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戏曲文化在校园和谐人格塑造中的作用

2013-04-13 02:24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戏曲人格大学生

(安徽农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合肥230036)

人格是一个人性格、气质、品质、能力等内在特征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面貌。日常行为养成习惯,积淀下来便形成了人格。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一旦确定下来,很难因时间与外部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和谐人格是指与和谐社会相适应,个人自觉地、和谐地组织自己的各种内在素质和外在条件而形成的能够进行和谐生活的最佳人格[1]。

大学是人格完善与定性的关键时期,能否培养大学生健康和谐的人格将关系到他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以及一生的发展方向,甚至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塑造大学生的和谐人格,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戏曲文化集诗词、美术、舞蹈、杂技、音乐、服饰等于一体,以唱、念、做、打的方式,演绎世间百态的一项综合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极高文学价值、艺术欣赏价值和教育价值。戏曲文化教育的独特之处在于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促使人格的升华,是一种新颖而富有成效的教育形式,在大学生和谐人格塑造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是高等院校德育工作应当予以重视的方面。

一、戏曲文化弘扬优良传统,利于塑造高尚的道德人格

道德人格简而言之是指人格的道德性规定,即道德品质、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综合特征,是一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生活态度与道德倾向。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关系到大学生未来的价值取向与理想信念。戏曲文化以音乐演绎经典故事的形式,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涵盖其中,以达到道德说教的目的。大学生通过观赏与学习戏曲利于弘扬传统道德精神,塑造高尚的道德人格。

(一)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在创造辉煌历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拼搏进取等伟大民族精神。这些精神在戏曲经典剧目当中演绎得淋漓尽致。例如,京剧《辕门斩子》、《李陵碑》、《清官册》体现了“杨家将”忠心为国、舍身取义的精神。以抗战为题材的《奇袭白虎团》、《龙江颂》、《杜鹃山》、《平原作战》等歌颂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和民族的解放而勇敢献身的精神。大学生在欣赏这些经典剧目的同时,能够被他们的爱国情怀、高风亮节所感染,深刻体会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得到精神品格上的提升。

(二)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文明之邦”的美誉,几千年灿烂悠久的文化孕育了忠孝节义、廉洁奉公、无私奉献、勇于进取等传统美德。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戏曲文化,其每一部经典剧目无一不蕴含着这些优良品德。例如,豫剧《下陈州》讴歌了清官包拯为拯救灾民,不畏权贵,惩治贪官的优秀品质。京剧《割发代首》描写了三国时期曹操因战马受惊而误入麦地,踩踏了青苗,欲践诺自刎,最后邃以割发代斩首的故事,赞美了曹操作为行军主帅能够自律自警、严肃法纪、爱惜百姓的优良品德。京剧《廉锦枫》讲述主人公反复练习水性,最终得以潜入海中,为病重的母亲寻取海参,颂其侍母至孝。黄梅戏《知心村官》塑造了一位无私奉献、服务基层、埋头苦干的人民公仆形象。大学生通过这些或经典或优秀剧目的欣赏,能时时为剧中人物的崇高品质与道德情怀所熏陶、引领,这对于传统美德的弘扬、自身道德素质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戏曲文化增强艺术修养,利于塑造高雅的审美人格

审美具有形式化、动情化的教育特性,其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感性能力,包括感受力、鉴赏力、想象力、创造力等,以培养健全高尚的人格,塑造完美理想的人性[2]。审美人格即人的内心情感及精神面貌具有审美的特性,表现出对美的认识、感受、追求与超越。戏曲的美具有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表现出来的高度综合性及特殊性,通过其典雅脱俗的服饰、婉转动听的唱腔、通俗易懂的唱词、耐人回味的故事情节以及独具特色的舞台动作,丰富人的审美知识,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塑造高雅的审美人格。

(一)服饰造型给人以视觉之美

戏曲服饰是戏曲表演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区分人物的年龄、性格、角色、地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戏曲中能让观众产生美感的一项艺术珍品。例如,帝王的杏黄五爪龙袍、文官的蟒袍、武将的靠、文人雅士的学士衣、小生的褶子等。无论是华贵艳丽的贵族服装还是端庄素雅的平民服装,均能在舞台灯光映射下表现出美轮美奂的效果。大学生在观看戏曲时,首先吸引他们的不是故事情节而是人物的服饰造型。丰富的戏曲服饰既能使他们了解中国历代服饰的特点,又能在欣赏不同角色的服饰以及精美的刺绣纹样的同时,感受先人们丰富的创造力以及精湛的技艺手法,这在无形中体现了美育的作用。

(二)唱腔唱词能直入心灵,引起情感共鸣

戏曲主要取材于一些文学名著和诗词歌赋,其唱腔优美、委婉动听,极具地方和民族特色,唱词多数是以诗歌的形式创作而成的,读起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内容上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每个剧种都有其代表性的经典唱段,这些唱段之所以被观众所熟知,主要是因为它所提供的唱腔唱词能够把人们带入意境之中,进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和心灵上的震撼。例如,大学生在学习黄梅戏《女驸马》选段“谁料皇榜中状元”时,可以感受到女主角冯素珍女扮男装高中状元时的喜悦兴奋之情,演唱京剧《沙家浜》选段“智斗”,体会阿庆嫂在与敌人胡传魁、刁德一斗智斗勇时的内心世界。他们学习戏曲唱段的过程,也是学习传统艺术,提高自身人格品位与美学素养的过程。

