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大趋势-兼论陕西畜牧产业发展的思路与任务

2013-04-16 08:56杨黎旭
家畜生态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畜产品畜牧业奶牛

杨黎旭

(陕西省畜牧兽医局,陕西 西安 710003)

畜牧业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首当其冲,深刻领会现代畜牧业的内涵,对于科学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意义重大。

1 现代畜牧业发展新特征

现代畜牧业是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畜牧业、用产业化经营的思维发展畜牧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畜牧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畜牧工作者的素质,通过对传统畜牧业的全面、根本改造,实现畜牧业生产结构从单一、初级向多层次、多元化发展的合理化方向转化;实现畜产品的产出率和商品率的提高,从自给半自给型畜牧业向商品型畜牧业转化,促使畜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方向发展,最终达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目标。

根据现代畜牧业的内涵,结合目前世界畜牧业发展的大趋势和社会环境,现代畜牧业一般具备六大基本特征[1]。

1.1 集约化养殖

集约化养殖就是指在畜牧业生产过程中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进行统一配置,达到降低养殖成本、高效管理、获取竞争优势的生产方式。主要特性是注重产品质量、规模化生产,以提高效益为目标,强化科技投入和人才投入。

1.2 产业化经营

产业化经营是用现代工业管理理念和方式管理畜牧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它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型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形成贸工牧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1.3 现代化管理

现代畜牧业在管理形式上充分应用现代工业管理理念和方法,牢固树立大市场思维,高度重视管理团队整体素质,从更高的层次对畜牧业生产经营进行管理。

1.4 合理的生产结构

现代畜牧业十分重视建立高效合理的畜牧业外部生产结构和内部生产结构。外部结构要求以种养平衡为目标,通过农业结构调整,使畜牧业在农业中处于一个合理的比重。内部要求畜种结构、品种结构、畜群结构合理化,最大限度提高畜牧业的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1.5 先进的科学技术

现代畜牧业要求用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设备装备畜牧企业,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机械设备,实现养殖场自动通风、自动控制光照、自动饮水送料、机械挤奶;在产品加工过程中,采取自动化生产线,从原料进入车间到产品进入库房全程实现流水线作业。同时,普遍使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实现管理、流通、服务等过程的信息化。

1.6 可持续生产方式

现代畜牧业注重生产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把畜牧业发展与治理环境污染结合起来,既强调节约资源,又强调资源循环利用,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2 现代畜牧业发展新模式

世界各国根据本国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三大生产要素的投入情况,形成了土地密集型畜牧业、资本密集型畜牧业及劳动力密集型畜牧业三种不同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即以土地投入为主的澳大利亚、新西兰草地畜牧业发展模式(简称澳新模式);以资本投入为主的美国和欧洲集约化畜牧业发展模式(简称欧美模式);以劳动力投入为主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统畜牧业发展模式(简称传统模式)。随着畜牧业的转型升级,传统模式的畜牧业正在被澳新模式和欧美模式逐步取代。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荷兰是发达国家中的农业大国,也是畜牧业强国,在世界现代畜牧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1 美国发展模式-美国畜禽养殖以个体或家族式的私人牧场为主

2.1.1 集约化生产水平高 美国各畜种集约化养殖水平都很高。每个牧场一般养奶牛100头以上,生猪年出栏2 000头以上,蛋鸡场的平均规模为20~25万只,最大的蛋鸡场饲养蛋鸡1 800万只,最大的肉鸡场可以年产肉鸡上亿只。1/4以上的肉牛育肥场年出栏肉牛10万余头,最大的肉牛育肥企业年出栏30万头以上[2]。

2.1.2 良种化水平高 美国非常重视畜禽品种改良,形成了政府畜禽品种研究中心与社会化的改良协会、育种公司相结合的品种改良和育种工作体系。同时,美国非常重视畜禽品种保护,形成了国家到地方各级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单位、保种基地、信息中心相互联动的高效有序的工作格局。全国各级都有详细的畜禽资源保护规划。

