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居住空间的人与家具交互设计研究

2013-04-17 03:17唐婉晴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3年4期
关键词:流线室内空间布局

■唐婉晴

(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深圳 518060)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住条件的改善,人们对居住空间的生活环境质量要求也逐渐增高。家具不再被看成是孤立的单品,仅仅局限于实际的使用功能,而是应该与居住空间融为一体,成为居住空间的内涵物。信息时代的到来,交互设计的兴起,家具不再是一门孤立发展的研究学科。人作为连接家具与居住空间的纽带,对家具设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何进行人与家具的交互设计,让人这个主体在居室空间中拥有更加高效、愉悦的互动体验,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领域。

1 居住空间中人与家具的关系

家具是人类生活中所使用的器具。广义地说,家具是指供人们维持正常生活、从事劳动生产和开展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各种器具。狭义地说,家具是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活动中供人们坐、卧、躺,或支承与储存物品的一类器具与设备[1]。家具是人类最早的造物之一,随着建筑的发展而发展。建筑大师赖特曾说过:“家具,无论使用与否,都应该成为建筑自身有机组成的一部分。”离开家具,现代建筑的室内空间无从谈起[2]。室内空间,由建筑体包围起来的空间,通过长、宽、高表现出来。室内空间是建筑的延伸[3],是建筑的存在方式与灵魂。而人们的食、住等都发生在居住空间中,由此可见居住空间在室内空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居住空间中人与家具的交互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居住空间中人与家具的交互设计,实质就是从人的目标需求出发,通过研究人的行走流线与行为方式,让家具与居住空间产生互动,形成不同的空间效果与功能,从而满足人不同的需求。家具是居住空间的直接表达者,通过造型、形态表达自身,占据空间;而居住空间的体量、比例、造型等元素制约着家具的形式与布局。居住空间中人与家具的关系如图1所示。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是连接家具与居住空间的中介与纽带。交互设计运用到家具设计中,着重研究如何通过人来产生与家具之间的互动,实现人的目标需求与良好的体验。居住空间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出最适合于人生活、工作的环境,家具作为居住空间的主体,应该通过人不同的目标需求,进行自身形态特征与功能特征的塑造,对居住空间进行分隔与限定,从而创造出符合人们生活和工作需要的室内空间环境。

2 人与家具的交互设计方法

交互设计实质上也是一种系统设计,英国龙比亚大学的教授指出,交互系统由人、人的行为、产品使用时的场景、支持行为的技术四要素组成。P ACT组成的系统之所以称为交互系统,主要是为了强调构建该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支持特定的交互行为,以交互为定语说明该系统以满足用户与其他组成个体之间的交互行为要求为重点,体现了从“使用产品”到“体验产品”之转变[4]。在居住空间中的家具设计,我们可以用用户、用户行为、居住空间场景、家具来替代UACP。人在交互设计中处于中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居住空间中的家具设计即是为人服务,创造良好的生活体验。其设计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从确定人的目标需求出发,通过居住场景中人的行走流线及行为方式的研究,探讨了人与家具的交互设计,这些探讨研究为当代家具设计带来更多的设计思想。其基本流程见图2。

3 基于目标需求的交互行为

交互行为特指在居住空间中人与家具之间发生的行为。它包括两方面:人在居住空间中的行走流线,这会影响到家具的布局及尺寸;人在使用家具时的一系列行为,能为人创造不同的生活方式。行为的本意是受人的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化活动,是为了满足人的目标需求的一系列活动之总和。交互行为实质是指是人在基于目标需求驱动下表现出来的外化活动,与家具发生的行为。

人在居住空间中的交互行为是根据主体的目标需求进行,因此主体的行为跟随目标需求而变化。在居住空间中,人的主要目标需求分为起居、饮食、洗浴、就寝、工作学习几大部分,对应的空间分别为客厅、厨房及餐厅、浴室、卧室、书房。在客厅人的行为模式主要有运动、团聚、娱乐、学习、会客等;厨房及餐厅主要行为模式有烹饪、餐饮、团聚等;浴室主要行为模式有洗漱、洗涤等;卧室主要行为模式有休息、更衣、化妆等;书房主要行为模式有学习、工作等。在目标性强的空间,人的行走流线实质上就是对家具布置的一种指导。各种家具在居住空间中会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域,它们引导着人们按照一定的行为逻辑在各个功能区域中展开活动,从而使空间呈现某种秩序。人的行为方式也影响着与家具的交互设计,椅子对应着坐的行为,床对应着卧的行为。人可按照自己的需求与家具进行互动,定义不同的生活方式。

人与家具的交互行为会影响到人对居住环境的反映和感受特征。针对人多样的交互行为,进行家具设计同时需要考虑到每一种行为背后对应的人的不同心理特征,争取做到人与家具的交互设计符合用户预期。

