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基本特点折射一般规律

2013-04-12 00:00:00刘丰忠
江西教育B 2013年4期

【教学实录】

(上课铃声一落,于老师挎着一只盛着水果和蔬菜的篮子走进教室)

班主任:于老师,您怎么挎着篮子来上课?

师:我家来了一位客人,买点东西准备中午回家招待一下。刚走到学校,上课铃响了,没来得及送到办公室。

生:于老师,我给您送到办公室吧!

师:别!我正好用它来上说话课。

(生睁大眼睛,露出了好奇并略带怀疑的目光)

师:小朋友,我家来了一位客人,他是个医生。我买了些什么东西招待他呢,小朋友注意看,看看谁能说一说。

(于老师把东西一一拿出来,放在讲台上)

生:于老师买了韭菜、苔菜、蒜苗、萝卜、苹果、橘子和香蕉招待客人。

生:于老师买了很多东西招待客人。有韭菜、苔菜、蒜苗、萝卜,还有苹果、橘子和香蕉。

师:请你们把每样东西的数量也说出来,就是说有多少韭菜,多少苹果······

生:于老师买了一捆韭菜,一捆苔菜,一把蒜苗,两个萝卜,七个苹果,八个橘子,两嘟噜香蕉招待客人。

生:应当说“两串香蕉”,不能说成“两嘟噜香蕉”。

师:“两串”用得好。但是说“两嘟噜也可以,这是群众语言。下面,我要求大家不但说出各种东西的数量,还要说出它们的特点,比如,什么颜色啦,什么气味啦,什么形状啦……同桌先说一说,说的人可以站起来,一边看一边说,说的时候声音不要太大。

(同桌练习说)

师:大家说得很带劲,有的小朋友说得准确、生动。谁能到前面来说一说?

生:于老师买了一捆绿油油的韭菜,一捆绿油油的苔菜,一把细长的嫩蒜苗,两只白白的萝卜,七个红红的苹果,八个黄澄澄的橘子,两串香喷喷的香蕉招待客人。

生:韭菜是嫩绿的,不是绿油油的。

师:小朋友说得很好,“嫩绿”这个词用得很准确。

生:香蕉还可以说“两串弯弯的香蕉”。

生:苹果还可以说“又圆又香的大苹果”。

师:到家后,我怎样用这些东西招待客人呢?

生:您回到家里,先把香蕉、橘子拿出来给客人吃,然后洗菜做饭。

师:是的,那我怎么说呢?

生:您就说:大夫——(笑声)

师:你怎么知道要喊客人“大夫”?

生:您不是说他是医生吗?您就说:大夫,您先吃橘子、香蕉。我去做饭,做好了,咱们就吃。(众笑)

师:你真懂事!这样吧,请你到前面来当于老师,我当客人,咱们试一试,好吗?你想好该怎么说,要做什么。

生:大夫,您好!(说完伸出右手)

师:您好!(互相握手)下班了?(笑声)

生:下班了。您等急了吧?(拿出一个橘子和一串香蕉)请您吃水果,我去做菜,做好了,咱们喝酒。(众笑)

师:麻烦您了,不要搞得太复杂,简单点。(众笑)

师:这个小朋友很会说话。下边请同桌一个当于老师,一个当大夫,照着刚才的样子说说。

(生情绪高昂地练习)

师:好了,我回家就按同学们说的去招待客人。

班主任:于老师,您买了那么多的东西,装在两只篮子里就好了。给,我的小提篮借给您用一下。(事先安排好的)

师:谢谢!哎,有了两只篮子该怎么装呢?谁愿意来帮我装?

生:我来帮您装!(他把韭菜、苔菜、萝卜和蒜苗放在一只篮子里,把苹果、香蕉和橘子放在另一只篮子里)

师:谢谢你,聪明的小朋友!

赏析特级教师于永正这节课涉及情境的创设和利用,涉及师生、生生的积极互动,口语交际流程的动态生成,口语训练和情感的融入,交际态度的选择,反应能力的培养诸多方面的和谐统一,以及口语交际活动和生活实践紧密联系等,体现了口语交际活动的基本特点,折射出口语交际教学的一般规律。

1.情境性。口语交际活动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能进行,交际主体总是在具体的时间、地点,就具体的话题,以具体的方式与具体的交际对象开展以口头言语为主的交际活动。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将学生引入精心设计、模拟重现的相关话题或现实情境中,以激起他们口语交际的欲望,并充满情感地进行口语交际活动,从而发展口语交际能力。在上述教学过程中,于老师精心营造交际情境,创设购物待客的情境,这样师与生、主与客、表演者与评价者就能在充满生活情趣的情境中和谐、自然地开展对话,交流看法,沟通情感,演绎生活,使教学真实而自然。

2.互动性。口语交际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其核心是交际,其特点是互动,教师必须尽量提供交际机会,创设平等和谐的互动氛围,设计多个连贯的互动情境,善于提出富有拓展性的话题。在上述教学过程中,于老师设计的几个话题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丰富了交际的内容。

3.生成性。口语交际教学时刻伴随着动态生成。于老师充分注意了动态生成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善于变换角度,点出关键,引导延伸。如从买菜说到洗菜做饭待客,从师生模拟待客转为生生模拟待客,从先模拟待客,到后“分类装篮”等。无一不是动态生成的生动体现,换得“东风”,“吹皱一池春水”,学生在交际时始终兴趣盎然。

4.综合性。综合性是口语交际的显著特点之一。口语交际教学不仅要进行口头语言的训练,还要联系生活激发情感,讲求方法,突出“历练”,培养学生文明的听说态度和机智的应对能力。此外,它必须融合、渗透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等因素。在上述教学过程中,于老师以口语表达训练为主线,兼容听力训练,其间有巧妙的激趣,有热情的鼓励,有观察,有表演,既与生活实况相符合,又寓初步的逻辑分类于其中,体现了语文交际教学综合性这一特点。

5.生活化。口语交际教学生活化要求教师面对生活,拓展口语交际的内容,审慎地选择贴近社会生活的话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善于激发他们关注生活的热情,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实践,从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于老师在教学中能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说蔬菜、水果,表演招待客人,无不来自于生活实际。学生因有生活基础,参与的热情高。(作者单位: 江西省万安县窑头镇夏平小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jxjyjxsx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