2.1.3 社会化服务水平高 美国的畜牧业生产已经实现了社会化,生产经营主要以合同制形式,全国有将近500万个农牧业行业协会和专业组织,美国全国养猪协会入会者有8.5万,会员生产的猪肉占总产量的95%;全美养牛协会是养牛行业的最大协会,有会员4万余名,27个育种机构,23万个种牛农场。协会作为农牧业生产者行业的代言人,为畜牧业生产者提供各种信息,开展技术培训,举办拍卖会,为生产者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面系统服务。

2.1.4 机械化水平高 美国畜牧业机械化程度高,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从60年代开始,主要畜牧品种的饲养已转向大型工厂化集中饲养。幼牛进入肉牛生产工厂后,经过18个月的集中饲养就可出栏。由于采用现代化设备,使畜牧业的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目前,2人就可以养2万头牛,1人可照料10万只鸡。

2.1.5 疫病防控水平高 美国政府对畜禽疫病防治工作十分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法律与法规,并且实行了官方兽医和职业兽医制度。政府专门建立了国家流行病学研究中心,直接隶属于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兽医办公室,专门进行动物疫病流行特点和规律、风险评估、防制预案的研究。对外来动物疫病采取内部和外部联合防控的措施,在国内设置检疫关口,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从源头进行控制。进口动物及动物产品首先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严格进口管理工作,对进口动物及动物产品实施严格的疫病追踪监测。

2.2 澳大利亚、新西兰发展模式

2.2.1 畜禽品种资源丰富 澳大利亚、新西兰是世界上最大的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澳、新两国十分重视畜禽品种改良,通过多年的选育和不断的引进欧美优良品种,目前饲养的牛、羊全部是良种。澳大利亚各家庭牧场种公畜全部从专业育种场购买,种畜的选育标准非常严格,种畜群必须经育种协会注册,如果在种畜群中发现一头家畜含有不纯血液,马上关闭该牧场。新西兰饲养的牲畜已全部良种化,并按各地的雨量、温度与自然条件饲养不同畜种,实行区域性专业生产。通过畜种的不断改良使得畜产品生产能力大大提高,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国。

2.2.2 草场资源丰富 澳、新两国饲草生产体系完善,且十分重视草场建设,牧场主都根据拥有草原的产草量,确定牲畜的合理饲养规模,并采取补播、施肥、灌溉等措施改良草原,实行划区轮牧,季节休牧等措施保护草原,保证了草场质量,在放牧条件下奶牛年产鲜奶5 t以上,肉牛18月龄体重可达350 kg以上,降低了饲养成本,提高了牧场的经济效益。

2.2.3 技术研发推广体系完善 澳、新两国拥有完善的畜牧业教学科研及技术推广体系,以及完整的行业协会和民间组织体系。教学科研、技术推广机构、行业协会和农牧场主密切配合,一方面及时普及推广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帮助农民开拓农产品的国内外市场,收集和提供有关的信息,并组织销售等。同时还及时向政府反映牧场主的需求,协助政府制定、修改农业政策。

2.2.4 产业化服务体系完善 澳、新两国都建立了完善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牧场主如需药物、草籽、机械等生产资料,只要打一个电话,有关厂家或销售商就会送到。澳大利亚全国有1.5万人的流动剪毛工,打个电话剪毛工就来剪羊毛,剪毛由羊毛分级员按粗细、长短、软硬、光泽度分级分类,每包印上等级、重量,交澳大利亚羊毛局统一组织出口。新西兰主要出售肉牛、肉羊,大多是采取拍卖形式,保证公平交易。

2.2.5 机械化程度高 澳、新两国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每个家庭牧场从草地改良、牧草收获、牲畜饲喂、剪毛、挤奶、活畜运输、供水等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因此一般几百头牛的小型农场只需1~2个人经营管理。畜牧加工企业设备材料优良,生产工艺先进,每个生产过程都有电脑控制,自动化程度高。

2.3 荷兰发展模式

荷兰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高达84.3 %,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之一,其畜产品以优质、高产、高效闻名于世界。

2.3.1 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 荷兰农场数量不断减少,但其生产规模却逐渐扩大,渐渐走上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轨道。以奶牛、生猪的规模变化为例,1975到2001年间,奶牛场数量平均每年减少2 447个,奶牛头数超过100的大型牧场平均每年增加63个。基础母猪存栏不足50头的养猪场,从1990年的4 855个减少到1996年的1 979个,而存栏多于250头的猪场场则增加了40%,接近1 600个[3]。

