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空军:菲律宾军事战略新动向

2013-04-12 00:00:00黄剑炜,张学诚,陈宇
军事文摘 2013年8期

2013年7月,菲律宾总统尼格诺·阿基诺三世在马尼拉北部的克拉克空军基地发表《重建空军》的演讲,宣称将在2016年前采购战斗机、防空雷达,应对与中国的领土争端,替代“快要散架”的老旧飞机和装备,并表示菲律宾国会已经审议了国防部五年17亿美元的军队现代化预算方案。

种种迹象表明,随着中国南海形势的发展变化,菲律宾对国家安全形势做出了新的判断,及时调整军事战略和作战思想,加快推进军事现代化进程,强化与美国及东盟地区国家的军事合作,正在通过区域防务一体化提高部队的应变能力。

国家安全形势定位:争夺南海主权

菲律宾地处东南亚地区海上交通线的中心位置,控制着巴拉巴克海峡、苏拉威西海,同时西邻中国南海,北邻香港至苏瓦的航线,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将对周边水域的控制视为国家核心利益的组成部分。冷战结束后,菲律宾对南海主权争端尤其敏感,将其列为威胁菲律宾国家安全的首要问题。菲律宾认为,外部的最大安全威胁不再是周边国家可能的大规模军事入侵,或者东盟国家对于具体海峡、水道、航线控制权的争夺,而是南海问题可能引发的冲突。2009年2月17日,菲律宾参众两院通过了《领海基线法案》,确定了菲律宾群岛周围的101个基线点,构成了菲律宾的领海基线,把中国拥有主权的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和中沙群岛的黄岩岛划为“菲属岛屿”,对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提出司法和经济主权,并将该法案作为菲律宾确定专属经济区和外大陆架的基础。

2012年9月,阿基诺三世发布行政命令,将菲律宾群岛以西的中国南海海域由“南中国海”改名为“西菲律宾海”,涉及范围包括吕宋海以及“卡拉延群岛”(菲律宾侵占的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黄岩岛及其周边和毗邻水域,并要求菲律宾国家测绘和资源信息局绘制出版涵盖“西菲律宾海”的菲律宾官方地图。阿基诺三世声称,此举旨在澄清菲方主权海域范围,并将把新名称提交联合国,菲以“南海问题国际化”支撑领海主权争夺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

阿基诺三世在他的《国情咨文》中宣称,菲律宾将不惜以武力保卫“南海领土”。2013年5月,菲律宾海军枪击中国台湾渔民事件发生后,阿基诺三世在菲律宾海军建军115周年庆典上宣布追加军费18亿美元,以保卫国家领海,应对与中国不断升级的海洋主权争端。5月23日,菲律宾国防部长伏尔泰·加斯明就中菲南海争端发表强硬言论,表示菲律宾仁爱礁上的士兵将战斗到“剩下最后一名军人”,此番表态凸显了菲律宾在中国南海主权争夺问题上的战略焦虑。

军事战略:海空能力支撑“重点防御”

近年来,菲律宾一直实施“重点防御”的军事战略,重点防卫区域是首都马尼拉和与中国南沙群岛毗连的西部海区。随着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菲律宾对国家总体防御战略进行了调整,战略重心由维护国内安全逐步转向抵御“外部侵略”,重点是加强海上特别是西部海区的防卫,相应制定了全面实现军队现代化,不断提高部队战斗力,使之逐步发展成为一支高素质、职业化、英勇顽强的、能与其他国家抗衡的强大国防力量。

为实现既定战略目标,应付南海可能的突发事件,菲律宾积极推进军事现代化进程,大力发展海军和空军,加强陆、海、空军的协同和机动作战能力,不断强化对海洋疆域的防御与控制。2011年初,阿基诺三世政府加速推进海军现代化进程,宣布将“拨款80亿比索添购舰艇,以加强保卫国家海上资源的实力”。2011年3月,菲律宾从美国海岸警卫队购买了一艘二手“汉密尔顿”级大型巡逻舰,改名为“德尔皮纳尔”号,部署在菲律宾西部海域,替换老化的“ 坎农”级护航驱逐舰。“德尔皮纳尔”号这艘菲律宾建军以来最先进、吨位最大的军舰,成为菲海军的“旗舰”。2012年10月,菲律宾从美国购买了第二艘“汉密尔顿”级巡逻舰,该舰性能优于“德尔皮纳尔”号,舰上装备的武器系统、火力系统和通信系统都有所改进,根据合同将于2013年交付,目前菲海军人员正在接受相关操作训练。

