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课文中作者是怎样写小鸟的羽毛、嘴巴、眼睛的呢?轻轻打开课本翻到第93页,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哪一自然段中的哪一句话是写小鸟的羽毛、嘴巴、眼睛的呢?
(生自由读)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出示:________的小鸟)
生:这是一只可爱的小鸟。
师:是呀!这是一只非常可爱的小鸟。从哪里看出它可爱呢?
生: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
师:绿色的羽毛,是什么可爱?(羽毛)黄色的嘴巴,是什么可爱?(嘴巴)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是什么可爱?(眼睛)一闪一闪的眼睛是透亮的,好像会发光。生活中你见过什么东西是透明的,感觉很灵动的?
(生相继说出:天上的星星、萤火虫、繁星、阳光下水面的波纹……)
师:王老师再送一个和一闪一闪意思相近的词语给你们——忽闪忽闪。
(师引读: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
师:这只小鸟非常可爱。谁来给“非常”换意思相近的词?
生:特别。
生:十分。
……
(师指导读出小鸟的可爱)
师:老师也带来了一只小鸟。你能抓住小鸟的特点说一说吗?(出示小鸟图)
生:我看见树枝上站着一只小鸟,彩色的羽毛,长长的嘴巴,亮晶晶的眼睛,多可爱呀!
师:你已经学会按顺序观察,还能抓住小鸟的特点。好样的!
生:我看见一只小鸟,五颜六色的羽毛,又尖又长的嘴巴,两只眼睛忽闪忽闪的,非常可爱!
师:你说得具体生动,会学会用,真了不起!
生:我看见一只小鸟,羽毛是五彩缤纷的,嘴巴是橙色的,眼睛是一闪一闪的,真讨人喜欢。
师:你不光会通过观察抓住特点,还用上不同的句式,与众不同!掌声!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小男孩很喜欢小鸟呢?请你来读读这两句话。
(生读二、三句)
师:如果你就是小男孩,你为什么“给它食吃,给它水喝”?
生:怕它饿着,给它吃的;怕它渴了,给它水喝。
师:是呀,多细心的小男孩呀!还从哪里看出来呢?
生:我很着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师:小男孩着急什么?
生:小鸟一动不动。
师:着急和担心也是一种爱!看,小鸟已经一天不吃不喝了,它的眼睛不再有神了,小脑袋垂在了胸前。你们急不急?急!请读出来。(生读)
师:小鸟不吃也不喝,小男孩很着急。让我们一起来劝劝这只可爱的小鸟吧!
(出示配乐儿歌,师生一边做动作一边念儿歌:小鸟小鸟你别怕,这儿就是你的家。喝喝水,吃吃虫,拍拍翅膀做运动。小鸟小鸟你别气,我们一起做游戏。喝喝水,吃吃虫,拍拍翅膀做运动)
师:听了你们的劝,小鸟吃了吗?(没有)喝了吗?(没有)做游戏了吗?(没有)还是(一动也不动)。
师:是呀,这是为什么呢?再读句子,找找答案,你能发现一个关键词语。
生:关进笼子。
师:抓住关键词语,可以帮助理解课文。
(出示鸟关进笼子的动画,出示句式:小朋友,你把我关进笼子里,我________)
师:现在你就是那只小鸟,你对小男孩说—
生:小朋友,你把我关进笼子里,我想妈妈,请你放我出去!
师:你道出了小鸟的心声。
生:小朋友,你把我关进笼子里,我很害怕,我一点也不自由。
师:你想小鸟所想,你已经走进了小鸟的心中了。
生:小朋友,你把我关进笼子里,我想到窗口去看看风景。我很想回家。
师:可爱的小鸟此时变成了一只怎样的小鸟?
(出示:_______的小鸟。生相继说出:孤独、可怜、伤心、难过、失落……)
师:把小鸟关进笼子,就关住了小鸟的自由,就关住了母爱,关住了蓝天。小鸟怎能不伤心呢?一起读。
(生读)
师:正当小男孩毫无办法的时候,(播放鸟妈妈和小鸟的叫声)听到了谁的声音呢?
(指名一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这是谁的声音?
生:小鸟,鸟妈妈。
师:这声音有鸟妈妈的声音,也有小鸟的声音。从这样的声音里,你觉得鸟妈妈的心情怎样?
生:鸟妈妈很焦急。
师:联系上文,找一找,有一个词语和“焦急”意思相近。哪一个词?
生:着急。
师:“焦急”和“着急”又有什么不同呢?(出示:“焦”的古文字)古时候,一个字就是一幅画,古文字中的焦,上面这个“隹”是一种短尾巴的鸟,下面是火。把鸟放在火上烤,鸟妈妈此刻的心情就像在火上烤的感觉,你说急不急啊?所以“焦急”比“着急”更—
生:“焦急”比“着急”更急。
师:如果比“焦急”还要急,我们就可以在前面加个什么字?
