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龙,樊 荣
(1.南京中医药大学 经贸管理学院,南京210046;2.阜宁高等师范学校,江苏 盐城224000)
先进典型是时代的产物,反映着时代的呼声,洋溢着时代的风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的空前变革推动着社会现实和观念多样化进程急速而又深广的发展。一个社会越是走向多样化,越需要高扬主旋律,越需要强化主导性的社会价值体系,越需要承载着时代精神和主流价值文化的英雄楷模[1]。我们应从先进典型成长的规律中找到一条普适性道路,构建科学的培育机制,从而让更多“先进典型”走出来。
先进典型是一面鲜明的时代旗帜,它体现着时代精神,代表着时代前进的方向。随着90 后成为高校的主流,90 后呈现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匮乏,信仰严重缺失,日常生活倍感空虚乏味等新特点,导致很多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在逐渐扭曲,对思想理论、精神品质的认知与兴趣越来越淡。此时,过去的先进典型并非不伟大,但他们的生活环境与90 后的生活实际毕竟有着根本的不同。他们的行为,对90 后来说缺少切身感受,无法引起共鸣,反而对网络和娱乐界推出的一些流行偶像,在潜意识中具有模仿倾向。如果缺乏具有时代特征的典型引导,使得良莠不齐的流行偶像、网络“红人”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学习典型,就会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成长。
因此,为顺应时代变化,势必要求通过不断创新典型选树及其典型教育的方式方法,发掘新的精神因子、提炼新的思想元素,搭配新的文化载体,培育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出来,来吸引90 后,引导90 后。同时,应深化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基本理论的学术探讨;应深化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现实课题的科学研究;应深化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宝贵资源的累积、开发,建议将这些宝贵资源建成数据库,开发成课件或形成案例,有机地融入到典型教育的日常工作和课堂教学之中。
所谓“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即所谓的“交互主体性”,它打破了主体的孤立状态,建构起了多个主体之间的交互关系。主体间性不再是某个主体的独语,而是努力关注“主体与主体”的关系,确认自我主体、他人主体,以及世界主体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2]。主体间性概念的提出,使得对先进典型培育的认识论方面出现了重大的转向,即从关注主体性和认知上的“主—客体”关系转向关注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即从“我和你”的关系,转向关注“我们”的关系。进而把先进典型培育对象不再看作客体,而是看作主体,并确认自我主体与对象主体间的共生性、平等性和交流关系。先进典型培育首先要基于人与人的交往,让心灵相通、精神相遇,形成共同的价值判断;其次,要经过培育对象的自觉认知得以内化,积淀为个体的价值观念,并外化为个体的行为;最后,先进典型培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交往的互动、意义的互动过程。先进典型只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在今天,高校先进典型的时代特征就是:思想解放,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事业心强,富有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思想活跃,在思考中选择,在选择中成长。
先进典型大多具有鲜明个性,其棱角分明,敢想敢试、敢干敢闯的特点,往往能在条件艰苦、环境复杂、任务繁重的地方发挥出最大作用。在校园里一旦发现有潜质的先进典型,要迅速进行联系指导,跟踪培养,要搭建舞台,营造氛围,使其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提高。同时,也要注重先进典型的推荐和包装,做到知人善任,用其所长。先进典型培育的工作要想出类拔萃,离不开实事求是的创新,也离不开内在动力的持续激发。在典型培育的过程中,一要建立责任制,要把培树典型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切实增强培树先进典型的意识;二要建立管理机制,要注重对先进典型实行动态管理,整合先进典型资源,建立档案,为先进典型的培养、树立和宣传提供准确依据;三要建立激励机制,要关心、帮助、爱护培养出的典型,努力为先进典型创造良好的内外部条件,使先进典型始终充满活力,努力造就一批树得住、叫得响、过得硬的典型群体。
在选择先进典型时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先进典型的事迹既能蕴涵着过去和当前的成功经验,又能昭示着未来发展的趋势,对一定层次的受众能够产生思想的影响力,对引导某个层次受众的社会行为具备强有力的示范性[3]。90后现已成为高校的主流,90 后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匮乏,信仰严重缺失,价值观存在着迷惘和困惑[4]。此时,更要强调选树先进典型的超前性,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对90 后起到拨云见日的作用,从而达到引领社会潮流的目的。校园先进典型来自于青年大学生的身边,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比电视、报刊杂志上宣传的典型亲切得多,更能引起青年大学生思想上的共鸣。选树校园先进典型,要深入到典型人物的生活中去,从其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捕捉当事人的闪光之处;要尊重事实本身,力求展现典型的本来面貌,还原其立体化形象。
