通扬运河、新江海河等14条段253 km的区域骨干河道综合治理,内部骨干河网引排及调蓄能力大大提高;完成贲家集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实施北凌河北岸低洼地防洪治理,彻底改变了该区域年年受淹的局面;实施里下河水系达标治理及红星河低洼地设防等工程,进一步提升了里下河等低洼地区防洪抗灾能力。

城市防洪除涝方面。按照城市防洪规划,突出中心城区防洪骨干工程建设,近3年组织实施了市区102条段河道整治贯通工程、14座闸站改造和80.5 km护岸工程,出台《南通市城市河道管理办法》、《市郊环境“四位一体”长效管理实施意见》等措施办法,实行一建就管、长效管护,逐步提升城市防洪除涝工程体系建设,有效提高城市防洪除涝能力。

1.2 水资源配置与节约成效显著

一是严格“三条红线”控制和管理。制定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管理控制方案。与市发改委联合发文下达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控制指标“两条红线”。水功能区管理目标在省政府下达控制目标基础上,对各县(市)指标进行了分解。“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基本形成。二是严格水资源论证与取水许可制度。2011~2013年,全市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30项。三是落实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针对不同的对象,实行差别化水价政策,对用水浪费的超计划用水户,制定更严格的收费标准,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比重,对农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生产用水等实行免收水资源费政策。四是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近几年,全市共创建节水型企业118家,建成9个生态农业节水增效示范区、6个节水型灌区,创建节水型单位26家、社区51个、高校6所、学校7所,推广使用节水设施和器具,鼓励中水回用等。

1.3 水生态保护成果初步显现

水污染防治与排污口综合整治方面。严格纳污总量控制。制定《南通市重点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方案》,对于现状排污量大于纳污能力的水功能区,实现污染物排放量在现状排污量的基础上逐年削减。实施入河排污口设置可行性论证与许可制度,对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小、对水生态环境影响大的排污口,一律不予审批。加强水功能区水质监管。组织实施182个水功能区和6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覆盖监测和评价工作,按月发布水质通报。开展河湖健康评估试点工作。组织开展通吕运河、九圩港2条重点河道入河排污口核查、定位及尾水监测工作。

城市水系综合整治方面。加快城市水系综合整治及水系沟通活水工程,实行治污截污与河道整治同步推进、生态修复与水系沟通统筹考虑,有效恢复河道自净能力。同时,注重一建就管和长效管护,确保城市水系综合功能的有效发挥,营造人水和谐的宜居环境,保障城市防洪、供水、水环境和水生态安全。

地下水资源保护方面。2011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实地监测了82眼第Ⅲ承压深井的水位,地下水水位超过-35 m的面积为1332 km2,约占国土面积的16.6%。2012年底前全市组织封停132眼企业深井,有效减少地下水开采,保护了地下水资源。2013年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划定地下水超采区范围加强禁采限采工作的通知》(通政办发〔2013〕120号),下发了全市乡镇供水企业深井的封填(停)方案,对全市区域供水到达地区756眼乡镇供水企业深井计划封填369眼,其余封停转为备用水源。

1.4 农村水利条件进一步提高

以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农村饮水安全、灌区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农村水利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十二五”以来,共疏浚二、三级河道166条(段),占“十二五”规划数的72%,对镇村级河道实行轮浚制度。2011~2012年,率先在全省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年度建设任务,解决40.29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及22.91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不安全问题,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建设任务。续建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村环境“四位一体”长效管理,近年来,农业生产的水利条件进一步提高,农村水环境面貌明显改善,为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提供了有效的基础保障。

1.5 水利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得到加强

一是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基本得到有效落实。市政府出台《南通市级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实施办法》(通政办发〔2012〕2号),制定《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水利建设的试行办法》,加强政策性规费征收,通过融资平台向金融机构贷款,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水利建设等方式增加水利建设投入。严格水利重点工程省级以上资金使用与管理,省重点工程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达到100%,为确保水利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加快水利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保障。二是政策法规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完善。“十二五”以来,政府相继出台了《中共南通市委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水利现化建设的意见》、《南通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南通市城市河道管理办法》、《南通市地下水管理办法》、《南通市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等,水利政策法规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2 当前水利现代化进程监测分析

2012年南通市水利基本现代化进程得分为84.7分,比2011年提高了2.1分,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4分,综合得分位列全省第三、苏中地区之首。监测结果表明,2012年,全市水利现代化建设六大体系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水资源供给与效率水平实现程度达到94.2%,河道健康与水生态状况实现程度接近80%(79.3%),防洪减灾工程能力、农田水利保障能力、水管理能力、发展保障能力实现程度均介于80%~90%之间。22项指标中,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水利投入政策到位率4项指标实现程度超过90%;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水土流失治理率、防汛防旱管理与应急能力3项指标实现程度低于80%,为全市水利现代化建设中的短板;其余15项指标实现程度介于80%~90%之间,各分项指标实现程度总体上较为均衡。

