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要朴素一点,不需花言巧语,不要过多的教学媒体,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可以了。但是朴素的语文课堂并不等于苍白,课要上得厚实一点,课要上得深刻一点。”薛法根老师常常这么说,也常常这么做。在他的课堂教学中,“朴实”的背影无处不在。
一、朴实,来自于朴素的教学思想
薛老师一直主张:“轻轻松松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咬定“语言文字”不放松,立根原在“实践”中。他的语文教学始终着眼于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发展,力求课堂上看得到学生能力的生长。在教学《我选我》一文时,薛老师把目标定位为:
1.在教师指导下,结合课文及生活识字、学词,并积极运用于表达;
2.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习得规范的句式;
3.在教师引导下,对事件及人物有正确的认识,并能规范地表达。
一堂好的课应该从准确的教学目标开始。翻开各类教参,我们会发现教学目标的设定大体都是由“认识生字新词、感情朗读课文”和对文本核心价值的体悟三个方面组成,这似乎已成为普通语文教师的一个固定教学目标的设定模式。但是薛老师的教学目标不仅是字词的掌握,还强调了要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词语,要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词语;不仅要求朗读,而且要在诵读中习得规范的句式;不仅要对文本的核心价值有正确的认识,而且要运用规范的句式进行准确的表达。他的教学目标紧紧扣住语言训练,真正做到了扎根贴地,闪烁着薛老师朴实为本的教学思想。
二、朴实,体现于扎实的学习活动
薛老师的“朴实”语文就体现在基于学生立场,设计以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为基点的语文实践活动,把学生不会的教会,把学生看似会的教得更清楚。
以薛老师在教学《哪吒闹海》时的讲述故事的板块为例来讲。对于大部分的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讲这个故事是没什么难度的。因为《哪吒闹海》是孩子们耳熟能详的一个故事。无论是小说、影视,还是口耳相传,几乎都能发现这个故事的踪迹,有的甚至比课文更生动可感,更吸引学生。因此,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让学生体会并获得讲好故事的方法,便成为了这篇课文的教学点。基于这点,薛老师精心为孩子们设计了讲述故事这一活动:将一句话说成三句话。
夜叉从水底钻出来,只见_____________,便大喝一声______________;
哪吒转身一看,只见_____________,便笑着说______________;
夜叉一听,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只见____________”、一个“大喝一声”、一个“笑着说”、一个“便_____________”,将学生想象的闸门瞬间打开,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丰富的想象奔涌而出,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跃然眼前,生动的画面一一在孩子们的脑海中闪现,此时的文字已经活化为生动活泼的影像,当学生把表达作为一种需要,学生精彩的语言也如源头活水般自然地汩汩地流淌出来。学生的语言得到了真正的发展。而一句话变成三句话的这一方法更是深深地扎根在学生思想深处。
三、朴实,隐藏于机敏的课堂点拨
在薛老师的课堂上,你听不到口若悬河的长篇大论,也听不到激情四射的慷慨陈词,他的语言干净简练,机智幽默,看似轻描淡写、信手拈来,实则是深思熟虑后的朴实,机智灵活的矫正点拨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妙处,是朴素而有效的。以下是薛老师在《哪吒闹海》中的教学实录:
生:(读第一段)
师:读得真流利!你还可以读得更好些。这段话当中有些词语很重要,要读重音。哪些词语呢?称霸一方、兴风作浪、治一治。
这短短的看似平淡无奇几十个字中,细细咀嚼,你会发现个中无穷的滋味。在这里有一颗温暖而细腻的心,“读得真流利”是对孩子的成功的肯定,是对孩子学习积极性的呵护,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而“你还可以读得更好些”,是对孩子委婉地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是建议式的,不是命令式的、强制性的,是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最后的“这段话当中有些词语很重要,要读重音。哪些词语呢?称霸一方、兴风作浪、治一治”,则是对读好这段话的方法、要点的提示与点拨,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薛老师以他一贯朴实的语文教学风格屹立在教改的长河中。这种朴实,是语文的,是薛老师的教学风格,更是他的一种胸怀,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盛泽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