2.3.2 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荷兰畜牧业生产的高度专业化具体体现在地区专业化、生产单位专业化、经营范围专业化,以及运输、储存、畜产品加工专业化等方面,从产前到产后都有非常精细的专业分工。牧场按照政府制定的各项标准,包括产品质量、生产规程、环境、作物保护、生态条件等要求执行,严格按统一的标准进行生产和经营。

2.3.3 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荷兰的农民合作组织体系也十分发达和完备,有各种各样为牧场服务的合作社,特别是奶制品行业的合作组织发展十分发达,两家主要的合作社加工荷兰80%的牛奶。农民合作社在生产、销售、加工服务、供应服务和信贷服务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把畜牧业生产的产、供、销紧密的连接起来,是畜牧业产业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3.4 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 荷兰畜牧业生产的现代化程度非常高,生产过程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特别是智能技术广泛应用,部分奶牛场已经开始用机器人挤奶。机器人每天可以均衡地挤奶,使奶牛的单产提高了15%以上,同时准确地记录着每头奶牛的全部信息,根据每日的产量完成月度和年度的产量曲线,然后比较不同种公牛的生产性能。

2.3.5 科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荷兰非常重视牧场主的科技教育,国家农业部每年向“科学和知识传播”的投入占全部预算的2/5,青年农民和从事与农业有关的其他人员必须完成2~4年的中级职业教育。牧场主必须接受完整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尤其是青年牧场主要想获得购买和管理牧场的资格,必须在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再接受5年以上的畜牧兽医专业教育。

2.3.6 生态环保意识不断提高 荷兰非常注重环境保护,政府规定畜禽粪便必须送到大田或草地,施入土壤中。对于过剩粪肥,政府制定了粪肥运输补贴计划和脱水加工成颗粒状肥料。

代表世界畜牧业最发达的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荷兰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特点,为发展中国家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了经验,也为我们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明确了思路。综合分析我国国情,受土地资源供给的约束,我国在发展畜牧业经济过程中,不可能采取澳新模式走以草地畜牧业为主的发展道路。同时,由于受土地、资本及技术等条件约束,我国在畜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亦不可能采取北美模式走以大农场为主的发展道路。因此,借鉴欧洲模式,发展资本密集、技术密集、机械化程度高的集约化养殖成为我们的发展路子[4]。

3 现代畜牧业发展新科技

随着科技进步的不断加快,畜牧高新技术在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的应用不断加大。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以工厂集成化栅(散)栏养殖技术、胚胎移植技术、性控精液技术、奶牛DHI测定技术、TMR技术、牧场电子管理技术等一大批高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大大提升了畜牧业发展水平。

3.1 生猪集成栅栏养殖技术

大跨度连体保温猪舍、负压管道通风、防渗深槽式储粪、全群电子智能自动饲喂等。美国技术多应用于大型规模养猪场。陕西杨凌本香集团在杨凌建立的存栏基础母猪4 800头的一胎种猪场、20万头仔猪繁育基地、年出栏18万头的生猪实训基地,在凤县、永寿、洛川各建有1个存栏基础母猪4 800头的种猪场,单栋猪场占地0.67 hm2,均采用此技术。

3.2 奶牛散栏式饲养技术

奶牛在不拴系、无颈枷、无固定床位的牛舍棚中自由采食、自由饮水和自由运动,到规定时间,在饲养员的诱导下有序地进入全机械化挤奶厅集中挤奶,挤完奶又轻松自如地返回自由营地。奶牛始终处于不愁饥渴、无恐惧、无伤感的舒适状态。陕西省奶牛中心、现代牧业眉县2万头奶牛场,牛舍设计建设均采用了世界最先进的散栏式工业化养牛方式,实现了全自动TMR喂养、全自动清粪、全自动挤奶及全自动粪污处理,达到了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奶牛品质最优、管理最先进、饲喂最科学的国内五之最。

3.3 DHI技术

DHI技术是通过对个体产奶牛的乳成分和体细胞等测定数据分析,了解现有牛群和个体牛遗传进展、产奶水平、乳成分、乳房炎、繁殖等情况,从而对个体牛和牛群的生产性能和遗传性能进行综合的评定,找出奶牛育种和生产管理上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奶牛生产和育种的问题,这一体系简称DHI。

