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长礼
【摘 要】东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造就了东北粳稻以高产优质著称于世。近年来,国内外市场对东北大米的需求量逐年攀升,价格逐年走高,稻农的种稻积极性空前高涨,本文针对东北地区水稻旱育苗培育壮秧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希望能提高稻农的科学种稻水平,最大挖掘粳稻的产量潜力,提高东北粳稻的综合生产能力。
【关键词】东北水稻;旱育苗;壮秧技术
水稻旱育苗移栽技术省水、省种、省肥、省秧田,水稻可提早成熟3-7天;易于管理,易于防治病虫害,施肥、除草和灌溉比大面积直播稻方便;适期播种,适期移栽,能够保证插秧密度。旱育秧苗矮壮、根系发达、抗性强,栽后生长快、分蘖早、成穗多、产量高,每667m2增产50-80kg,增产10%-18%。
1.水稻培育壮秧的标准
秧龄35-45天,叶龄4.5-5.0叶,苗高15-17厘米,根数13-15条,百株地上干重4克以上,20%的秧苗带1-2个分孽,秧苗基部扁而粗壮,基部粗,叶色绿中带黄,根系盘结好,返青快。
2.培育壮秧关键技术
2.1苗床地选择、做床
(1)育苗方式。水稻育苗过程中,因低温、冷害易引起水稻秧苗根系发育不良,秧苗生长弱,造成烂根、烂秧、发病或冻害等现象。因此,水稻育苗时必须采取搭架拱棚、农膜覆盖、铺地膜等双层覆膜的保温措施,提高床温,保证幼苗正常生长。适宜采用大棚育苗或中、小棚扣膜育苗方式。不宜采用透气膜、无纺布、平铺膜等育苗方式进行水稻育苗。
(2)苗床地选择。苗床地应选择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水源方便、土质肥沃疏松的地块。苗床地最好选择做永久性专用育秧田,秧田要增施腐熟的稻草、草炭和农家肥,逐年增肥,使苗床肥沃、疏松,无病虫杂草,土质达到偏酸性。
(3)苗床规格。双幅重叠式旱育苗床2米,长20-25米,沟宽0.4米;大、中棚旱育苗床宽3-5米,长20-40米,沟宽0.8-1.0米。中棚高度40-50厘米,大棚高度1.5-1.8厘米。育苗面积因育苗方式不同而不同,一般情况下,秧本田比例为:旱育苗100平方米/每公顷,简塑盘育苗50-70平方米/公顷。
(4)整地做床。提倡秋天浅翻、粗做床,春季细做床。在上年秋天收获后,每平方米施入10-15kg腐熟的农家肥料,浅翻10-15厘米。在早春4月1-10日解冻10厘米时开始细做床。做到浅翻10cm,反复耙耪,整平压实, 达到平、净、暄,等待播种。对蝼蛄危害较重的苗床可在农肥中拌5%甲拌磷颗粒剂,每平方米苗床施用0.5公斤。
(5)苗床备土。选用旱田土或水田土50%加山地腐殖土30%、再加腐熟农肥20%或选用旱田土或水田土70%和腐熟农肥30%混合过筛做原土。提倡夏天备苗床土,伏天高温造肥,这样可以消灭病源菌、虫卵、杂草籽等。夏天备好的土可用编织袋装好,放在避雨处存放。
(6)配制营养土。简塑盘育苗:每袋水稻育苗灵(吉林省东丰县兴农配肥站研制生产)(1.0公斤)加150公斤原土充分混拌均匀配制成营养土,每盘需配制好的营养土2.5公斤;旱育苗:每袋水稻育苗灵(1.0公斤)均匀撒施在12-15平方米整平好的床面上,然后用耙子均匀挠几遍,使之与2-3厘米苗床表土混拌均匀,然后浇水播种;隔离层育苗:每袋水稻育苗灵(1.0公斤)兑210公斤原土,平铺12平方米苗床。
2.2选用良种
科学选用优质、高产、抗寒、抗病品种。适宜选择在当地安全出穗期出穗的优质米品种。东丰县适宜选择在6月5日能够出穗,≥10积温2650-2750℃,生育期135-140天的中熟品种和中晚熟品种,优质米品质适宜种植通禾833、通禾836、通禾835等为主,搭配种植吉粳88、吉粳83(丰优307)、通粳888、农引6号等中晚熟品种,水稻粘稻品种适宜种通粘1号、通粘2号等中晚熟品种。
2.3 种子处理
(1)种子质量。种子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5%,种子净度不低于97%,含水量不高于14.5。
