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做足“导”功

2013-04-12 00:00:00周连花
江西教育B 2013年4期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该放手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可是,怎样引导才有效?近日看了特级教师许序修的《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课堂实录,很受启发。许老师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精心设计,在引导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上做足了功夫。

师:你们都已经历过十多个春天了,能否用一句饱含情感的话说说你对春天的深刻感受?

生(齐):能!

生:春天是最有情感的,高兴的时候就风和日暖,生气的时候就雨打雷轰。

生:春天是最富诗意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生:春天是一位高超的化妆师,把花草树木、峰峦田野都装点得生机盎然。

师:感受真够深刻。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对“春”又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请速读课文,说一说朱自清先生讲春天是什么。(生默读)

生:春天是新生的娃娃。

生:春天是美丽的小姑娘。

生:春天是健壮的小伙子。

赏析开课伊始,教师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激起了他们原有的情感体验。在“对春天的感受”这个共同的切入点下顺势导入课文,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他们的阅读期待,提高了阅读兴趣。速读课文并说说作者对春的感受,在尊重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同时,引导他们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课文。

师:春天是娃娃,是小姑娘,是小伙子,你最喜欢的是——

生:娃娃。

师:请说说理由。

生:因为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师: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哪个同学能具体说说“新”在哪里?

生:刚睡醒张开眼是新,山朗润、水涨起、太阳红都是新的。

生:刚从土里钻出来的小草以及树上和草丛里的花儿是新的。

生:泥土的气息,青草的味儿,甚至空气、鸟鸣、牧曲都是新的。

生:春天的一切,整个春天都是新的。

师:都说得挺好。朱自清把春天比喻成刚落地的娃娃,目的是让人——

生:为娃娃的成长辛勤劳动。

生:从娃娃身上看到未来,看到希望。

师:意蕴很深刻。那有没有喜欢春姑娘的?

生:有,我喜欢,喜欢春姑娘的美。

师:春姑娘确实很美,花枝招展的。能否通过阅读,发挥想象,在叙述她的美中渗透自己的感受?

生:园子里、田野里满是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小草,给人一种轻盈、舒适的美。

生:树上的花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遍地的野花散在草丛中像眼睛,像星星。层次分明,参差错落,是一种匀称、和谐的美。

生:花丛中嗡嗡的蜜蜂和飞来飞去的蜂蝶,繁花嫩叶中的鸟儿和骑在牛背上的牧童,都欢欢乐乐。这一切给人一种愉悦的美。

生:细雨、薄烟笼罩下的村庄朦朦胧胧、隐隐约约,诗情画意般的很美很美。

生:蓝天上放飞的风筝,飘飘悠悠的,激发人们无尽的深思和遐想,更是美。

师:感受很深,想象力也很强,真佩服你们。读书啊,写作啊,都要这样,敢于思考,敢于想象,敢于发别人之未发。

师:春姑娘这么美,能不引发你们去——

生:去追逐。

师:能否说得更准确些?

生:去追求。

师:对!人生就是要大胆追求,不懈追求,只要敢于追求,人生的春天就一定是属于你们的。

师:朱自清把春天比喻成娃娃,比喻成小姑娘,还比喻成——

生(齐):健壮的青年。

师:这个健壮的青年谁喜欢?

生(齐):都喜欢!

师:请抓住关键的字、词、句,着重突出你的感受和领悟,说说喜欢的原因。

生:一个“张”字不仅仅指苏醒,“朗润”“涨”“红”等词也不仅仅指春天的山水和太阳的变化,更是指在春风的吹拂下,春天的一切都充满了活力。

生:一个“钻”字更是春天充满活力的高度体现。因为这个“钻”字,田园绿了,诱得人们在上面尽情地玩耍,诱得人们充满了活力。

生:一个“让”,一个“闹”,一个“眨”,花儿竞相绽放,蜂蝶竞相追逐,热热闹闹的景象令人惊讶不已。花、草、树木都人性化了。这就是春天,这就是充满活力的春天!

生:一个“抚摸”产生了尽情的“酝酿”“卖弄”和“应和”,便使人生发了万般感觉、万般想象、万般喜悦。

师:说得太好了。这感觉,这想象,这喜悦,全出自“抚摸”,“抚摸”传递着柔和、芳香和喜悦,这是多么的惬意和舒畅啊。令人情不自禁地对生活、对未来充满美好、强烈的畅想。请细读第六、七自然段,再深刻体味、联想和想象。

(生读)

生:即使是在薄烟般的细雨笼罩下,树叶仍绿得发亮,小草仍青得逼眼,勃勃的生命力真教你无法抵御。

生:即使是在上灯的傍晚,那点点黄晕的灯光,也闪射出无法抵御的光芒。

师:春天就是具有这么一股永恒的魅力!因而,蒙蒙细雨之中——

生:撑伞的、披蓑的、戴笠的,仍在行走,仍在劳作。这种执着,这种精神,让人感受到春天不可抵御的巨大力量。

生:于是,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涌出户外,拥抱春天,放飞希望。

生:于是,舒活筋骨,抖擞精神,“一年之计在于春”,所有的工夫为的都是所有的希望。

师:于是,人们簇拥着春天,挽着春天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去——

生:去憧憬美好的生活。

生:去实现美好的希望。

生:去建设美好的未来。

生:去奋斗,去追求,去创造。

师:奋斗、追求、创造,是春天赋予人们的神圣使命,因此,生活才有收获,希望才更美好,未来才更辉煌。所以我们要珍惜自然的春天,更要珍惜人生的春天,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为人生、为理想而不懈奋斗。

赏析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谈自己最喜欢作者对春天的哪一个比喻,并说明理由。实质上是引导他们深入研读课文,品味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师因学定教,顺学而导,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尤为可贵的是,这一环节教师的引导能循序渐进,逐步深入。首先,许老师让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哪一个比喻并说明理由;紧接着,他要求学生在叙述中渗透自己的感受,入情入境展开想象,使学生对春的感悟在与文本的交融中得到升华;最后,许老师进一步提高要求,引导学生发掘文本语言的精彩之处,通过品味语言、揣摩文字,体会作者行文的精妙。在培养学生语感的同时,也使他们不仅知道课文写了什么,还知道课文是怎样写的,为后一步的写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作者单位:湖北省黄梅县孔垄镇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jxjyjxsx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