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园林学院,福建 福州350002)
钟 莉(重庆市璧山县园林绿化管理所,重庆 璧山402760)
李琛琛(山西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山西 太谷030801)
湿地公园规划建设是城市恢复湿地生态的有效途径,是城市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宁德东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区东南部,公园总面积为623.8hm2。2009年12月底,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宁德东湖湿地公园正式纳入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成为继长乐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之后的福建省第二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宁德东湖国家湿地公园,因其独特的生态环境而被不少湿地专家称作 “我国滨海湿地的典型”。该区域生态环境极佳,景观优美,在径流、潮汐等外动力作用下,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集河流、滩涂、浅海水域于一体的湿地自然生态系统,而且公园内栖息地面积辽阔,涉及东侨经济开发区的东湖塘华侨农场,蕉城区城南镇的塔山村、金蛇头村,漳湾镇的鳌江村、后湾村、汤湾村、马山村、下凡村等地,总面积达623.8hm2。园内湿地植被丰富,生物类群众多,是各类水禽的理想栖息地、越冬地和迁徙地,是福建省水禽资源的重要分布区[2]。在城市中拥有如此美丽景观和分布众多水鸟的湿地是十分罕见的。
宁德东湖国家湿地公园是宁德城市区域内不可多得的原野地遗存,是宁德市的生态保留地和湿地文化载体,是在城市生态环境维持和改善中起着关键作用的 “城市之肾”,是以维护东湖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完整性、保护水鸟栖息地、恢复红树林群落为核心,融湿地保护、湿地服务功能展示、科普宣教、湿地合理利用示范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项目秉承合理保护和利用滨海湿地资源为基础,突出地域独特景观[3],健全生态文明教育,完善基础设施,控制开发影响,力争把宁德东湖建设集海洋湿地、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遵循 “保护第一,生态优先”的原则,在科学修复的基础上,为各种湿地生物的生存提供最大的生息空间,营造适宜生物多样性发展的环境,适度、合理开发利用湿地生物资源、景观资源[4]。
突出地域景观特色,注重挖掘、展示、利用源于湿地的人文资源,提升湿地公园在城市中的地位,突显湿地公园的文化、民俗及其在城市生态文明进程中的作用。
注重对公众环保意识的培养、湿地基础知识的普及和湿地功能的展示,激发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发挥湿地公园的科普功能。
以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的持续发挥,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其栖息地为基本出发点,强调人与自然和谐、与周边环境协调的原则。
根据功能的不同将整个湿地公园分为大门山景区、金蛇鼻景区、金马滩涂红树林恢复区和东湖塘水鸟保育区4个部分(图1)。
图1 总体规划图
3.1.1 规划定位
规划根据对实地的勘查及对城市绿地项目规划的解读,考虑到大门山公园与该项目紧密相连的实际情况,认为餐饮、购物及娱乐项目应在大门山公园规划用地内设置,该功能区应弱化这些项目,重点突出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及科普游赏的属性。故将大门山景区功能定为:规划建成湖滨生物(主要是鸟类)栖息地和湿地科教展示区,集自然保护、湿地科普及休闲游憩功能为一体,具有城市湿地公园性质的功能区(图2)。
3.1.2 布局结构
整个大门山景区布局结构为:3个区域、1个网络、1个中心(图3)。
图2 大门山景区整体鸟瞰图
3个区域包括湿地游览区域(人工建造的湿地景观游览区)、湿地生态区域(人与生物和谐相处的生态区)、生物栖息区域(不受游人干扰的生物栖息地);1个网络指步行、观鸟与科普解说;1个中心指湿地科教馆。
3.1.3 功能布局
秉承对湿地公园最大限度的保护与恢复[1],大门山景区规划分为10个功能区,详见图4。