先进典型培育机制,是指为推进先进典型培育而创建的机构、体系和制度以及各因素、各要害之间的相互关连。本文就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制性问题,主要从先进典型的发掘机制、孵化机制、带动机制、宣传机制和考评机制等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坚持新时期学生视角,多层次、多角度挖掘先进典型的价值内涵,如通过“三创之星”评选平台,可分类评选出创新之星、创业之星、学习之星等十余种之星,可以做到见人、见事、见精神,使团员青年感到可亲、可敬、可信、可学,同时也促进了大量优秀人才的不断涌现;坚持贴近学生、接触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观察学生、培育学生,无论集体还是个人,发掘先进典型都要符合“先进性、时代性、群众性、客观性”的标准要求;坚持“学生主体型”的先进典型选树模式,即由在校学生组成先进典型选树工作小组,实现学生从“受教育者”到教育活动“组织者”甚至是“决策者”的角色转变,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群体在先进典型培育过程中的主体意识,既实现评选活动的选拔功能,又发挥其教育功能;坚持网络投票、校内公示制,边推边议,边议边推,从学生中发现具有先进典型潜质的个人或集体,以各种形式让“先进典型人物”与大家分享成长路上的酸甜苦辣和所体现出的精神风貌,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在思想碰撞中见贤思齐,共勉共进。
先进典型的培育要早调研、早储备、早谋划,努力建立二级学院党委联团委、学院团委联团支部、团支部联个人、促进“争创先进集体,争当先进个人”的“三联一促”机制,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有措施,在推进中不断完善,在完善中彰显先进。同时,通过定期不定期地“走出去学习”、“沉下去指导”、“一对一帮带”,确保典型发现后能够树立起、更先进。着力构建先进典型孵化库,先进典型孵化库可视为对具有先进典型潜质的个人或集体进行重点培育的一个良好的载体,不仅有利于将不同优势的潜在典型纳入组织视野,有利于集中资源在特定的环境和场所对其进行重点培养、拔高;还有助于集中发挥典型的“辐射效应”和“引力效应”,是学生的方向标。先进典型孵化库包含对参加孵化的、具有先进典型潜质的个人或集体一个量的调节与质的监控相结合的过程,既可在数量上作“流进流出”的统筹运作,又可对入库后的具有先进典型潜质的个人或集体进行培养塑造,并随时监控入库典型的培育质量,提高人才入库后的水平,以保障典型孵化的成功率。
注重发挥先进典型在精神品质上的引领作用,可以整合校内各种资源,精心设计多种学习实践载体,如报告会、座谈会、网上论坛、生活小品、颁奖典礼等,用质朴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和真挚的情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强化先进典型培育活动的唤起功能与激励功能,使同学们不断受到心灵震撼和深刻的思想启迪。注重发挥先进典型在学习生活中的示范作用,着眼点在于通过增强先进典型本身的易接受性和易模仿性来吸引更多的学生自觉地去践行榜样行为,可以构建以个人典型为点、以团队典型为线、以社团典型为面的学生典型培育的网状体系,营造了人人学典型、人人争当典型的良好氛围。通过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一花唤醒百花艳”,使个别的积极因素转化为倍增的集体效应,影响和带动周围的团员青年奋发图强,奋力争先,在比、学、赶、超的氛围中创先争优,从而达到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此外,先进典型的培育还可以搭建“一对一”、“ 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分类结对帮带活动实施平台。
宣传先进典型要立足宣传对位,即要求宣传应适合接收者的个性特点和思想认识水平[5]。新闻学中有个重要术语叫“接近性”,是指因新闻事实同受众在地理上、职业上和心理上的距离对于受众能够产生的吸引力。宣传先进典型首先要实事求是,主题深刻,既不抽象推论,也不凭空拔高,须寄寓在个性鲜明的具体事迹之中。所用语言要生动形象,活泼多变,有声有色,散发着生命的活力,让受教育对象感到亲切;其次,宣传工作要循序渐进,逐步推进,不能急功近利,奢望通过一次报告、一次宣讲就能让大学生接受典型、学习典型是不现实的。要通过举行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组织观看先进人物录像资料、参观先进事迹展览、访问先进典型人物等形式的活动,给大学生构建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宣传网,一步一步用典型的先进事迹和高尚人格去逐步感化教育大学生,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反思和自我矫正。最后,在宣传的同时还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点拨和指导。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心态还不完全成熟,在对典型的选择上和认识上还比较直观。要教育广大大学生把典型的先进经验和崇高精神真正吸取和践行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而不是简单模仿,搞形式主义、应付了事。
通过建立台账,对培育和选树先进典型的任何环节,实施分门别类的管理,把考评的内容、标准和程序具体化,规范化,公开化。先进典型的考评机制要坚持“考典型”与“考机制”并重,可通过对典型成长跟踪、典型的结对帮扶实效,典型后期自我发展规划等方面对典型实施考评,使之在动态管理中实行“优胜劣汰”、“推陈出新”;可通过对典型的推介类型和数量,典型事迹的影响力,典型的培育模式等方面对机制的科学性进行考评。坚持“考结果”与“考过程”并重,不仅强化了考核指标的执行力,而且将典型培育的关注点由结果引向全过程,从而可以加强研究建立平时考核工作机制,加强跟踪问效,使“结果控制”与“过程管理”相统一。坚持“考实效”与“考民意”并重,要把师生公认作为考核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既要察实效,又要听取广大师生的意愿,调动广大师生参与考评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要拓宽学生参与渠道,做到“考什么”让学生提建议,“怎么考”让学生出点子,保障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1]专家代表谈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培育“好苗”四步曲[EB/OL].光明网—光明日报,2011-07-22.
[2]简圣宇.对“主体间性”理论的思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7):13-16.
[3]潘秀梅.运用电视媒体如何做好典型宣传的思考[J].理论学习,2009,(4).
[4]王丽君.“90 后”大学生生活价值观现状研究及其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8):109-111.
[5]王峰伟.典型宣传效应“短期化”现象透视[J].学理论,2009,(4):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