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馨
(文山学院 初等教育系,云南 文山 663000)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的焦点问题.应对方式(Coping Style)主要是指个体面临压力时为减轻其负面影响而做出认知和行为努力的过程[1].应对方式作为人们减少压力的心理机制,与心理健康有不可忽视的相关关系.有研究显示,在应激状态下如果缺乏社会支持和良好的应对方式,个体心理问题产生的危险度可高达43%,是普通人群的2倍[2].文山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东南部,居住着汉、壮、苗、彝、等20多个民族.本文以文山学院为例,调查了在校大学生的应对方式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文山学院十个系在校大学生(专科)共460名学生进行团体测试,共发放问卷460份,收回问卷460份,其中有效问卷442份.其中,男生214人,占48.5%,女生228人,占51.6%;大一学生142人,占32.1%,大二学生146人,占33.0%,大三学生144人,占32.6%.
采用肖计划等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该问卷由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6个分量表组成,其中,积极的应对方式为解决问题、求助;消极的应对方式为退避、自责、幻想;混合型的应对方式为合理化.共有58个正向计分项,4个反向计分项目.量表计分办法:将各分量表中选“是”的各因子正向计分项目数与选“否”的反向计分项目数相加,除以分量表中的项目数即各分量表的因子分.分数越高,说明该因子的使用频率越高.本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3].
由笔者介绍问卷的测试要求和统一的指导语,现场使用问卷对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结果采用SPSS10.0软件,对有效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方差分析.
对被试进行年级因素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 1,各年级在求助(F(2,439)=5.337,P=.004)、幻想(F(2,439)=6.398,P=.002)、退避(F(2,439)=5.869,P=.004)分量表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在解决问题(F(2,439)=3.202,P=.019)、自责(F(2,439)=4.754,P=.013)分量表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在成熟型应对方式(F(2,439)=3.769,P=.037)、不成熟型应对方式(F(2,439)=4.142,P=.028)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经过多重比较发现,在解决问题分量表、求助分量表中,大三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年级的得分.在自责分量表大三学生显著高于大二学生;在幻想、退避分量表中,大一、大二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三年级.在成熟的应对方式方面,大三学生明显优于大一学生;在不成熟型应对方式方面,大一学生得分明显高于大三学生.混合型的应对方式方面,三个年级的学生无差异.
表1 各年级学生应对方式的差异检验 (n=442)
表2 不同性别大学生应对方式差异检验(n=442)
对被试的性别因素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2,可以看到,男女大学生在解决问题(T=3.785,P=.003)分量表的得分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在求助(T=-5.108,P=.005)分量表的得分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在幻想(T=-4.615,P=.002)分量表的得分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在退避(T=-2.166,P=.031)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合理化分量表上未发现显著差异.在成熟型、不成熟型、混合型应对方式男女生不存在显著差异.
对被试的独生子女因素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学生在解决问题(T=-4.197**,P=.002)分量表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非独生子女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在幻想(T=3.760,P=.004)分量表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在求助(T=-3.035,P=.042)分量表上存在显著差异,非独生子女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
表3 独生子女与否学生应对风格的差异检验(n=442)
本研究结果表明,文山学院的学生遇到问题的应对方式依次是:幻想、退避、自责、合理化、解决问题、求助.在总体的应对方式是成熟型的应对方式.在不成熟型的应对方式中,应用最多的是退避应对方式,其次幻想,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文山学院学生更多的运用解决问题、求助等成熟型的应对方式,较少的采用幻想、退避等不成熟型的应对方式.说明从大一到大三年级,文山学院在校大学生的越来越多的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这种情况表明大一学生刚从中学进入大学,对大学的学习生活还不适应,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生经过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学习,建立了新的人际关系,应对问题的能力增强,就倾向于更多的采用积极应对方式,更少的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研究结果和前人的研究结果相同,如本科护生使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多于消极的应对方式[4].
女生比男生更多的采用幻想、退避、求助的应对方式.其他方面没有显著地性别差异.说明文山学院的男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更多的采用解决问题的方式而不是向他人求助,如果不能解决,就倾向于采用回避的方式;而女生遇到问题时,更倾向于采用向他人求助或者用幻想、回避问题的应对方式.出现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是女生受传统性别观念的束缚,认为自己力量的弱小,自我评价低,更多的采用幻想的方式来减少自己内心的不安和焦虑,导致带有较强的服从依赖意识,常常会感到自卑、缺乏勇气等,更多地求助他人,这和国外一些学者研究相一致[5].
非独生子女在面临问题时,比独生子女更多的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的积极的应对方式,而独生子女更多采用幻想的方式回避问题.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差异,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应对方式没有显著的差异[1],这可能是文山学院的独生子女大多来自城区,很多独生子女父母对独生子女溺爱、过分保护,让独生子女较非独生子女更自我中心、依赖他人,遇到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从而出现较多的适应不良.
引导大学新生首先适应校园环境,环境的适应能让学生心理加快适应.对个别不能适应校园生活的学生,班主任、辅导员要积极关注,让这部分学生尽快融入集体中,用集体的力量帮助学生走出情绪的低谷.其次,对大学新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大学新生积极的面对压力、挫折的心态.引导学生认识到“挫折”与“不幸”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并且也是一种值得“珍惜”的生活体验.当面对压力、困惑时就不会怨天尤人、自责、逃避等,产生情绪问题[6].最后,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情绪的调节,通过专题讲座、团体辅导、发放心理健康宣传手册的方式教会学生调节情绪的方法,让学生及时清理情绪的垃圾.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女生的认知辅导,鼓励女生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改变“女子不如男”的认知观念,其实女生更谨慎细心,更有条理性更强,让女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培养自信心独立精神,矫正其不良应对方式,掌握有效的应对方式,提高自我评价才能让女生面对问题情境时,才能更多的采用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应对方式.
应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给予密切的关注,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独生子女大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培养独生子女的独立性,鼓励独生子女积极参加团体活动,在团体活动锻炼中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任重道远的长期工程,只有不断了解学生心理特点,修正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才能通过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1〕袁贵勇.大学生情绪智力、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8):865-867.
〔2〕Andrews G,Tennant C,Hewson DM,et al.Life event stress,social support,coping style,and risk of psychological impairment[J].Journal of nervous&Mental Disease,1978,166(5):307-316.
〔3〕肖计划,许秀峰﹒“应付方式问卷”信度与效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4):164-168﹒
〔4〕孙爱华,郑修霞,孙宏玉.本科护生社会支持、自尊、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7,7(6):6-9.
〔5〕Bulter R.Determinants of help seeking:Relations between perceived reasons for classroom help-avoidance and help-seeking behaviors in an experimental context.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8,(87):261 271.
〔6〕孔德英,吴秀生.高师专科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研究[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12(4):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