(1)主入口区 规划的主入口朝西方向,与福宁北路连接,入口与大门山公园主游路相接。入口设置湿地公园题刻景石与集散场地。正对入口的山坡,规划整治为台地绿化景观。
(2)湿地游览区 湿地独特的环境条件和植物特性构成了湿地的特有自然景观。在保持对该区干扰强度最小的情况下,人工配置亲水植物群落,道路穿行其间,使游客能够亲身体会湿地的自然风光。利用该区原有的鱼塘结合建设水体生态展示池,使游客透过玻璃可以观察到水体中的各种生物,了解湿地生物链的构成。为了让游客能有一个较高的视点欣赏湿地的自然风光,从集散广场修建一座高架栈桥直通东湖沿岸。
图3 大门山景区布局结构图
(3)游览服务区 迁移现有民房,将其建设为游览服务区,包括服务部、自行车停车场、厕所等。该区域面积较大,可分期建设,有关服务项目设置应与大门山公园的建设合理对接。
(4)湿地科教区 布置在大门山东南侧山脚。项目包括湿地展览馆、公园管理处及集散场地等。湿地展览馆内设多功能厅、标本馆、展示馆、放映厅等,将科教中心参观学习定为游客抵达湿地的首项活动,使游客获得认识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的高品质生态旅游经历,从而达到普及生态知识,增强环境意识目的。
图4 大门山景区功能分区图
(5)田园景观区 利用东湖农场原有的田园进行整治,将大块田园以1.5m宽的游步道分割成多块长方形地块,分别种植不同植物。种植包括水稻、莲花、茭白、荸荠、油菜、向日葵、浮萍等植物,还可适度开辟浅水塘,养殖泥鳅、跳跳鱼、田螺等,既可满足鸟类栖息觅食,又能形成游览景观。
(6)果园景观区 该区通过保留原有的荔枝、龙眼果树,加以适当的植被改造,补充招鸟植物与其他观赏植物,形成具有农业景观特点的植被景观。
(7)鹭湖景观区 该区规划为集中水面,人工挖掘形成水体景观,规划设计一条长堤贯穿3个岛屿,沿堤设置观鸟平台与景观亭。
(8)湿地保护区 该区为湿地核心区,作为候鸟栖息的主要区域,也是东湖湿地水鸟保育区的核心,规划面积6hm2,约占总用地的23%。该区仿 “溪水冲刷滩涂”的自然元素,将场地开挖成9个大小不一岛屿,增加水禽觅食的浅滩沼泽岸线,水深控制在30~90cm。该区进行封闭管理,除专业科考与管理人员外,不对游客开放,以便栖息生物不受外界的干扰。区内仅规划考察小路与观鸟屋,两端设吊桥与其他功能区连接。
(9)湖岸景观区 位于公园东北角,以湿地植物为植被群落,设置游船码头、垂钓台,可满足游人沿湖岸观景、垂钓等需求。
(10)鸟类救护站 区内在东北角山凹规划鸟类救护站,项目包括管理房、救护笼舍,展览笼舍及散养区等。救护站对湿地公园内搜集到的伤病鸟进行救护,小规模展示部分濒危、珍稀鸟类。
3.2.1 功能定位
依据总规划,充分利用金蛇鼻两面临水的独特的地理位置,以金马海堤为主游线,串联堤坝两侧景观带,为游客提供滨海科普观鸟和休闲观光地。
3.2.2 功能布局
入口区域设置在金蛇鼻与金马海堤连接的空地处,以不破坏原有的金马海堤堤坝为原则进行设计。设置接待处及游览路线宣传牌为导向,便于游客了解景区内各景点。
规划金马海堤外侧大片的淤泥质海滩为红树林培育基地,综合治理功能区上的互花米草,红树林树种以秋茄为主,种植面积达105hm2。初植造林密度16500株/hm2,株行距0.6m×1m。
东湖塘水鸟保育区位于湿地公园西半部,涵盖整个东湖塘水域,东起金马海堤,西至沈海高速公路福宁段,南接东湖南岸景观带,北连东湖北岸景观带,水域宽阔。
宁德东湖国家湿地公园作为继长乐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之后的的福建省第二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对现有的资源以保护为主进行适度开发,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湿地的生态特征和自然风貌,体现湿地公园的作用和特色,让公众在享受自然的同时,学会去保护自然,让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的相处。
[1]陆健健,王 伟.湿地生态恢复的主要模式:湿地公园建设 [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7,3(2):28-31.
[2]唐兆和,陈友铃,唐瑞于.福建省鸟类区系研究 [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2(2):77-87.
[3]黄成才,杨 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探讨 [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4,23(3):2.
[4]雷 昆,张明祥.中国的湿地资源及其保护建议 [J].湿地科学,2005,3(2):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