3 对水利现代化建设推进过程中的几点认识

3.1 整体联动的组织推进机制是根本保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利现代化建设工作,是有效推动该项工作的组织保障。南通市成立了由分管领导挂帅,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水利、发改、财政、国土、规划、环保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水利现代化推进工作领导机构,负责领导、决策和统筹协调水利现代化整体推进工作,各县、市、区均相应成立领导小组,构建整体联动组织推进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关心并多次视察水利重点工作。在重大水利项目、城市水利建设以及民生水利工程等项目建设过程中,市四套班子分管领导多次亲临现场检查工程实施情况,协调亟需解决的问题;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合力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指挥部通过召开各个层面的会议,全面部署工作实施方案,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3.2 科学完善的水利规划体系是必要支撑

在市、县两级水利现代化规划体系基础上,先后组织编制完成了南通市防洪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水系规划、水文事业发展规划,正在加快推进编制南通区域治理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城市防洪规划、水生态治理规划等一批水利现代化专项支撑规划。同时,围绕规划体系建设,依托专业科研机构和高校技术力量,组织开展了包括长江综合整治专题研究、南通河网水文水动力数学模型研究、江海堤防调研和水利重大项目专项研究等在内的十几项专题研究,为顺利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的规划与技术支撑。

3.3 切实可行的总体行动纲要是重要引领

《南通市水利现代化规划》经省厅和市政府联合批准实施后,南通市组织制订全市水利现代化建设2013~2020年行动纲要,分解落实规划建设任务。由局办公室牵头组织编制下达全市水利现代化建设年度实施计划,制定考核评比细则,适时调整实施计划。2013~2018年为水利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期,计划利用5年时间,全面推进六大体系建设,系统提高防洪减灾能力、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水生态安全保障能力,水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区域水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水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发展和保护,水利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基本现代化标准要求,在江苏江北率先跨入水利现代化阶段。2018~2020年为完善提高期,以塑造“滨江、临海、水乡”水文化、水生态为主要目标,完善水管理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全面完成水利现代化规划重点工程建设,形成水利良性发展机制并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

3.4 注重过程指导的进程监测与考核是有效手段

根据《江苏省水利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及测评办法,及时组织进程监测工作。注重典型引导与宣传,加强过程指导与检查,把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工作作为重点工作纳入对职能部门和县市区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市、县齐抓共管、合力推进。根据进程监测结果,分析存在问题,查找薄弱环节,提出对策措施,在下年度中及时调整和优化实施计划,确保各项建设任务得到有效落实,各项规划指标得到均匀发展。

4 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从目前进程监测结果来看,南通市各分项指标发展较为均衡,三块短板中以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实现难度较大,而关键性指标中,以旱涝保收田面积率为今后需加强建设的重点。下阶段,应结合经济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强化分析研究,优化水利布局,适时调整计划,着力提升水利发展短板,科学统筹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

4.1 进一步优化布置水利现代化建设总格局

当前,南通市围绕苏中发展总目标,正在全面调整新发展区域,培育新经济发展增长点,这对水利提出了新命题和新任务。因此,应围绕这些新区域、新布局、新要求,完善水利现代化建设工作思路,加强水利规划体系建设,适时优化布置水利现代化总体布局。

4.2 继续加强重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流域防洪体系,重点开展长江堤防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和海堤加固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加快推进九圩港提水泵站、东凌水库等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区域引排能力,加快区域治理步伐,重点实施列入《江苏省骨干河道名录》的49条区域性骨干河道以及重要县域和跨县河道治理工程。根据修编的《南通市城市防洪规划》,加强城市水利建设,推进二级中心城镇防洪除涝体系建设。

4.3 更加突出民生水利建设

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以小型农村水利重点县工程、大中型灌区改造工程、新一轮农村河道疏浚和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等为契机,加快推进农村河网水系治理,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饮水安全保障水平。通过大力推广灌溉自动化、小型装配式建筑物、管道灌溉等先进技术提高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增强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旱涝保收田面积率,加快推进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继续推进乡镇水利站体制改革,健全农田水利管护机制,不断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水平,尽早建成功能齐全、长效管护的现代农村水利体系。

4.4 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根据《江苏省水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意见》和相关建设标准,围绕打造“江海明珠、灵秀南通”新形象,全面推进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试点市建设。以系统整治内部河网水系来全面改善河网联通性,提高水体流动性,以突出河道功能分类管理、恢复河道符合自然的空间结构、治污截污与河道整治同步推进来实现功能区水质达标率逐步提高。以沿海前沿地区和城市水环境整治为主要抓手,扎实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4.5 不断提升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加强依法行政能力建设,强化水行政执法,提高服务效能和依法行政水平。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管理能力建设。推进建立严格的河道管理保护制度,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和水域岸线资源管理,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强化规划与建设项目计划管理,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强化水利工程建设行业管理,积极推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代建制”、“委托制”。强化防汛防旱应急能力建设与管理,提高防汛防旱应急保障能力。

猜你喜欢
南通市河道水利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现代园艺(2018年1期)2018-03-15 07:56:44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某河河道演变分析
南通市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10:10
水利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9
南通市通州区粮油增产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