(2)晒种。3月下旬选晴暖天背风向阳处把种子摊成2-3厘米厚晾晒2-3天,每天翻动3-4次,提高种子的吸水能力,芽率、芽势。
(3)选种。每公顷本田选用20公斤种子。4月初用比重1.13的盐水选种。盐水配制方法是用50kg水加7.5kg盐,可用新鲜鸡蛋测试盐水浓度,鸡蛋在水中露出5分硬币大小即可。把种子浸入搅拌后,捞出秕粒,再用清水冲洗2-3遍。
(4)消毒。用35%恶苗灵、25%溴硝醇、45%901或5%抑菌双等药剂中的一种,在市内常温下浸种5-7天,一浸到底,每天搅拌1-2次,浸后直接催芽播种。
(5)催芽。催芽播种,出苗快而齐,可避免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有利于培育壮秧。目前普遍采用的催芽方法有火炕催芽法、薄膜暖窖催芽法和破胸催芽器催芽等。催芽必须坚持“高温破胸、适温催芽”的原则,即在30-35℃高温下进行催芽,经1-2天破胸露白为止,而后将温度降至25℃左右,经12-14小时使芽长到2毫米左右,再在室内阴凉处降温晾种6小时左右,方可播种。
2.4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当气温稳定通过5-6 ℃时开始育苗播种,一般在4月8-15日期间集中播种。也可以根据插秧期倒算播种期,中苗在插秧前30-35天播种,大苗在插秧前35-40天播种。播种时严格控制播种量,旱育苗每平方米播种量控制在100-150克,简塑盘每盘50-60克,隔离层育苗每平方米200克,稀播培育壮秧。播种前要浇透底水,播种均匀,使种子三面入土,然后覆土厚度0.5cm,封闭灭草,覆盖地膜。钵盘育苗也要浇透底水,钵盘穴底要与床面紧密接触,不能留有空隙,每穴播芽种2-3粒,覆土0.5cm,最后封闭灭草,覆盖地膜。
2.5秧田管理
(1)温度管理。出苗前密闭保温,出苗后三叶前苗床温度控制在25-30℃。三叶后温度控制在20-25℃。育苗初期如出现倒春寒或阴雨低温天气,夜晚要防止发生冻害。当气温降至0℃时,可用草帘床面覆盖等方法保温防冻。出苗时遇有“顶盖”现象,应及时敲碎被顶起的覆土,并用喷壶轻浇水后用土覆盖。苗出齐后撤下地膜。
(2)水分管理。尽量减少浇水次数。一般在出苗前不用补水,出苗后苗床是否缺水可根据秧苗确定。当早晨秧苗叶尖普遍有露珠时为不缺水;当早晚秧苗叶尖露珠减少或无露珠以及中午打卷时为缺水。缺水时要在早晨日出前后或傍晚时及时浇水,防止高温晒死秧苗,浇水要一次浇透,最好采用喷壶喷浇,不能大水漫灌。
(3)通风炼苗。秧苗1叶1心期开始通风炼苗,促下控上。通风要按照不同叶龄秧苗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和秧苗长势进行。通风时应选择晴天上午9∶00-10∶00开始通风,下午14∶00-15∶00闭膜保温。通风初期通风口应在背风处。育秧后期温度高时,再从两侧通风,插秧前3-5天可以昼夜通风或撤下棚膜。
(4)病虫害防治。在秧苗1.5-2.5叶期重点预防立枯病的发生。1.5叶期后,应及时喷施育苗灵或病枯净预防立枯病。为防止潜叶蝇的发生,可在插秧前1-2天,每100m2用70%艾美乐4-6g进行喷雾。
(5)施肥。水稻秧苗叶龄15-25叶期苗床施用水稻生物肥。1小袋(2kg)水稻生物肥均匀撒施在50平方米苗床,撒施生物肥后浇水。
(6)除草。采用苗床除草剂进行苗床封闭,一般无杂草危害,如出苗后,苗床杂草较多时,要在1.5-2.5叶期选用除草剂进行除草。以稗草为主苗床,每100m2用20%敌稗乳油150-200ml,兑水4-5kg均匀喷洒,稗草和阔叶杂草混生的苗床,每100m2用20%敌稗70-100ml,加50%杀草丹30ml兑水4-5kg,均匀喷洒。
(7)适时早插壮秧,严格控制密度。5月20日~25日集中早插壮秧,插秧密度控制在9×5-8寸或(15+9)×6寸,抛秧密度严格控制在每平方米12.5-20穴,坚决做到不插6月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