DHI作为世界上用来管理和提高奶牛生产水平的一项综合技术,已经得到全面推广应用,丹麦、瑞典、荷兰、加拿大、美国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的奶牛分别达到92%、85%、84.5%、65.8%和44.4%。中国1992年开始引进该项技术,先后在上海、北京、西安、杭州等地推广,全国参加测定的奶牛有25万多头[5]。近几年来,陕西省奶牛DHI测定技术应用步伐明显加快。目前,陕西省已建成省级奶牛DHI测定中心,千阳县引进丹麦DHI检测设备,建立了陕西省第一个、全国第二个县级DHI中心奶牛性能测定中心,填补了陕西省县级奶牛DHI检测体系的空白。目前,陕西省80个奶牛场10.2万头奶牛开展了DHI,累计达到15万头(次)。

3.4 TMR技术

TMR是英文全混合日粮的简称,所谓全混合日粮(TMR)是一种将粗料、精料、矿物质、维生素和其它添加剂充分混合,能够提供足够的营养以满足奶牛需要的饲养技术。TMR饲养技术在配套技术措施和性能优良的TMR机械的基础上能够保证奶牛每采食一口日粮都是精粗比例稳定、营养浓度一致的全价日粮。TMR技术最早起始于20世纪初,自1960年开始在美国的奶牛场和育成牛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这种成熟的奶牛饲喂技术在以色列、美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国已经普遍使用[6]。1985年,北京农业大学在北京部分奶牛场进行了TMR的饲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福建等地部分奶牛场已经采用了该饲养技术。近两年来,陕西省部分规模化奶牛场也陆续使用该项技术,已推广TMR饲喂机32台。

3.5 奶牛性控技术

性控技术是指通过人为干预,使动物繁育按照人们所希望的性别繁殖后代的技术。该技术可以按照生产需求人为地控制动物后代的性别,快速繁育高产家畜,加速家畜育种进程,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目前,生产销售奶牛性控精液的国内外企业有:英国Cogent公司、墨西哥XY公司、XY种畜(天津)有限公司、内蒙古赛科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深圳澳西姆畜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据了解,奶牛性控技术在我国黑龙江、内蒙古、宁夏、河南、山东、北京等地已经广泛应用。陕西省宝鸡市从2006年就开始使用该项技术,母犊率达到92%以上。2010年陕西省从澳大利亚引进的1.8万头奶牛全部采用性控冻精配种,已产犊牛1万多头。目前该项技术已在陕西奶牛主产区得到普遍认可和使用。

3.6 胚胎移植技术

胚胎移植是将良种雌性动物配种后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成为新的个体,所以也称作"借腹怀胎"。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牛胚胎移植的研究工作,已取得较大的成功。近年来,我省在杨凌、宝鸡等地也实施了奶牛胚胎移植,取得了显著地成效。

3.7 奶牛电子管理技术

该技术是对奶牛统一佩戴电子标识,用于识别奶牛来源地,奶牛个体健康状况、怀孕妊娠情况、生产情况的一种新技术。可以大大减少管理人力成本,大幅提高奶牛监测水平。目前,以色列所有的300头以上的集体牛场和50头以上的家庭牛场都使用该技术;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也陆续推广本技术,以此提高本国奶牛养殖水平;中国北京三元绿荷奶牛养殖中心的30个牛场及上海金牛牧业的16个牛场已全部使用该项技术;陕西省渭南浩大乳业奶牛养殖场使用全球最先进的以色列阿菲金牛群软件管理系统,合阳县兴隆牧业有限公司等奶牛场使用的瑞典阿伯罗软件系统,对奶量计量、发情、疾病监测、乳房炎监测进行全程监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益,成为我国奶牛电子化管理技术最先进的奶牛养殖场。

3.8 畜牧场环保技术

畜禽粪便污染处理长期以来一直是当今世界畜牧场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畜牧养殖场的污染固液分离技术应用取得重大进展。我省部分大型畜牧养殖场都是已采用该项技术,将液体部分采取沼气发电,固体部分采取有机肥加工,成为养殖场今后推广的主要技术。目前,陕西省奶牛中心、现代牧业的粪污处理设备投资都上千万元,使用的设备都是国外进口设备,达到了当前世界领先水平。去年以来,我省实施了万吨有机肥加工项目,扶持大型养殖场建设有机肥加工厂

