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特露和克劳狄斯》中葛特露的形象分析

2013-04-16 05:51王玭

王玭

【摘 要】约翰·厄普代克的长篇小说《葛特露和克劳狄斯》以现代视角对莎士比亚的名著《哈姆莱特》进行了大胆重构,重塑“葛特露”。本文对“葛特露”的女性新形象进行了剖析,试图探究厄普代克对女性自我实现的个人理解。

【关键词】《葛特露和克劳狄斯》 葛特露 女性新形象

2000年,约翰·厄普代克出版了《葛特露和克劳狄斯》书,以现代视角对莎士比亚经典名作《哈姆莱特》做出了大胆的颠覆与重构。该小说以王后葛特露的生活道路与情感经历为中心线索,实现了关注重心从儿子向母亲、从男性向女性的彻底转换。哈姆莱特的母亲葛特露,在莎翁笔下是柔弱善变、水性扬花的代表,而在小说中被升华为敢于追求爱情、努力实现自我的典范。

当代美国妇女运动的先驱贝蒂·弗里丹在《女性的奥秘》中指出:“美国妇女一直在受着一套可概括为‘女性的奥秘的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的灌输和毒害,它宣扬女性的最高价值和唯一使命是她们自身女性特征的完善,她们最大的幸福应该在于全身心地承担起母亲和妻子的角色。”深入剖析《葛特露和克劳狄斯》,不难发现,受女性奥秘论毒害的美国女性的遭遇被形象地映射在葛特露一波三折的个人成长历程中。少女时期,葛特露拥有独立的人格和强烈的平等意识。她拒绝嫁给霍文迪尔,不想成为政治牺牲品;她积极抗争,希望能改变父亲的决定。可比起国家的利益,个人的幸福太微不足道,她迫不得已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婚后,葛特露一次次失望。新婚之夜的冷遇令她久久不能释怀。儿子的出生让她一度对生活重燃希望,可哈姆莱特不到六岁就对女人不屑一顾,总是嘲弄自己的母亲。葛特露渐渐变成一个笼罩于王后绚丽光环下却失去自我、被动履行妻子与母亲义务的家庭妇女。这种变化恰恰体现了“女性奥秘论”对广大女性的毒害:女性被诱导放弃展示自我的广阔天地退回到家庭的小圈子里,日复一日的家庭生活逐渐磨灭了她们对理想的追求,培养起她们对男性的顺从,最终限制了她们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是著名的心理学家A·H·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核心,是人类最高层次的基本需要,它的本质特征是人的潜力和创造力的发挥。葛特露的自我实现受到了阻碍,丈夫没有给她爱与平等,从儿子那里也得不到感情慰藉,她的生活开始出现危机。身处中世纪的封建宫廷,她不可能像现代女性那样开创自己的事业,寻求自我发展的空间。像其他大多数厄普代克小说的主人公一样,她选择“性”作为突破口。为了帮助葛特露走出生活危机,厄普代克安排克劳狄斯适时出现。克劳狄斯的爱填补了葛特露情感的空白。葛特露将克劳狄斯的爱与儿时渴望的父亲的关爱联系在一起,把得到他的爱的幸福上升为已逝幸福的回归,克劳狄斯在她心中的地位可见一斑。克劳狄斯让葛特露真正体验了爱与性的统一,使“她身体内部所有以前朦胧不清的部分都变得鲜活起来”。与克劳狄斯的相爱、相处,唤醒了葛特露内心深处沉睡的平等意识,增强了她的自我认同感。从伦理道德来看,婚外情有悖于常理。但是从自然和人性的角度来讲,与克劳狄斯的爱使葛特露压抑的本性得到释放,帮助她摆脱了生活危机。因此可以说,某种意义上,葛特露曲折地实现了自我。

《葛特露和克劳狄斯》共分为三部分,但是在三个部分中人物名字却并不一致,女主人公在三部中分别用了葛露莎、葛露丝和葛特露的名字,这些不同的名字有着时间纵向上和社会横向上的意义。

纵向上看,不同的名字代表了不同的人生阶段,也代表了旧的自我的离去和新的自我的诞生。在第一部分,葛露莎生活在如一潭死水的婚姻中,丈夫的忽视和儿子的冷漠让她感到分外的孤寂。到了第二部分,多情的冯贡使孤寂的“葛露莎”找到了情感上的知音,成为了感受着自我新生的“葛露丝”。到第三部分,两人的奸情暴露,冯贡毒死了老国王,成了新国王“克劳狄斯”,“葛露丝”终于和克劳狄斯正大光明地结合,成为了王后“葛特露”。通过时间纵向上人物名字的变化,厄普代克写出了葛特露从绝望走向希望,从自我的丧失到自我生命的丰盈的变化过程。

横向上看,通过给人物赋予多个名字的做法,这部作品中符号的能指和所指都得到了扩展。那个在家庭生活中并不幸福的女人可以叫葛特露也可以叫葛露莎或者是葛露丝,当然她还可以叫任何其他的名字符号下的女性名字,这些名字在男权社会中只是和女主人公有着同样命运的女性的代称。与其说厄普代克写的是宫廷斗争,不如说他写的是在女性地位低下、男性占据主导地位的男权社会中普通家庭的情感故事。

《哈姆莱特》中,葛特露几乎一直追随在国王身边,起着陪衬的作用,她软弱、没有个性的灰暗形象定格在读者的脑海中。相比之下,厄普代克塑造的“葛特露”有了质的变化。她不再躲在男人身后,而是作为主角,以鲜明、充满活力的正面形象出现。厄普代克着意挖掘她内心世界的喜怒哀乐,使之成为历史上女性命运的缩影,同时对以葛特露为代表的女性表现出了深切的同情,对延续了数千年的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压迫提出了深刻的批评。

参考文献

[1]〔美〕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2]约翰·厄普代克.葛特露和克劳狄斯[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