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要解困于“学、研、思”,还要解困于“心”。
有这样一位老师,我和她以前不熟悉。虽然以前听过她的课,只知道她是另外一个县一所小学的普通教师。一次去讲课的路上,因为我们一同坐车前往,还有中午在吃饭期间闲谈一会,所以对她有了更多一点了解。为了参加这次研讨会,她清晨5点多一点冒着蒙蒙细雨坐车从60多公里以外的县城赶往市教育局与我们会合。她是在电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应该说与她所教的科目不能算是专业,抑或不是科班出身吧。她现执教于一所农村小学,虽说只有五年教龄,也算是初出茅庐,看她洋溢着朝气和自信的外表,一脸灿烂的阳光,不用问就知道一定是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新生代教师。
在下午作专题报告时,她讲了一番让我感受至深的话。她说,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都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要突破这个樊篱的约束,适应新课程改革形势的要求,需要我们直面挑战。这个观念就是看我们用何种心态去面对。“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谁来打开你的心?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农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减少其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真正给教师“减负”,尽可能减轻教师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建立面对教师的心理咨询机构,建立教师活动俱乐部,定期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与疏导,定期对教师进行心理素质培训。
学校要以人为本,满足教师需要。做到烦恼有处倾诉,快乐有人分享,使教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形成良好的团体心理气氛;在教学管理中尽量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及思想压力,减少会议和形式主义的要求,科学管理,保持教师稳定的积极情绪,提高工作乐趣感;要采取多种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给教师提供一个宣泄压力、放松自我的空间。
教师也要积极调整认知心态,增强个人抗压性,抵触、抵抗、吼叫往往无济于事,与其如此,不如以乐观的心态去沟通,去悦纳,去尝试,或许在这个过程中有新的收获、新的发现和新的创新。(作者单位:四川省大竹县青年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