4 现代畜牧业发展大趋势

现代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基本标志,相对于种植业而言,畜牧业的现代化程度最高、社会资本介入程度最深、科技进步速度最快,引领着整个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以品种优良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环境生态化、产品无公害化为特征畜牧业发展方式将成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趋势。

4.1 品种优良化

畜禽良种是先进技术的结晶和载体,是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从世界畜牧业发展史来看,畜牧业发展的每一次飞跃,都是以品种良种化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发挥品种资源的优势。从当今畜牧业发展趋势看,良种的国际化特征加速形成。当前,世界发达国家在畜牧业生产上都形成了专业化的良种体系和专用品种。比如奶牛,以荷斯坦为主,奶业发达的以色列、美国荷斯坦品种在奶业中的比重分别为100%和89%;生猪,以高蛋白产品为发展方向,杜洛克、长白、大约克三元组合、PIC、斯格配套系为主的瘦肉型生猪品种成为主导品种,几乎占到生猪生产的95%以上;肉牛,发达国家都有自己的专用品种,美国肉牛以安格斯为主,占到全国肉牛的50%,日本和牛被认为是世界最好的肉牛品种,占据日本肉牛饲养总量的85%;肉鸡,基本都以艾维茵、AA、罗曼等品种为主,在发达国家已占肉鸡饲养总量的80%,畜禽品种的专业化为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等。

4.2 养殖规模化

规模化养殖是经济发展规律的需要,也是畜牧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美国、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等畜牧业发达国家的规模化养殖程度都较高,美国100头以上的奶牛场1.78万个,饲养全国74.5%的奶牛;荷兰30头以上规模的奶牛场有2万个,占奶牛场总数的82%。澳大利亚100头以上的奶牛场3 510个,是100头以下奶牛场的3.5倍;加拿大全国仅有养猪场1万个,年出栏生猪3 000万头。发达国家畜牧业发展史表明,随着畜牧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分散到集约,由专业化生产到产业化经营的不断发展,规模化养殖水平也出现不断扩大趋势,并逐步成为畜牧产业发展的必然。规模化已成为现代畜牧业的内在要求,从某种意义讲,没有养殖的规模化,就没有畜牧业的现代化。目前发达国家畜牧产业已整体完成产业的规模化阶段,奶业牧场制、生猪集团制成为发达国家畜牧业发展的主导形式。

4.3 生产标准化

世界各国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都围绕生产健康、安全畜产品制定出相应的饲养管理技术规范、饲料生产标准、兽药生产标准、防疫程序标准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逐步使畜牧业生产形成了标准化的格局,大大加快了畜牧业现代化进程,逐步形成了标准化生产、名牌畜产品支撑、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生产格局。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欧盟、新西兰、阿根廷、日本、韩国等国为了满足生产环节养殖户与屠宰厂、屠宰厂与经销商、经销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均颁布并实施了牛肉质量评定标准及其辅助活牛标准,用于指导生产,作为交易过程中的衡量指标;欧盟根据 《欧共体条例》制定了有机畜牧生产的标准,对饲料生产、牧场建设用地、饲养环境、饲料生产、原材料来源均有明确规定;中国在畜禽育种、养殖场建设、畜产品生产等方面也出台了相关的标准;大型龙头企业也逐步制定了企业生产标准;去年以来,农业部在全国实施了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创建活动,制定畜禽养殖场标准化建设考核标准。

4.4 经营产业化

产业化是指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一体化,只有一体化的、完整的产业链条才能保障产业发展的顺畅与利益均衡。从世界畜牧业发展历程来看,各国虽然产业化形式不同,但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结合则是一个共同的趋势。美国畜牧产业化经营的模式主要以合同制为主,各奶牛场与乳品加工企业都有固定的合同关系,生猪农场也与屠宰场签订合同,肉牛销售一般都通过交易所进行。在欧洲国家主要采取合作社形式一体化经营,农户负责畜禽饲养,合作社负责产品收购、加工和销售,养殖户最终按照畜禽销售数量,获得利润返还。畜牧产业化经营已成为实现畜牧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4.5 环境生态化

