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雅安赈灾”看数据的重要性

2013-04-12 00:00:00孙梅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13年10期

【新闻链接】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据雅安市政府应急办通报,震中芦山县龙门乡99%以上房屋垮塌,卫生院、住院部停止工作,停水停电.截至2013年4月24日10时,共发生余震4045次,3级以上余震103次,最大余震5.7级.受灾人口152万,受灾面积12500平方公里.截至24日14时30分,地震共计造成196人死亡,失踪21人,11470人受伤.地震发生后,四川省立刻启动一级应急程序,军区部队紧急出动2000人赶往芦山,两架直升机已经起飞.目前红十字会已经调拨500顶帐篷运往受灾区域.

让所有的中国人都牵肠挂肚的芦山地震,新闻报道用一组组翔实的数据给出了受灾和救灾情况.

一、 新闻报道中的数据,告诉了我们什么

通过以上这一则新闻报道,我们能得到关于此次地震的哪些信息呢?

首先,数据告诉了我们此次地震的一些基本信息: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震中位置以及震级的强弱.透过这些数据,不难让我们作出以下比较:从汶川到玉树,再到雅安,三次地震有两次发生在了四川省内,看来四川省是地震高发区.

其次,我们更为关心的是:如此严重的地震到底造成了多少人员伤亡呢?同样,数据告诉我们:在地震发生的5天时间内,经过多方的共同努力,此次的伤亡数并不太多,这也让许多中国人感到欣慰!与汶川地震的伤亡数比较,看来我们已经学会了面对灾难如何理智地救灾,把损失减小再减小.中国人民是智慧的,更是勇敢的,也是坚强的!

最后,地震后的情况和救灾工作的进展也是我们所关注的:会不会有余震,会不会有疫情,受灾民众的生活能得到保障吗?数据告诉了我们余震的次数以及震级,为了保障灾民的生活,需要多少帐篷、日常生活用品,都一一列出数据.

一则简短的新闻,几个平凡的数据,却给了我们如此多的信息,让我们可以了解发生在千里之外的事件.看来,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数据了.

二、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进步离不开数据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的信息化进程开始从“信息时代”步入“大数据时代”.信息化产物——数据成为了一种新的资源.各国在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经济贸易增长、产业创新升级等各方面对数据资源的依赖越来越大,对数据资源的占有和利用已经成为决定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2011年上半年,以国际数据公司(IDC)和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为主导的多个美国咨询公司发布了两个关于大数据的前瞻性研究报告.其中,由美国易安信公司(EMC)赞助的题为《从混乱中挖掘价值》的IDC“数字宇宙”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的信息创造和复制总量超过了1.8ZB,在短短5年内增长了9倍,并且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达到令人恐怖的35ZB的数据量.而MGI的报告《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新领域》认为,如今的数据时时刻刻都在源源不断地渗入全球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数据正日益成为与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源同等重要的生产要素.

数据中存在的价值早已被人们发现.在1958年,IBM公司就提出了基于数据分析挖掘的商业智能概念,将企业中的数据转化为知识,帮助企业做出有效的决策.但这种企业级、小规模数据挖掘产生的效益并不足以让人们认识到数据的巨大潜能.而如今,各类社会、经济活动产生的,以及由键盘、传感器、摄像头等采集的数据呈现出指数式增长态势,不仅导致了对大数据存储和分析的巨大市场需求,也带动了数据密集产业的发展.据MGI测算,美国医疗行业的大数据每年可以创造3000亿美元的价值——比西班牙每年医疗投入的两倍还多;欧洲公共管理部门的大数据每年则有相当于2500亿欧元的价值——比希腊的GDP还高……

大数据创造的价值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在商业界,谷歌、亚马逊等跨国企业掌握了大量的全球个人用户数据,以此推出多种服务,扩大收益.在科学界,微软的科学家们系统介绍了科学研究“第四范式”(paradigm,前三范式分别为理论、实验和计算)——利用大数据分析去发现未知规则,例如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对包括约30万名患者的数万个数据点进行分析挖掘研究,以准确预测一名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在出院后的30天内是否会再次入院.在公共管理方面,美国纽约市政府收集了市民求助热线311电话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数据分析来发现问题,并据此采取措施管理城市.

三、 培养数据分析意识,让数据服务于生活

或许你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不从事与统计相关的行业,还需要去收集和分析数据吗?报刊、电视、广播、图书、互联网等许多方面都会给我们提供数据,并做了一定的分析,我们只要留意一下就行了.这确实是一个真实的情况,随便打开一份报纸,人们就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统计数据,以及由此做出的一系列解释.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据和解释都是可信的吗?统计常常被用来错误地表示某些信息,这就需要你作出理智的选择和分析.

来看这样一组数据吧.人一生的时间,从摇篮到坟墓,大概有24.75576亿秒.这个庞大数字,令人惊诧.然而对于大宇宙来说,它不过如大海聚沫,刹那生灭.人类的语言极为丰富,每种平均拥有约2.5万个单词或者字.世界上单词量最多的语种是英语,超过50万个.我们一天要说4300个词语,一生可能用到的词汇总量是1.232亿多个.我们一生平均要用坏3.5台洗衣机、3.4台电冰箱、3.2台微波炉、4.8台电视机、9.8台DVD机、15台电脑.制造一台个人电脑平均需要至少240公斤石油和22公斤化学品,再加上在生产过程中需要1.5吨水,因此你的台式电脑在出厂之前,所耗的原料就已经有一辆大型汽车那么重了.每个人一生都要制造40吨垃圾,可以把两个集装箱填得满满当当.现在,我们无须走出大门,就能了解全世界.我们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平均是148分钟,一年就是900小时,一生就是2944天.也就是说,我们要在这个盒子面前坐上整整8年.我们的一生,就这样在4.150077亿次眨眼中悄然度过.

简简单单的数据,告诉了我们生活中的点滴,透过这些数据,你想到了什么?不错,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珍惜当下的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等等,可以让数据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从而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可见,数据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点滴生活中,并且可以更好服务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