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进城就业,随之而来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赣州市章贡区树立服务发展、服务市民的民生理念,大力实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关爱工程,采取有效举措,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同样享受到公平、优质的义务教育,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区内学生在同一蓝天下快乐成长。
“开始我还为小孩读书的事发愁,没想到这么快就得到了解决。”近日,说起小孩上学的事,赣州七中初一(5)班学生家长刘成生感触颇多。原来,刘成生夫妻俩五年前来到赣州城区,在一家印刷厂做搬运工,在这之前,他俩的小孩一直在县城读书,由于老母亲去世、小孩无人照顾,刘成生只能把小孩接到身边学校就读。一次偶然的机会,刘成生在租房的小区宣传栏里看到了《章贡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手续》的宣传单。第二天,刘成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章贡区教育局办理入学手续,不出一个小时,小孩进城就读的事就办好了,工作人员还把赣州七中教务处的电话给了他,刘成生喜出望外。
根据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为了让符合条件的每一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更加便捷地就学,章贡区开通绿色通道,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在学校、社区张贴相关宣传资料,在网站上公布相关政策。同时,简化了入学报名程序,由区教育局统一审核、办理相关手续。
为了方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章贡区采取了相对就近、分片定点安置学校的办法,在中心城区确定了白云小学、天竺山小学、滨江一校、西津路小学、嵯峨寺小学、中山路小学、铁路小学、赣州二中、赣州七中、各镇中小学等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学校,大大满足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的需求,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同时,为了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合法权利,章贡区明文规定:禁止学校以任何理由和任何名义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收取“借读费”“赞助费”等,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轻装上阵”,百分之百入学。2004年至2011年年底,章贡区中小学共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0 473人,相关政策的有效落实和便捷的服务让众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到就学的同城待遇。
近日,一场特殊的生日聚会在章贡区中山路社区居民陈云朝家中举行。“爱心妈妈” 陈云朝和来自中山路小学的8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一起玩游戏,点蜡烛,唱“生日快乐”歌。“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这样过生日,有小伙伴和‘爱心妈妈’陪伴,我感到很快乐。”当天过生日的六(1)班学生彭聪高兴地说。
章贡区中山路小学是首批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的学校,为了让这些孩子尽快熟悉新环境,感受城市生活的温暖,中山路小学与中山路社区携手,建立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亲情之家”,聘请有爱心的社区党员为“爱心家长”,与学校外来务工子女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外来务工子女增强适应新环境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如今,走进中山路小学,随处可见孩子们一起学习、游戏的场景,随处可见他们灿烂的笑脸。谁也不曾想到,中山路小学在校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比例超过62%。各种关爱活动和第二课堂兴趣班活动,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集体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
在章贡区沙石镇中心小学,每天下午放学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其他学生一样都会高兴地走进他们的快乐园地——乡村少年宫。在这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可以和其他学生一道参加跳绳、绘画、航模等兴趣活动小组,融入到学校这个大家庭中。
一滴水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为了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尽快地融入集体,章贡区实行区内学生与他们统一编班、统一管理的方法,在学生管理、评优评先、入队入团和各类比赛等课外活动方面一视同仁。同时,在各校广泛开展“一帮一、一对一”师生结对、生生结对的帮扶活动,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2012年教师节,章贡区西津路小学大队辅导员陈春花老师收到的一张精美的贺卡上写着:“陈老师,您就像我的知心姐姐,让我重新树立学习、生活的信心,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以报答您对我的关爱……”寄这张贺卡的是刚从该校毕业的王林丽。原来在上学期,作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王林丽与弟弟王林辉同在西津路小学六(2)班就读,由于父母开始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对王林丽的学习和生活不闻不问,让王林丽很失落,一度产生辍学念头。陈春花老师得知这一情况后,利用学校“津润之家”的资源,多次和王林丽谈心,鼓励她不要放弃学业,安排老师辅导她学习,并邀请家长到学校与自己沟通,同时,将“津润之家”接受捐赠的爱心物品送到王林丽家中。经过一个星期“全方位”的帮扶,家长的育人思想得到了纠正,王林丽也恢复了往日的快乐。她毕业时以优异的成绩进入赣州三中就读。西津路小学精心打造的“津润之家”成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另一个温馨的家,呵护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健康成长。
为了切实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章贡区在各中小学为他们建立成长档案,设立心理咨询室,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及时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如今,在章贡区各中小学涌现出了“津润之家”“知心姐姐屋”“成长大讲堂”等一大批辅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疏导心理的特色做法,打造出抚慰心灵的温情驿站。
同一蓝天下,快乐共成长。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一项举措,更是一种责任,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付诸行动。正如章贡区中山路小学校长江远萍所说:“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应成为教育的一部分,我们要真正对这些孩子一视同仁,把关爱做到‘润物细无声’,让他们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责任编辑 许雅健
E-mail:jxjydxb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