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肝损伤的CT征象分析

2013-04-13 03:47狄海庭陈培泽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挫裂伤外伤性低密度

张 坚,邢 伟,狄海庭,陈培泽

(1.江苏省溧阳市中医院放射科,江苏 溧阳213300;2.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苏 常州213003)

肝损伤是仅次于脾损伤的、常见的腹部创伤[1]。由于肝脏体积大、质地脆弱,以及血运丰富、结构和功能复杂,发生损伤往往伤情较重,死亡率高于其他实质脏器损伤[2]。本文回顾性分析18例临床资料完整的外伤性肝损伤(均为腹部钝性伤)的CT表现,旨在提高肝损伤的CT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22~68岁,平均39岁。其中车祸伤居多,11例,摔伤6例,踢伤1例。受伤到CT检查相隔时间约15 min~24 h。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痛或全腹疼痛,体征有腹膜刺激征及休克等。

1.2 检查方法 18例均行CT平扫,1例行平扫及增强扫描。CT机为西门子spirit双排螺旋CT,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肾脏下缘,层厚及间隔常规6 mm,局部薄层重建(层厚2 mm,间隔2 mm)。

2 结果

2.1 肝内血肿6例(33.3%),CT表现为肝实质内圆形、类圆形、片状低密度影或片状等低、高低混杂密度影,境界不清;其中1例加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后正常肝组织强化,血肿区无强化(见图1,2)。

2.2 包膜下血肿3例(16.7%),CT表现为肝脏边缘处梭形、弧带状磨玻璃样低密度影或等低混杂密度影,局部肝实质受压(见图3)。

2.3 肝挫裂伤9例(50.0%),CT表现为肝实质内不规则裂隙状、片状低密度影,边缘模糊,其间夹杂结节状或团块状高密度影(见图3),肝脏局部轮廓不整、模糊。

2.4 腹腔积血5例(27.7%),肝挫裂伤及近肝包膜处血肿多见,表现为肝脾外周弧带状低密度影。

2.5 肝内积气1例(0.06%),见于重度挫裂伤患者,表现为肝实质内小条片状低密度影(见图3)。

2.6 伴发其他脏器损伤12例(66.7%),其中伴发脾破裂1例,右肾包膜下血肿2例,右肺挫伤3例,两侧胸腔积液6例,右侧肋骨骨折10例,颅脑损伤4例,胸腰椎椎体或横突骨折3例。

2.7 18例依据外伤史及上述CT表现,CT诊断符合率为100%。

3 讨论

3.1 外伤性肝损伤的CT诊断价值 CT能快速确认肝损伤的存在,同时还可以了解肝损伤的范围和类型,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临床疑有肝损伤,与脾损伤一样,首选应是CT检查[3],可使患者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同时还能有效观察保守治疗效果。另外,CT检查还能发现伴发的周围脏器损伤情况。本组18例,均行CT平扫,1例加行增强扫描,CT表现具特征性,诊断正确率达100%。

3.2 外伤性肝损伤的CT检查方法 车祸等外伤患者,由于病情重、较凶险,因此检查必须安全、迅速,以免耽误临床救治。而CT平扫,尤其是MSCT平扫,因其扫描及成像速度快,图像清晰,被列为外伤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本组18例CT平扫诊断正确率达100%,故笔者认为CT平扫是最合适和首选检查方法。Kelly等[4]报道在CT平扫图像上约有28%的急性肝内血肿与肝组织呈等密度,因而需行CT增强扫描。本组18例平扫均能发现病变,笔者认为CT增强扫描应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进行,其意义在于:发现病灶较小的平扫等密度血肿,区分平扫时的伪影或可疑病灶;观察撕裂肝的血供情况,肝块强化证明血供好,可以成活,不强化的肝块表示该段动脉断裂或栓塞[5];判断有无活动性腹腔出血及有无对比剂的外泄等。

CT平扫的限度在于部分患者因运动及呼吸不配合易造成伪影重,影响图像质量,此时行增强扫描可弥补平扫的不足。

3.3 外伤性肝损伤较具特征性的CT表现 ①肝实质内不规则裂隙状、片状边缘模糊低密度影,其间夹杂结节状或团块状高密度影;②肝实质内圆形、类圆形、片状低密度影或片状等低、高低混杂密度影;③肝脏边缘处梭形、弧带状磨玻璃样低密度影或等低混杂密度影;④肝脾外周弧带状低密度积血影;⑤肝脏局部轮廓不整、模糊;⑥增强扫描后血肿无强化;⑦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如肝周肋骨骨折等。