4 人与家具的交互表达

基于人的行走流线及行为方式的设计,能促使人与家具产生良好的互动,带给人舒适的体验,让生活更加具有效率性和愉悦性。

4.1 基于人的行为方式的家具设计交互表达

■图1 居住空间中人与家具的关系

■图2 人与家具交互设计流程

■图3 人与沙发交互的三种模式

■图4 人在厨房中的行走流线

人的行为是以动机刺激,目标需求所驱动。当人产生某种目标性强的需求时,会推动人去进行某项活动。此时对人的目标性行为、习惯的掌握与了解显得尤为重要。合理地规划人的行为是进行人与家具交互设计的关键,决定着人在居住空间中与家具的互动体验感。人在居住空间中有一系列的需求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决定着家具的形态与布局,同时也决定着人与家具之间的交互。在起居室里,它是一个公共性的空间,主要用来会客、休息、交通、娱乐。这种室内空间中与人产生的互动更在意人的主体能动性。

家具根据人的行为模式而改变形状与布局,通过人与居住空间发生互动。德国Mobilia Collection设计的多功能模块化沙发LUDUS,如图3。沙发由两个基本模块垫子组合而成。一个是坐垫,一个是靠垫,可以根据人的行为模式被组合成多种可能。随意移动一下,其功能造型都可以随之改变。当人处于看电视模式的时候,可以把它拆分成左右布局。此时家具处于四周摆放位置,中间置空,这样的布局利于人的交通、行动方便;处于独立模式,需要自由空间的时候,可以将它拆分的距离拉远。将家具摆在起居室的两侧,同时可以起到划分空间的作用;处于交流模式的时候,可以把它摆放成面对面的形式。将家具置于起居室的中心,留出周边空间,可以凸显家具的中心地位,布局分明。这些设计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如果没有通过对人生活方式中的行为方式细致入微的观察是不可能轻易设计出来。

4.2 基于人的行走流线的家具设计交互表达

在操作空间里,比如厨房这种功能性很强的空间,对人的行走流线需要更加准确、深入地了解。主要工作集中在水槽、炉灶、储藏三个基本点上[5],人在厨房主要从事烹饪行为,在进行厨房空间的家具设计时,需根据人的烹饪行为、行走流线做出合理地安排,以满足人的使用需求,这也是厨房设计的关键与基础。厨房空间虽不大,但如能在整体厨房的设计中,通过动线研究与优化,合理规划布局,计算较短而便捷的作业路径,减少过于重复交错的路径[6],便可有效提高厨房作业的效率与舒适性[7]。人在厨房的烹饪行为模式如下。第一步从冰箱储藏区拿出原料,第二步对原料进行简单的加工,第三步对简单加工的原料进行清洗,第四步对清洁品进行配料,第五步对菜肴进行烹饪蒸煮。人在其中对应的行走流线如图4所示。

“一字形”的家具布局,给人简洁明快的感觉,将各个工作功能区进行一次排序,得出符合操作流程的人性化布置,也是人在厨房工作流程的直接转化。在进行家具设计的同时要考虑到尺寸的问题,尽量减少家具尺寸以免增加人的线路。“L”形的家具布局工作区沿墙壁90度展开,这样的家具布局比“一字形”的布局减少了行走的距离,帮助人更有效地完成任务。“U”形的布局有两个转角,当配料区、冰箱与洗涤区、备餐区被炉灶分隔在两侧时,如图4“U形”布局一,人在其中的路线行为会有些混乱、重复,不利于人顺利、快速的完成任务;当冰箱、配料区与炉灶、备餐区被洗涤区分隔在两侧时,如图4“U形”布局二,人可以按照顺序快速完成任务。由此可见对人的需求行为进行深入了解之后所做的设计会使人更加快速、高效地完成任务。

5 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具这门学科不应该继续在自己的领域独立发展,而是应该从新的视角去探讨研究,基于跨学科的角度促进设计领域的交流、合作,深入地把握新时代设计的特点。人与家具的交互设计强调的是人的互动体验,从人的目标需求出发,通过人的行走流线,行为方式的研究进行家具的交互设计。虽然目前还处于初级研究阶段,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与家具的交互设计会得到更多的关注,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1]胡天君,周曙光.家具设计与陈设[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罗大坤.家具[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6.

[3]刘敏.室内设计与家具设计的比较与衔接[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5,(06):24-26.

[4]李世国,顾振宇.交互设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5]申黎明,等.人体工程学:人—家具—室内[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6]戴菲,章俊华.规划设计学中的调查方法2——动线观察法[J].中国园林,2008,(12):83-86.

[7]刘玮,申黎明,沈彤腾.基于用户的整体厨房调研与设计需求分析[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2,(10):22-23.

猜你喜欢
流线室内空间布局
《室内空间设计》
信息熵控制的流场动态间距流线放置算法
陶瓷艺术品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探讨
室内空间设计之住宅设计
几何映射
杨洁宇作品
任意夹角交叉封闭边界内平面流线计算及应用
BP的可再生能源布局
VR布局
基于特征分布的三维流线相似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