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开成都地图,宛如一个巨大的“蜘蛛网”。按照地理远近,成都市将下辖的19个区县划分为“一圈层”(中心城区)、“二圈层”(近郊区县)和“三圈层”(远郊区县)。“虽然各圈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因地域不同呈现出一定差距,但我们希望每个圈层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均衡的教育。”成都市教育局局长吕信伟的话道出了“圈层融合”战略的意义。
实现教育“圈层”一体化发展,必须打破现行基础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基于此,“委托管理”和“名校领办”便在成都应运而生。“所谓‘委托管理’,就是一个县区授权另一个县区的一所学校来管理本地某所学校,托管期间,被委托学校拥有对管理学校的教育教学、行政管理、人事任免和财务管理的全部职权。”吕信伟说。
与“委托管理”同时展开的,还有“名校领办”模式。2012年8月,位于“三圈层”的金堂县城区家长送孩子读书多了两个选择——地处“一圈层”锦江区两所优质名校成都师范附属小学和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来到金堂县办起了分校。
“如果说托管对象更多是针对乡镇学校的话,那么名校领办的对象则往往是县区城关学校。”吕信伟说。在市教育局的主导下,锦江区和金堂县两地教育部门达成协议,金堂县提供场地和经费,锦江区输出人力和先进教育理念,在金堂县城区办两所分校。新学校教师按照本部的要求和标准全部从当地招聘,校长则由锦江区指定和选派。“托管”“领办”两种模式,就是用城区名校的示范作用,帮助农村薄弱学校提升其管理教学水平,给郊区学校树立榜样。
目前,成都中心六城区已先后与远郊9个区县建起城乡教育互动发展联盟,六城区130所学校还与远郊168所学校签订了结对发展协议,而这一切都是在不额外增加教师、不额外增加经费的前提下进行的。(刘 磊 黄 蔚 《中国教育报》 2013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