虽然菲律宾海军预算不多,无力大量采购新型武器装备,但是近年来一直通过引进以及改装等措施进行装备换代,力求维持一支具有一定的快速反应能力,能够满足保护海洋权益这一当前突出需求的近岸海上力量。为此,菲律宾海军制定了“2020年能力升级计划”,从20 09年开始采购多用途攻击舰和登陆舰,2011~2012年,美军向菲律宾海军提供了2艘海岸警卫队退役的“汉密尔顿”级高续航力巡逻舰(HEC),第3艘也正在计划之中。2012年10月,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宣布,将以9000万欧元的价格向法国订购5艘巡逻艇,以加强在沿海和南海主权争议海域的防卫。部队建设方面,菲律宾海军于2004年组建特勤部队,由海军司令管辖,配备巡逻艇和飞机等装备,主要在沿岸和近海地区活动,目前已经应用于南海主权争夺。

菲律宾空军装备更为落后,可以说一架真正的战斗机也没有。2005年,菲律宾的二手战机F-5A全部退役,现存的21架OV-10“野马”轻型攻击机是菲空军的主力机型,而该机也是1992年菲律宾从美国接收的老旧机型。此外,尚能一用的还有62架“贝尔”UH-1U/M型直升机,也是越战时期的产物。2004年10月,菲律宾国防部宣布,为在未来提升菲律宾空军的战斗力,政府将实施“菲律宾国防改革计划”,其中空军将重点提高全天候作战能力和航空侦察能力。2013年7月,菲律宾宣布将“重建空军”,为空军优先采购战斗机、远程巡逻机、近距离空中支援飞机、运输机、攻击性直升机、多功能直升机和防空雷达等一系列武器装备,以及电子目视装置、先进导航设备、飞行模拟器等附属设备,以帮助飞行员在夜间及恶劣天气下遂行作战行动。菲律宾空军注重与美国等军事强国的军事演习,从中学习新的军事思想、先进的训练方法和科技战术战法,全面提高自身的战斗力。

作战思想:近岸防御-近海防御

菲律宾在作战指导思想上奉行纵深防御,重点加强菲律宾西、北、南三个方向的防御部署,具体划分为三种防御模式。一是外围侦察监视,利用飞机、水面舰艇和固定侦察系统实施不间断的侦察监视。平时侦察监视对象为各种渔船、海盗船、商业货轮以及各种飞机,战时扩大至敌方飞机和舰艇。二是海上防御,平时舰艇在侦察机的支援下对捕鱼作业区和专属经济区进行巡逻,战时海空力量进行有效协调,快速在各防区对敌海空目标实施打击。三是本土防御,在联合作战思想的指导下,组织各地区的地面部队和海空军部队,实施三军协同作战。

菲律宾海军的作战指导思想在菲军队中最具代表性。冷战结束后,菲律宾海军的作战指导思想由近岸防御发展为近海防御,并提出“保护海洋国土资源,抵御外敌入侵,确保海上交通”的海洋战略。海军的主要作战任务是保卫菲律宾众多的岛屿、漫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领海,打击海盗和毒品走私,协助政府其他部门保护国家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遂行救援、救灾行动,保护海洋权益和打击恐怖主义是其当前关注的焦点。

为支持近海防御的作战思想,菲律宾高度重视海空军的现代化建设,加强了现代战争特别是信息化条件下海空联合作战的理论研讨,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合理调整各军兵种、正规部队与后备部队的员额比例,积极发展与美国、日本和东盟地区国家的务实军事合作,全面提高本国军事实力。菲律宾是个相对贫穷的国家,没有大量资金采购新型装备,特别是海军武器装备,菲律宾海军舰艇至今仍是美国二战时期制造的。为改变落后的现状,2013年,菲政府公布了21.4亿美元的国防预算,其中部队现代化项目分配预算为1.2亿美元,主要用于更新海空军装备。