发达国家对畜牧业污染治理都有明确的立法条文。美国通过加强立法对养殖业污染进行分类管理,明确规定超过一定规模的畜禽养殖场建场必须报批, 获得环境许可,并严格执行国家环境政策法案。加拿大的各省都制定了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的技术规范,畜禽养殖场必须按畜禽养殖业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管理,必须有充足的土地对畜禽粪便在规定的面积范围内消化,并要求在直径10km的土地范围内使用完,如果本农场没有充足的土地消化产生的粪便,必须与其他农场签订使用畜禽粪便合同。欧盟成员国规定了畜禽粪便的限量标准,限制养殖规模的扩大,凡是遵守欧盟规定的牧民和养殖户都可获得养殖补贴。中国国家环保总局2001年12月颁布的《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对养殖场建设的选址布局做了明确规定。目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已逐步实行了畜禽饲养布局规划、饲养禁养、限养政策。2004年,上海市政府出台《上海市畜禽养殖管理办法(草案)》,将所辖地域划分为禁止养殖区、控制养殖区和适度养殖区等三个区域,并据此对畜牧业实行严格管理。2007年,广东省东莞市政府因为养殖业造成的污染,宣布全城禁养。同年,浙江省也在全省划定限养区和禁养区。国内外发达地区的发展历程表明,随着规模养殖的发展,尤其是城市郊区对规模养殖的承载能力正在减弱,畜牧业对环保的压力也愈来愈大。科学规模布局,改善养殖场环保条件,逐步建立规模养殖场准入制度,推动养殖业"进山、进沟";大力开发有机肥产业,实行种养结合,减少畜牧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将成为现代畜牧业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4.6 产品无公害化

国际上对畜产品的质量问题高度重视,发达国家都制定了ISO质量控制标准和HACCP食品安全分析及关键控制点;并且对畜牧产业全部实施全程可追溯系统;欧盟2001年发表了《食品安全白皮书》,成立专门的“欧洲食品管理机构”,统一管理欧盟内所有与食品有关的事务,并通过立法加强对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的管理;美国农业部1996年颁布了《美国肉禽食品安全管理新法规》,把兽药残留作为界定动物性产品质量安全性的关键指标之一。目前,国际通行的食品安全标准是CAC,它是联合国粮农组织237种食品的检测标准和41个卫生安全标准,其中大部分涉及畜产品质量安全。而中国的国家标准只有40%左右等同采用或等效采用国际标准,覆盖面远远不够,许多畜产品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导致出口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将成为未来畜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陕西省从2003年开始开展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和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目前,已认证无公害畜产品、认定无公害畜产品产地各162个。在加快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进程中,陕西省必须把发展无公害畜产品作为畜牧业提质增效的主要突破口,进而向绿色和有机畜产品生产进军。

5 陕西现代畜牧业发展新形势

陕西省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全省草场面积5.45×106hm2,各类畜禽品种80多个,秦川牛、关中奶山羊、陕北白绒山羊等地方特色品种在全国享有盛名,畜牧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全省六大特色产业之一。近年来,陕西省突出生猪、奶牛两大主导产业,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大力推广科学养殖模式,畜牧业取得快速发展。2011年底,全省生猪存栏880万头、出栏1124万头,牛存栏150.1万头,奶牛存栏45.2万头,羊存栏643万只,家禽存栏6255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02.5×104t、50.3×104t、184.7×104t。奶牛存栏和奶产量均居全国第6位,陕西还是全国最大的奶山羊养殖省份,奶山羊存栏180万只,数量居全国第一位。目前,建成了一大批标准化的现代畜牧业养殖和畜产品加工企业,陕西省奶牛中心等畜牧企业的生产工艺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设施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为陕西畜牧业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5.1 发展概况

5.1.1 区域特征 陕西省东西较窄,南北狭长,鲜明的地域特征,形成了畜牧业独特的区域特征。关中以生猪、奶畜、家禽为主,陕北以肉羊、绒山羊为主,陕南以生猪为主。

5.1.2 品种优势 陕西省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秦川牛、关中奶山羊、陕北白绒山羊等地方特色品种在全国享有盛名。陕西是全国最大的奶山羊养殖省份,奶山羊存栏180万只,数量居全国第一位。