生:多。
师:如果说你的心情特别快乐,就可以说—
生:多快乐!
师:如果说她十分漂亮,你就会说—
生:多漂亮!
师:如果说这个人非常兴奋,就可以说—
生:多兴奋!
师:在这样的词前面加个“多”,就表示程度更深。看着孩子被关在笼子里,鸟妈妈能不焦急吗?读。(生读)
师:不光字能表达感情,标点也能传情达意呢!你看,这里用了一个什么符号?
生:感叹号。
师:这更能表达鸟妈妈此时的心情多焦急呀!(指名读)
师:还从哪个词看出鸟妈妈此刻的心情多焦急?
生:叫唤。
师:“叫唤”是什么意思?有谁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爸爸妈妈找不到你了,很焦急,不停地叫你?
生:有一次,我和妈妈出去,妈妈找不到我,就大声地喊我:“王胡轩,王胡轩,你快出来。”
师:声音再焦急些?(生声音变大,又快)这就是“叫唤”。
师:为了找孩子,鸟妈妈飞了很久很久,边飞边喊,嗓子喊哑了,它找呀找呀,终于找到了孩子,却发现心爱的宝贝被关在笼子里,无法相救,鸟妈妈多焦急呀,不住地叫唤。此时此刻你就是鸟妈妈,你会说—
生:孩子,你怎么在这里呀!妈妈找你找得好苦啊!
师:这是一种责备,责备中是爱,更是焦急呀!
生:孩子,你怎么被关在笼子里呀?我可找到你了。
师:真是一只焦急的鸟妈妈。
师:现在你就是那只小鸟。你被关进笼子里,又渴又饿,见到了妈妈,一下子扑到笼子边,张开小嘴,拼命地叫。小鸟会对鸟妈妈说什么?
生:妈妈,快来救我呀!我要出去。
师:这样的画面怎能不伤心、不焦急呢!不仅鸟妈妈焦急,小鸟也很—
生:焦急。
(出示:________的小鸟)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
生:是一只焦急的小鸟
师:现在你是文中的小男孩,你想怎么做?
生:我想把小鸟放走。
师:你那么爱小鸟,小鸟放走了,可就看不到它了。你舍得吗?
生:舍得,因为小鸟太想妈妈了,我让它和妈妈在一起生活。
师:你是个善良的孩子。
生:我也舍得。因为我想还小鸟自由,还它快乐!
师:是呀,给它自由,给它快乐,才是真正的爱啊!(画爱心)文中的小男孩和你们一样,做出了一个什么决定?
生:把小鸟放回家去。
(课件出示小鸟特写镜头)
师:小鸟转过头来,拍拍翅膀,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和小男孩说什么?
生:谢谢你把我放了!
师:这是一只懂得感恩的小鸟!
生:谢谢你放我出来,我会回来看你的。
师:小鸟也有情有义呀!此时的小鸟变成了一只怎样的小鸟?
(出示:________的小鸟。生相继说出:自由的、快乐的、幸福的、自由自在的……)
师:这只小鸟由可爱到可怜到焦急到快乐,是因为小朋友通过读书,渐渐走进课文,走进小鸟的内心世界,所以有这样的体验!爱小鸟就要给它自由,如今小鸟又回到了妈妈的身边,它多么高兴。让我们一起记住这美好的一刻。
语文是什么?李林海教授在《言语教学论》中给了明确的界定:“在功能上,口头语是口头的语言运用,书面语是书面的语言运用,它们的概念都是‘语言运用’。换言之,语文就是语言的运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语言的运用是课程的核心任务,强调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必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突出“实践性”“综合性”特点。
执教者整堂课围绕“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这根明线和“为什么要放小鸟”这根暗线,随着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对小鸟的理解由“可爱——可怜——焦急——快乐”逐渐深入,实现言语由言到意的转换。执教者抓住课文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话,引导学生观察小鸟,运用不同句式,抓住嘴巴、羽毛、眼睛的特点来练说。面对另一只小鸟,在教师的点拨引领下,学生灵动的思维绽放出一朵朵璀璨夺目的花儿,生成许多鲜活的话语,有机地将书面语言活化为自己的语言,实现了“言”和“意”的统一。
执教者善于引领学生品味语言,在创设的多种具体的情景、语境、情境中,对“一闪一闪”“多焦急”“叫唤”等关键词品味咀嚼,通过“看图”“欣赏古文字的演变”“想象对话”等方法理解,层层递进,引领学生不断深入文本,玩味语言。这样既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文本,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此外,执教者通过生活情景创设想象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小动物,进行语言文字的多维训练。通过想象表达,学生对文中的角色有了更多真切的体验。
在上述教学环节中,执教者都聚焦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突出了“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是在用语文的方式教学生学语文。(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文萃小学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jxjyjxsx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