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哈尔滨150080)
汉语趋向补语表层意思和引申的语法意义具有不一致性,致使俄罗斯留学生在初学汉语时往往不能掌握其规律,而出现语法形式是正确的,但语义内涵却是错误的问题。笔者以俄罗斯留学生平时的书面作业和搜集到的日常口头表达中出现的偏误为语料,分析归纳趋向补语的偏误类型以及产生的原因,并探索减少偏误的教学策略。
误代偏误是由于汉语学习者学习过程中选择了不适合语言环境的句型而造成的。通过分析可以看到,在所有偏误类型中误代偏误的数量是最多的。
1.简单趋向补语的误代
简单趋向补语中的误代偏误主要是在趋向补语的选择上出现问题,如以下例句:
(1)“你做的这个菜味道不错,如果再放下点儿糖就更好吃了。”(上)
(2)“请把这本书装来书包里。”(进)
(3)“墙上什么都没有,把我们的照片挂下吧。”(上)
(4)请帮我把这张床抬上房间。(出)
(5)飞机飞出大海。(过)
以上五个例句都是趋向补语的误代偏误,例(1)中趋向动词“放”应该与“上”搭配,表示在“菜”的“上面”放上点儿糖味道就更好了。例(2)中要把“书”“装进”书包里。例(3)中与“挂”搭配的趋向补语应该为“上”,表示方位。例(4)中的主人要把“床”“抬出”房间,“出”同样表示方位。例(5)中与“飞”搭配的趋向补语应该为“过”。
2.复合趋向补语的误代
复合趋向补语中的误代偏误主要是对复合趋向补语出现错误的选择,如:
(6)你看,他从飞机上走回来了。(下来)
(7)我把这个玩具给你扔过来,你能接住吗?(过去)
(8)奶奶的病已经好了,今天我们要把她从医院里接下去。(回来)
(9)我给你买起来了一件羽绒服。(回来)
(10)妹妹寄上来一份入学申请书。(过来)
例(6)中的趋向动词“走”应该与“下来”搭配,表示从“上面”到“下面”的一个位移过程。例(7)中的趋向动词“扔”应该与“过去”搭配,而不是“过来”,因为这个动作是以说话人“我”为参照点的。例(8)中的趋向动词“接”要与“回来”搭配。例(9)中的趋向动词“买”应该与“回来”搭配,表示结果意义。例(10)中的趋向动词“寄”应该与“过来”搭配。
3.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误代
由于对复合趋向补语引申意义不够明晰,以及对动词语义语用的限制特征不明确,造成误代偏误。如:
(11)我想过来那件事就想笑。(起来)
(12)这种水果表面上不好看,但吃下来味道很好。(起来)
(13)那件事我已经答应出来了,现在我必须去做。(下来)
(14)我还想继续学下来。(下去)
例(11)中的趋向动词“想”应该与“起来”搭配,而不是与“过来”搭配。例(12)中的趋向动词“吃”也是应该与“起来”搭配,构成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例(13)中的趋向动词“答应”应该与“下来”搭配,表示“固定、结果”。例(14)中的趋向动词“学”应该与“下去”搭配,表示一种持续的状态。
我们这里所说的错序偏误主要是指趋向动词、趋向补语以及宾语的位置出现错误,如:
(15)快进来屋里。(快进屋里来。)
(16)为了那梦寐以求的自行车,杰克拼命地挣起来钱。(为了那梦寐以求的自行车,杰克拼命地挣起钱来。)
(17)因为家里没有钱,没办法让我下去学习了。(因为家里没有钱,没办法让我学习下去了。)
例(15)中的宾语与趋向补语的位置错序,正确的顺序应该是宾语在前趋向补语在后,即:“进屋里来”。例(16)中的宾语与趋向补语的位置错序,正确的顺序应该是宾语在趋向补语中间,即:“挣起钱来”。例(17)中的动词与趋向补语的位置错序,正确的顺序应该是动词在前,补语在后。
趋向补语的残缺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动词的残缺,另一种是补语的残缺,从调查结果来看,补语残缺的数量要比动词残缺的数量多一些。趋向补语的残缺主要表现:
1.动词残缺
(18)外面冷,快来屋里吧。(外面冷,快进屋里来吧。)
(19)您的行李已经上去了。(您的行李已经搬上去了。)
(20)他从桌子上起来一副眼镜。(他从桌子上拿起来一副眼镜。)
(21)学生们高高兴兴地进展览馆了。(同学们高高兴兴地走进展览馆。)
例(18)中缺少动词“进”。例(19)中缺少动词“搬”。例(20)中缺少动词“拿”。例(21)中缺少动词“走”。
2.补语残缺
(22)他从包里取了护照。(他从包里取出来了护照。)
(23)他从楼上拿了一个盒子。(他从楼上拿下来了一个盒子。)
(24)我爬了半小时,才爬了,往下一看,风景美极了。(才爬了上来)
(25)有些孩子吓得哭了。(有的孩子吓得哭了起来。)
例(22)中缺少补语“出来”。例(23)中缺少补语“下来”。例(24)中缺少补语“上来”,只有“上来”了,才能“往下一看”。例(25)中缺少补语“起来”,表示开始。
趋向补语的回避,主要是指在应该使用趋向补语的句子中,不使用趋向补语。我们从简单趋向补语、复合趋向补语以及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三个方面,对 趋向补语回避问题进行分析。
1.简单趋向补语的回避
在简单趋向补语中,出现了趋向补语的回避问题,从学生作业来看,这一方面的偏误主要表现如下:
(26)我在房间看书的时候,妈妈给我打电话。(我正在屋里看书的时候,妈妈打来了一个电话。)
(27)他给我送水果了。(他给我送来了水果。)
2.复合趋向补语的回避
在复合趋向补语中,也出现了趋向补语的回避问题,这一方面的偏误主要表现如下:
(28)我们走到楼上吧。(我们走上去吧。)
(29)书他已经拿到家了。(书他已经拿回家去了。)
3.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回避
在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中,同样出现了趋向补语的回避问题,这一方面的偏误主要表现如下:
(30)他们俩交了朋友。(他们俩交上了朋友。)
(31)他说以后还要在这里学习。(他说还要在这里学下去。)
(32)我记了,把那本书借给玛丽了。(我记起来了。)
(33)他并不想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不愿意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34)花十五分钟才能算这道题。(这道题要十五分钟才能算出来。)