5.1.3 产业特征 2011年全省生猪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45%;奶牛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18%;家禽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15%;羊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11%;肉牛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7%;其他畜种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4%。

5.2 发展新形势

当前畜牧业发展正处在大转型的重要时期,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大趋势、新特征,为畜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陕西省现代畜牧业发展正面临新的形势。

5.2.1 家庭分散养殖逐步退出 随着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步伐的加快,分散养殖由于生产规模小、管理落后、交易成本高,且无法抵御市场不确定性和波动所带来的高风险,已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求,正在逐步退出生产领域,养畜农户数量越来越少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据统计,2011年陕西养殖农户由2004年的868万户减少到335万户,减少了61%(其中养鸡农户从273万户减少到118.3万户,减少了57%;养羊农户从164万户减少到68.8万户,减少了58%;养牛农户从111.9万户减少到43.1万户,减少了62%;养猪农户从311.6万户减少到105.7万户,减少了66%)。

5.2.2 规模养殖迅速发展 以庭院式分散养殖为主的畜牧业生产方式逐步被万头生猪养殖村、千头奶牛场、标准化养殖小区等规模养殖所代替,畜禽养殖场存栏数量越来越大,集约化规模养殖成为畜牧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就陕西来说,2011年全省共有规模养殖场5 363个,其中2007年以来建设的3 399个,占全省规模养殖场总数的63%。全省年出栏育肥猪1 000头以上的养猪场1 790个,较2007年309个增加1481个;存栏100头以上的奶牛场727个,较2007年291个增加436个;出栏100头以上的肉牛场161个,较2007年96个增加65个;存栏1万只以上的蛋鸡场513个,较2007年175个增加338个;出栏5万只以上的肉鸡场309个,较2007年43个增加266个;出栏100只以上的羊场1 863个,较2007年1 050个增加813个。

5.2.3 社会资本成为投入主体 非农产业、工商企业者看好畜牧业发展前景,纷纷投身产业发展,成为规模养殖发展的投资主体和重要力量。据调研,2008年以来,我省新建的养殖场80%的都是业外人士投资建设、80%的投资都是社会资本投资,全省新建种猪场的社会资本投资占投资总额的98%,新建奶牛场的社会资本投资占投资总额的88.7%。

5.2.4 畜牧业进入高投入高成本时代 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先进设备、高新科技的广泛应用以及消费市场对高端畜产品需求的加大,畜牧业的投入需求越来越大,已进入高投入、高成本时代。就规模养殖场来说,目前建设1个1 000头规模的奶牛场需投资2 000万元,建设1个年出栏1万头的肉猪自繁自育场需投资1 200万元。现代牧业在宝鸡建设的2万头奶牛场投资6.5亿元,我省建成的省奶牛中心投资1.2亿元。目前,1个年出栏200头的养猪农户需要投入18万元左右。

5.2.5 现代高新科技广泛应用 生猪集成栅栏养殖、奶牛散栏式饲养、DHI测定、TMR饲喂、奶牛性控、胚胎移植、电子管理等代表当今世界畜牧业生产最高科技水平的生产技术正在我省应用推广。随着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和科技进步步伐的加快,畜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广的力度将不断加大,科技对畜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5.2.6 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社会关注度更高 随着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和质量安全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畜产品的内在质量,特别是安全卫生要求愈来愈高,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工作与公共卫生安全的关系更加密切,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成为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长期任务。

当前,陕西省畜牧业发展正处在现代畜牧业的起步阶段,处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加快质量效益型畜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十二五”时期,陕西省畜牧业将以转变发展方式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为主线,以“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促增收”为目标,全面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力争实现发展总量、生猪和奶牛生产水平提升、良繁体系建设、服务功能增强、科学养殖模式推广、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建设、畜产品质量监测能力建设、龙头引领增强八大突破,不断提高陕西畜牧业现代化水平。

5.3 陕西省“十二五”畜牧产业发展思路与任务

5.3.1 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为主线,以“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促增收”为目标,以构建和完善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为重点,全面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5.3.2 工作目标 到“十二五”末,初步构建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发展方式得到较大改变,畜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畜产品品质明显改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突发兽医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显著加强,确保动物产品生产供应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5.3.3 “十二五”畜牧兽医工作任务 按照“十二五”确定的畜牧业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今后五年,重点在以下“八个方面”取得大的突破:

5.3.3.1 发展总量有突破 以百万头生猪大县、奶牛标准化示范县建设为重点,加强生产基地建设,扩张养殖数量,提高生产能力。力争到2015年,全省生猪存栏1 400万头、出栏2 000万头,较“十一五”末分别增长58%、80%;奶牛存栏70万头,较“十一五”末增长63%;肉类产量达到180×104t、蛋类产量70×104t、奶类产量300×104t,分别较"十一五"末增长70%、50%、69%。

5.3.3.2 生猪、奶牛生产水平提升有突破 推行自繁自育和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广万头生猪示范村模式,加快形成年出栏2 000万头的渭北果区、陕南和关中三个生猪产业带。以千头奶牛场、标准化奶牛小区为重点,加快形成关中70万头奶牛产业带。

5.3.3.3 畜禽良繁体系建设和供种能力有突破 认真实施国家畜禽改良计划,完善提高区域性原种猪场建设,健全百万头生猪大县生猪良繁体系,加快生猪生产自繁自育。实施高产奶牛良种引进工程,加强高产奶牛选育改良,扩大高产奶牛良种规模。健全家禽、肉牛、羊子良种繁育体系,增强供种能力,提高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

5.3.3.4 科学养殖模式推广有突破 以标准化养殖示范县建设和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创建为重点,对我省已有或熟化的生猪万头村模式、千阳奶牛模式等科学养殖不断总结完善,大力推广。因地制宜,不断探索新模式,树立新典型,总结推广一批理论上成熟、技术上先进、实践上可行,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科学模式,实现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的新突破。

5.3.3.5 服务功能与水平提升有突破 建设和完善县乡级畜牧技术推广与管理体系,加强干部职业技能培训,增强技术队伍综合素质。围绕生猪、奶牛重点产业,建立优势产业专家团队、区域产业专家大院、产业科技示范园。以养殖大县为重点,实施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提高从业人员生产水平和大型规模养殖场技术管理水平。以万头生猪示范村、奶牛养殖小区为重点,大力扶持畜牧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提高养殖场户组织化程度,增强自我服务意识和水平。

5.3.3.6 畜产品质量监测手段和能力有突破 完善省级兽药、饲料、生鲜乳等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市级饲料、生鲜乳等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提高检测能力,强化检测手段,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5.3.3.7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有突破 健全完善兽医行政管理、动物卫生监督、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等兽医工作体系,提高兽医人员素质;全面实施国家动物防疫体系二期规划,强化体系建设支撑;实施动物疫病防控中长期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重大动物疫病消灭计划;进一步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加大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信息化建设,加强动物疫病可追溯管理,保障畜牧业产业发展和公共动物卫生安全。

5.3.3.8 培育产业引领型龙头企业有突破 按照“扶优扶强”原则,认真落实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集中精力扶持西安银桥、秦宝牧业、本香集团、石羊集团等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发展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拟定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蒙牛、伊利、雨润等行业知名企业在陕西投资建设畜牧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依靠企业优势、品牌优势,拉动我省畜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桂华,艾景利,格日勒,等.现代畜牧业的内涵及特征浅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17(2):27-2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联业损害调查局.美国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国际贸易概况[EB/OL].[2013-04-09].http://dcj.mofcom.gov.cn/aarticle/ckts/200602/2006020160985.html.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荷兰农业概况[EB/OL].[2013-04-09].http://nongye.acs.gov.cn/sites/nyzz/ggngnr.jsp?contentId=2458095955623.

[4] 刘玉满.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创新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现代畜牧业[EB/OL].[2013-04-09].http://www.docin.com/p-151190133.html.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室研究员.2007年12月

[5] 张淑萍,刘 毅,孟 华. DHI技术在奶牛场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C]∥中国奶业协会年会论文集,2009 .

[6] 李桎玲,解朝辉,李锐军.牛TMR饲料在我国推广应用的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1):14-16.

猜你喜欢
畜产品畜牧业奶牛
乍暖还寒时奶牛注意防冻伤
映像畜牧业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夏季奶牛如何预防热应激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奶牛吃草
2016年10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