军事同盟:美菲关系迅速升温

美菲军事同盟是菲律宾军事战略的主要支柱。美菲军事同盟关系可追溯到二战前,1951年签署的《美菲共同防御条约》迄今已有60多年历史,条约规定美国对菲律宾防务负有保护、帮助之责。但是在1991年之前,马尼拉还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战略,菲律宾议会曾经拒绝美国租借苏比克湾海军基地,认为外国军事存在是殖民主义的残渣,侵犯了国家主权。1999年美济礁事件之后,菲律宾认识到美菲同盟的重要性,开始恢复在冷战结束后一度停滞的美菲军事合作,并签署了《菲美部队访问协议》,发出明确信号邀请更多美国士兵进入菲律宾轮战。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公开表示,保持大国势力在东南亚地区的平衡是该地区和平、繁荣与稳定的重要保证,阿罗约总统时期开始加强与美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合作。现在的马尼拉在外交绝望之下变得更加现实,公开邀请美国对中国进行军事干预。2012年10月,菲律宾政府已同意授权美军重新使用苏比克海空军事基地,意图将苏比克湾加入到美军遏华的第一岛链,防范中国在南海日益强大的海军力量。

美菲军事合作的主要形式是联合军事演习,近几年演习次数和规模都不断增加,以每年都举行的“肩并肩”联合军事演习为例,虽然表面上是演练反恐作战,但是近来加入了以中国为目标的训练内容,尤其是针对中国南海领土争端的登陆与反登陆作战。2013年6月,菲律宾与美国海军在南海举行代号为“克拉2013”的联合军事演习,菲律宾派出“德尔皮纳尔”号巡逻舰以及数艘小型舰船,美国则出动“菲茨杰拉德”号驱逐舰等,演习内容包括联合两栖登陆演习、海上安全行动、海洋权益意识、情报共享、丛林战以及人道主义救援和救灾等。菲律宾北吕宋地区海军司令诺多尔弗·特哈达称,此次演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菲美两国海军联合作战的“相互协作水平”。

此外,美国还向菲律宾军方提供各种财政和军事技术援助,比如对菲律宾军队进行培训,加强与菲军的情报交流与共享等。澳大利亚、日本等美国的亚太盟国最近也在公开支援菲律宾。日本与菲律宾签署防卫协定,在中国南海展开军事安全、反海盗、渔业和海洋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合作,计划向菲律宾海岸警卫队捐赠价值1.1亿美元的10艘新型巡逻艇,帮助马尼拉提高威慑和海监能力。此外,菲律宾近年来还加强了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印度等国海军的海上合作。

战略结果:邀美遏华无功而返

奥巴马出台“亚洲再平衡”战略以来,美国落实战略重心东移,向菲律宾提供了大量财政和军事援助,增加了联合军演,要求在南海的“航行自由权”,主张在海洋法公约和东盟框架下“和平解决争议”。美国的亚太盟国最近也在公开支援菲律宾,日本与菲律宾签署了防卫协定,澳大利亚也开始与马尼拉进行安全合作。但是中国海军实力不断强大,武装力量也越来越有影响力,有能力捍卫独立自主的战略方针,也有能力保卫南海资源。根据外媒报道,中国在得出美国实力下降的评估结论之后,把菲律宾看作“不起眼的角色”,认为这样一个国家又怎敢威胁要把南海问题国际化。

菲律宾一直寄希望于美军在南海主权争夺问题上直接制衡中国,近来与美国的关系迅速升温,欲与美国建立长期战略联盟,沦为美国在东南亚对中国对抗角力的前线国家。然而,随着领土争端不断升级,阿基诺三世的亲美战略选择受到怀疑,被国内反对派指责,为黄岩岛不惜战略牺牲,这种战略困境最终汇聚到四个相互关联的关键问题上:一是过度依赖美国使菲律宾丧失了战略灵活性和国家主权;二是菲律宾并不是美国的战略支点,美国对菲律宾的国家安全承诺并不明确,特别是和中国爆发武装冲突的情况下;三是马尼拉要求东盟主导南海行动准则的外交努力很难奏效;四是对抗中国这一主要贸易和投资伙伴要付出惨痛的经济和政治代价。

从目前的情况看,在对抗中国的问题上,菲律宾显然把美国估计得过高,造成在南海问题上的“过度挑衅”。与东盟国家的交易在金边被证明失败后,对抗中国使菲律宾在东盟很不合群,而印尼在南海问题上采取更温和的态度,获得了比菲律宾更大的战略空间。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已经用尽外交手段,目前惟一的可能就是依赖美国,在大国对抗的夹缝中诉求领土要求。就连美国等西方媒体也认为,菲律宾的鹰派言论不如创造性的外交手段务实,马尼拉的明智选择是寻求多边外交解决方案,由于美菲防务协定不涉及领土纠纷,如果与中国爆发武装冲突,美国不一定会站在菲律宾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