(三)身段动作彰显戏曲综合之美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说过:“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这是美的精华”。戏曲动作是戏曲表演的关键,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表现剧中人物性格特点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它来源于生活,但不完全拘泥于生活。戏剧中的开门关门,上楼下楼,行军打仗,穿衣吃饭,喜怒哀乐,以及待人接物,都不是生活的原态,而是按照美的原则从生活中提炼概括出来的,有着鲜明的节奏和严整的韵律[3]。例如,在黄梅戏传统小戏《闹花灯》中,王小六夫妻只通过一系列的身段动作就把正月十五大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另外,武生的武戏在戏曲表演中也备受观众瞩目,踏着紧张的锣鼓声,一连串把子功、筋斗功,扣人心弦,瞬时能使观众融入戏中。夸张而富有舞蹈化的戏曲动作加上精彩的故事情节,既能带给观众视觉之美,又能引起心灵上的震撼,足以展现戏曲综合之美。

三、戏曲文化提升心理素质,利于塑造完备的健康人格

根据国内外心理学家的研究,健康人格的特点大体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即内部心理和谐发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有效地用到能获得成功的事业上去[4]。健康人格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情感、意志、人生态度等,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戏曲作为一种高雅的传统艺术,是经过时间考验的具有永恒思想价值的一项民族艺术,其在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减轻生活压力、完善心理素质、塑造健康人格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放松心情,愉悦身心

由于大学生尚未完全接触社会,人生阅历相对简单,在步入高校这个崭新的生活环境中,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再加上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为脆弱,难免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例如烦闷、焦虑、情绪不稳定等。戏曲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每一个经典唱段背后都有一段耳熟能详的故事。在学唱或听戏的同时渐入故事的情境中,就能达到舒缓心情的目的。大学生若能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戏曲唱腔、身段、念白等,既娱乐身心,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培养一技之长,又能够充分利用大学时光,避免把许多时间荒费在上网、游戏之中。

(二)磨砺意志,树立自信

戏曲涉及的内容很广,对唱腔、音色、韵味、身段要求很高,不仅要会唱,更要善于揣摩剧中人物,能够做到“会演戏”,那对于一般大学生来说是极为难学的一门艺术。但若能在闲暇时肯下苦功学习戏曲,确实能够对他们自信心的树立有很大帮助。在戏曲学习中会遇到种种困难,比如:动作不到位、唱词记不牢、伴奏跟不上等,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便是磨砺人的意志之时。当学习到一定阶段时,若能准备一套戏曲行头,扮作剧中人物在学校的文艺晚会中表演,赢得老师与同学的好评,就能够从内心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今后在戏曲学习上更会自我激励,取得更大的成绩,而自信心便在这一点一滴中逐渐坚强起来。此外,欣赏戏曲中的一些故事情节也很能起到励志的作用。例如,出身寒微、几十年寒窗苦读,最终考取功名,报效国家的文人志士;历经坎坷,功成名就的戏曲名家等等。虽然戏曲中的有些故事和人物是虚构的,但大多是从现实生活当中取材,仍然具有感染人、激励人的作用,尤其是一些以当代戏曲名家的经历为题材的剧本更是如此。这种激励作用并不是理想化的,而是通过剧中情节告诫人们:现实对每个人都很公平,只有通过后天的努力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三)和谐人际关系

大学生活离不开同学之间的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戏曲对于改善人的内心世界、开发智力、塑造气质、提高综合能力具有很大帮助,是大学生之间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渠道之一。学戏曲的人言谈举止都会受到濡染,整个人也会变得温文谦和、遇事沉着冷静,总而言之提高了一个人的内心修养。另外,大学生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戏曲交流、欣赏与实践活动,不仅可以相互学习戏曲知识,还能认识更多有着共同爱好的同学,利于同学之间增加相互交往的机会,培养他们团结协作、集体主义精神,克服沉默寡言,自我封闭、排斥等不良人格特征,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和谐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

综上所述,大学生和谐人格应当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宽厚的文化知识、健康的心理素质、崇高的理想信念等。和谐的人格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也是高校德育的工作的重要目标。戏曲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与教育价值,对于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人格、高雅的审美人格及完备的健康人格有着其他形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此,高校应适当利用戏曲这一重要资源,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促使广大大学生成为传承中华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中坚力量。

[1]何齐宗.和谐人格及其建构的教育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4,(3):22-26.

[2]刘佳,刘连群.戏曲艺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87.

[3]朱恒夫.中国戏曲美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12.

[4]王传旭,姚本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122-123.

猜你喜欢
戏曲人格大学生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大学生之歌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