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要回归教学本然

2013-04-12 00:00:00吴要金
江西教育B 2013年12期

教学本然是基于教学现状的一种基本规律,一种内在诉求。“何以为教?贵穷本然。化为践履,左右逢源”(叶圣陶)。教师参与教研活动,也应遵循“教学本然”,并以此穷究,付诸实践,才能得到巨大收获。参与教研活动,教师应持有用之心,积极参与,以求得最大化的活动效益。

首先,要明本然之需。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的工作千头万绪,压力重重,于是就有借助参加教研活动来适当放松的思想。殊不知,“教师的工作有着回归性、不确定性和无边界性”(佐藤学),暂时的摆脱只是图一时之快,当再次回到工作岗位时,依旧需要面对来自学校、家庭等方面的诸多现实问题,依旧需要自己全方位地介入。其实,每次教研活动的举办都有着一定的目的,有着明确的主题,都会为解决问题而设。教师要先对教研内容做好必要的了解,依据自身工作实际进行认真思考,梳理出与该活动相匹配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走进教研,聆听专家讲座、观摩课堂教学,寻找问题解决之道。基于教学本然,明确自身所需,是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前提。

其次,要持有用之心。有用,是一种积极的持世心境,一种进取的乐观写照。许多教师认为,开展教研活动,无非是确立一个主题,上几节公开课,邀请几位专家助阵,让大家前往捧场,参与活动后没有什么收获。于是,以不屑的眼光看待,以应付的方式到场,以沉默的姿态参与,甚至以早退的做法离开。殊不知,承办方为把活动办好,准备了多长时间,花费了多少心血,开动了多少脑筋?譬如就确立的主题来说,没有深厚的积淀,没有广泛征求意见,没有一系列具体的成功做法和推广价值而随便确定的吗?所以,教师要以一颗积极有用的心态参与其中,既是对承办方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工作负责的一种表现。持有用之心,是每位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心理基础。

再次,要化践履之行。不管前方的路有多长,有多少坎坷,“你终究会到达某个地方,只要你向前走”(玛丽·罗琦)。“向前走!”不仅是积极心态的体现,更是行动执行的见证。教研活动,重在参与,参与者也终究会到达某个地方,领略到别样风景。教研活动前,教师除了先了解活动的目的、内容、形式等,更重要的是在活动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研讨。许多活动环节的尾声,都留有自由互动时间,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时间,把自己的思考与大家分享,把自己的疑问讲出来请大家帮助解决。这不仅是对教师敢于表达勇气的肯定,更是对教师勤于思考习惯的鼓励。

最后,要达逢源之效。在教研现场中的收获只是暂时的,可一旦活动结束,又该如何而为?教研活动最终目的是让教师的思想走向深入,让教师日常教学更加智慧。活动之后,教师要把活动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归类,用日记、随笔的形式把收获记载下来,同时,还预设深层次的思考板块,每隔一段时间,来填补这些深层思考的留白,不断增加思维的厚度。(作者单位:江苏省金湖县金南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