偏误出现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俄罗斯留学生在习得汉语的过程中,有的偏误是可以预知的,有的则无法预测。这种无法预测性,又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主要探讨来自学生方面的原因:
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母语的影响往往是学习者形成偏误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母语负迁移导致的偏误是偏误的主要类型。学习中,在不熟悉目的语的情况下,学习者会依赖已有的学习经验或已获得的知识技能,从母语的语言规则中寻找与目的语相近或相似的语言来使用[1]。
根据对俄罗斯留学生的偏误分类,笔者认为,宾语位置的偏误很大程度上是受母语的影响而造成的。如:“快进屋里来。”这个汉语表达句式,俄罗斯留学生就很容易说成:“快进来屋里。”这主要是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而产生的偏误。又如:“他从包里取了护照”,就是由于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忽略了虚化的趋向补语“出”。再如:“我把这个玩具给你扔过来,你能接住吗?”这个例句中不应该用“过来”,因为“来”的立足点是“说话人”,而例句中的立足点应该是“听话人”,因此,正确答案应该为“过去”。再如:俄罗斯留学生将这个句子“Некоторые дети от испуга рассплакались.”翻译为“有些孩子吓得哭了。”这是由于他们受母语的影响,根据俄语动词的字面义来表达汉语动趋结构的意义,从而造成了对趋向补语的回避。
汉语学习中常常会出现学习者目的语知识过度泛化现象,所谓目的语知识过度泛化是指学生不完全掌握的汉语知识对新学习的语法现象的干扰。当学生学习完一种语法知识后,会按照已经学习过的语法形式进行比较推类,会在思维中形成一种拟定的语法形式,但有时候却忽略了语法成分所必要的制约成分,最终使句子的表达产生偏误。如:“刚才我看见他进了商店去”,缺少动词“走”。又如,“学生们高高兴兴地进展览馆了”,缺少动词“走”[2]。
针对母语负迁移,笔者认为加强对比和训练是十分必要的。留学生在习得汉语过程中,会把母语同汉语进行对比,甚至用母语的思维方式来套用汉语。如:“来”和“去”是比较特殊的两个趋向补语,它不仅涉及到方向性问题,更重要的是与立足点的确定有关,而立足点的确定又非常复杂,这就使得留学生在习得时犯下不少错误。俄罗斯留学生在习得过程中,俄语不少移动动词可以加前缀“при-”和“у-”,正好和趋向补语“来”、“去”对应。不过,两种语言中立足点确定也基本相同,因此针对俄罗斯留学生,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при-”和“у-”这两个前缀,帮助他们理解趋向补语“来”和“去”[3]。有了这样的认识以后辅以大量的练习,就会减轻母语对汉语的负迁移,有利于汉语水平的提高。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是将趋向补语的讲解作为重中之重,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运用精讲原则,利用一个特定的句式,让学生反复练习、变换语句、套用句式,使学生在逐步了解语句形式的同时能够表情达意。但这还不够,趋向补语的学习,更应该重视语境这个要素,使得学生在一个自然、宽松的语言状态下更好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在交流的基础上更好地完成语言交际。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主动学习,充分交流的学习过程。教师也会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语言上的偏误,并予以及时纠正,这样的教学目的性更强,效果也自然更加明显。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有别于对本族人的语文教学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给外国人讲解词语和汉语语法,侧重的是从语言应用角度来传授一种语言技能,因此从教材安排上来看,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语法结构方面的教学内容。教材中的内容也较多从结构形式角度来安排。比如:在学习趋向补语的初级阶段,先从小类开始入手,然后再一步步深入,先分析动词不带宾语的简单趋向补语和动词不带宾语的复合趋向补语,因为这类句型更易于理解和掌握,然后再分别分析复杂的带宾语的简单趋向补语和复合趋向补语。如:“起来”等,然后再学习动词带处所宾语的趋向补语和动词带一般宾语的复合趋向补语,如:“出来”等。先学覆盖面最广的句式,即简单补语的“动词+宾语+“来”类补语”,复合趋向补语的“动词+“上”类补语+宾语+“来”类补语”,一年级的学生只要能熟练掌握这个句式就可以了[4]。
所以,笔者建议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中级阶段学习动词带一般宾语的简单趋向补语,这个句式也是学生最容易出问题的(特别是宾语为处所词时)。掌握好了这一类句式后,再学习其他较常用的句式。一些不常用的特殊句式不必要求初、中级的学生掌握。
本文针对俄罗斯留学生趋向补语使用上的偏误进行了研究,以第一手语料为基础,对其学习趋向补语的偏误情况进行总结概括,分析原因,提出应对策略。希望能给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提供一些方法,给对外汉语教师提供一些借鉴。
[1]高宁栏.韩国留学生习得汉语趋向补语偏误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翟英华.俄罗斯留学生习得汉语趋向补语的教学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3]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235.
[4]周小兵.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