3.4 外伤性肝损伤的少见CT表现 ①轨迹征:Patrick[5]指出,门静脉周围的低密度带即轨迹征,可能是肝损伤伴门静脉周围出血所致,也可能是伴行的淋巴管受损伤或受压导致梗阻、扩张、水肿或淋巴液外溢的结果。本组2例(见图2,3)。②肝内积气:肝组织损伤坏死软化,伤后48~72 h在坏死区或包膜下出现积气[6],低密度积气影位于碎裂的肝组织内(见图3)。本组1例。肝破裂产气时,应警惕肝脏有巨大的非感染性外伤病灶的可能[7]。钝伤后血肿气泡影沿血肿内缘和沿断裂面呈直线状分布,肝脓肿肝内气体一般呈不规则分布,Minde-zu m[8]认为积气应归因于广泛性缺血、坏死和出血。③胆汁瘤(bilo ma)或胆汁假囊肿:系肝损伤胆管破裂致胆汁漏至肝实质内形成胆汁肿,表现为低密度囊状改变,CT值小于20 HU[6]。本组未见。

3.5 鉴别诊断 ①肝挫裂伤应与门脉血管及胆管相区别:前者走行僵直,后者多呈“分枝状”,并有一定的宽度和规律,增强扫描可进一步明确诊断。②肝实质内血肿需与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鉴别:增强扫描后血肿不强化,正常肝实质均匀强化;原发性肝癌的强化呈“快进快出”;血管瘤增强扫描应掌握“二快一慢”的检查要点,即快速注射足量对比剂、快速扫描和延迟扫描,呈“快进慢出”。③胆汁瘤与肝囊肿的鉴别:CT胆系造影可资鉴别,胆汁瘤内可见高密度对比剂进入,而囊肿密度未见变化;另外,CT随访复查时胆汁瘤大小可有变化,而肝囊肿大小无改变。④腹腔积血与一般腹水鉴别:周康荣等[1]研究认为,在损伤后48 h内,腹腔积血的CT值常大于30 HU,本组腹腔积血5例中,CT值约36~48 HU;而一般腹水的CT值仅0~15 HU。

总之,CT检查是外伤性肝损伤的首选检查方法,其CT表现较具特征性,通过详细分析CT图像及结合外伤病史,可快速作出正确诊断,为临床救治提供客观、可靠依据。

图1 同一患者 图1a 肝脏右后叶稍低密度血肿伴包膜下血肿 图1b 3周后复查,右后叶血肿密度明显减低,包膜下血肿吸收,另见右侧肋软骨弯曲内陷 图2 同一患者 图2a 肝脏右后叶低密度血肿 图2b 增强扫描后血肿未见强化,境界显示更清,同时可见“轨迹征”图3 同一患者 图3a 肝右叶挫裂伤伴包膜下血肿 图3b 1周后复查,挫裂伤范围扩大,血肿密度增高,并见“肝内积气征”及“轨迹征”

[1]周康荣 .腹部CT[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291;293.

[2]关长群,刘振春,郑明,等 .肝破裂的CT诊断(附5例报告)[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4,28(2):121-122.

[3]白人驹 .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15.

[4]Kelly J,Rapt opoulos V,Davidoff A,et al.The val ue of noncon-trast enhanced CT in abdo minal trau ma[J].AJR,1989,152:41.

[5]徐光炎.CT扫描在肝脏外伤诊断中的价值(附126例报告)[J].腹部外科杂志,2002,15(3):164.

[6]阳正星,祁吉,吴恩惠 .腹部钝伤[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2,15(2):91.

[7]Abramson S J,Berdon WE,Kauf man RA,et al.Hapatic par-encby mal and subcapsulat gas after hepatic laceretion caused by blunt abdominal trauma[J].AJR,1989,153:1031.

[8]邓永勤摘译.钝伤后肝实质内积气[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87,10(4):241.

猜你喜欢
挫裂伤外伤性低密度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针对双额脑挫裂伤的治疗策略的研究
松南气田低密度低伤害随钻堵漏钻井液技术
CT“李琦岛征”和“黑洞征”对脑挫裂伤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对脑挫裂伤预后的影响
人脑挫裂伤早期HMGB1的表达变化特征
低密度脂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