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放假前,我给学生放了一部电影,电影的名字叫《当幸福来敲门》。
于是,开学第一堂课,我问学生这部电影给他们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的答案很多。我给他们再次强调的还是我最喜欢的这句:There is no Y in“happiness”,It's an I.(幸福里面没有为什么,只有我。)我便问学生:到底什么是幸福?怎样去追求幸福?
我与学生分享了两篇文章。一篇是我自己假期写的读书反思,特别给他们读了书中这么一段:通常,老师或是一本书,能帮助我们更清楚地去了解一件事,去更熟悉一件我们已经知道的事。但最终,我们的进步、我们的成长和我们的幸福,却是来自我们面对自己、以及向自己提问的能力。
另外一篇选的是步入30岁的朱老师写的读后感。其实,他文章里面写得更多的是自己在30岁这个上有老下有小、事业也没有大成果时期所产生的各种忧虑和困惑。而我正是想借用这一段告诉学生,即使未来他们不会像电影里面的男主角那样落魄到一无所有的程度,但生活还是会给他们很多的挑战。现在的他们则需要——为40岁做准备。
“为40岁做准备”是山东省高密市第一中学的校训。这个校训的解读十分精彩:18岁是美丽的,而人生旅程中最绚丽的一页却应该在生命的40岁翻开。不要说40岁有多么遥远,这20年其实是弹指一挥间。虽说40岁就在眼前,但20年的历史跨越,足以让我们眼花缭乱。虚度今日,等待你的将是无尽的悔恨和遗憾。珍惜你拥有的青春年华,好好地把握现在,才能真正赢得未来,才能将你那如日中天的40岁勾画得绚丽璀璨……
我让学生向自己提问:“我的青春要用来做什么?难道,青春是用来浪费的?”学生们开始思考、沉默……此时,我适时播放了“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典礼视频,让学生们了解孟佩杰和刘伟的故事。看过之后,问及感受,学生们表示触动很大,有学生说感觉与他们相比,自己很幸福……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第九中学,选自《现代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