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荣 许志勤
(1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中 江苏 泰州 225300;2江苏省泰州中学 江苏 泰州 225300)
初高中衔接是高一阶段师生共同面临的问题。相对于初中,高一化学在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思维层次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需要学生逐步建立学科概念和学科思维方法。所以做好初高中衔接工作,帮助学生搭建平台、顺利过渡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我们对2012级高一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以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
本研究运用文献综述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等方法来收集与编写问卷题目。问卷内容涉及学生目前学情、学科素养、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等五个维度,共26个问题。
泰州地区某四星级高中2012级部分学生,共377人,其中中考成绩排大市前3000名的共352人。
被测学生共377人,中考化学均分52.9分(满分60分),高一期中考试化学均分89.9分(满分120分)。
有16.4%的学生认为自己高中化学学习比初中进步,有33.7%的学生认为高中化学学习与初中持平,有40.8%的学生认为自己高中化学学习比初中退步。有61.3%的学生对高中化学的教学方式非常适应或较适应,有32.6%的学生表示基本适应,5.6%的学生反映不适应。有78.5%的学生觉得老师讲课的难易程度合适,其余学生觉得太深或太浅。在开放性问题中少数学生反映教学进程快,跟不上教师上课的节奏。
以上数据说明多数学生对目前的教学方式基本适应,这和中考均分及高一期中成绩分析基本吻合。但从期中学情检测分析,已产生两极分化现象:最高分120分,高于 102 分的 13.6%,96~102 分的 30.7%,低于 72 分的15.5%,最低分28分。部分学生成绩急剧下滑的原因:一是学生本身化学基础知识薄弱,且多数没有及时复习的习惯;二是高中化学实施模块化教学,必修课每周只开2课时,上课节奏加快;三是不少高一教师受到经验思维的影响,对高一内容难度和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估计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有43.0%学生对化学学科有浓厚兴趣,产生兴趣的原因多为实验有趣、老师授课生动等,说明学生对化学学科的价值缺乏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兴趣多停留在形式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建构水平有待提高。 有22.3%学生认为化学的知识点零散,无规律可循,条理性差,说明这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没有形成化学的学科思维和基本知识体系,也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少数学生各科成绩均较差,学习存在困难,这是影响他们学习化学兴趣与动机的一个主要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有29.4%的学生认为自己掌握了正确、合适的学习方法,15.1%的学生从未意识到学好化学得讲究方法,33.4%的学生偶尔想到,但没有去尝试寻找好的方法,16.2%试着去实践别人介绍的方法,但没有效果放弃了。有24.3%的学生有课前预习的习惯,15.9%的学生学习环节主要是听课、做作业、考试,57.6%的学生偶尔复习。部分学生听课效率不高,对所学内容听懂、理解但遗忘率高、不能灵活运用。开放性问题中有学生反映尽管课本知识学生一看就懂,但拿到练习一做就错,有的甚至无从下手。由此可见,学生思维惰性较大,大多数学生只满足于课堂听老师讲解,缺乏独立思维、自主学习的能力。高一阶段化学学习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差异,学困生忽视了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反思和改造,学习策略应用水平低。
问卷中设计了两条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的问题,有91.5%的学生正确回答饮用水最简便有效的消毒方法是煮沸,有75.3%的学生知道酸雨的主要成分。酸雨认知度为75.3%,说明一些在教材中出现过但中考考试大纲中未做要求的知识点,学生印象不深。这可能与初三化学教师为了达到应试效果最优化,出现了考的教、不考的不教的情况,致使学生的科学素养达不到理想的水准。
问卷中化学基础知识考核部分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化学用语不规范、不能正确书写分子式。(2)文字表达能力差,不能有序组织语句。(3)关于物质分类标准不清晰。(4)基本概念掌握不到位。 (5)化学计算暴露出较多问题,如计算格式不规范、省略重要步骤、计算能力差等。当学生掌握一种计算方法之后,会形成习惯,而不愿意尝试新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在问卷计算题的解答中,绝大多数学生运用初中学过的根据物质的质量进行计算而不是运用高一刚刚学习物质的量进行计算,这体现了在物质的量这一概念的教学过程时,学生不能完全内化接受或者由于练习不到位。另外,有相当多的学生存在审题不仔细,答题不能按照题目要求回答等问题。
从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有近60%的学生顺利完成初高中过渡,有28%的学生在进入高一后化学学习遇到一些障碍,需要老师的及时指导。有15%左右学生在高一两个月的学习中已出现严重问题,这种状况和学生的化学素养及学习方法密切相关。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还要注意以下策略。
就学科特色而言,化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和生活密切相关,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化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使化学走出象牙塔,来到我们的生活中间。化学课程要从“面向少数人的化学”向“面向全体学生的化学”转变,培养对象从“培养科学家的化学”向“培养公民的化学”转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当前社会关注点,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生活、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那些客观存在的、逻辑严密的“共同知识”,而且更要关注那些主观存在的、情境生动的“个人知识”,关注走向生活的化学,关注与化学有关的能源问题、材料问题、污染问题,努力实现化学与现实世界的融合。
对于学生情感而言,“亲其师而信其道,亲其师而爱其学”。学生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愿意为他们所喜欢的学科和老师而努力,而对他们不喜欢的学科和老师持消极的学习态度。在高考、中考弱化化学学科地位的大环境下,化学教师更要把自己的情感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知学生所想,释学生所疑,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达到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 在开放性问题“你觉得你更适应初三化学教师的教学还是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为什么?“回答适应初三化学教师教学的学生大多留恋初三化学教师的敬业、细致、耐心,而回答适应高中化学教师教学的学生大多欣赏高中教师的博学、系统、自主。当然,学生的回答会因学生本身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以及教师教学习惯和教学水平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作为肩负着向学生体现化学学科价值重任的初、高中化学教师,我们应该取长补短,使学生形成化学学科的整体感,而不是让学生觉得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没太多联系,教师风格迥异,难以适应。
初中属于化学的启蒙阶段,其知识内容简单,教学多以实践或实物直观教学为基础,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直观认识多而原理少,学习方法以形象思维和机械记忆为主。进入高中以后,初中化学学到的直观知识上升为理论,用这些理论做指导来由表及里分析综合各种事实素材,这是一种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它既包括从特殊性到一般性的归纳过程,又包括从一般性到特殊性的演绎过程,需要学习者通过理解而不是直觉来把握知识,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来选配相应的方法。
为此,初中教师要克服应付中考的急功近利思想,真正真心地为学生的高中学习蓄力。比如,在元素化合价的教学中,避免让学生死背口诀,多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引导。以钠为例,钠是11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容易失去1个电子,钠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钠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这样,既完成了初中元素化合价的教学任务,又对高中元素周期律的知识有了很好的铺垫。又如,在讲解复分解反应时,避免让学生死背化学方程式,而从离子反应的角度进行引导。以中和反应为例,让学生领悟其反应实质为H++OH-=H2O,在离子反应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让学生体会探究的乐趣,这样,既完成了初中复分解反应的教学任务,又为高中的离子反应做了铺垫。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占支配地位,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实验。化学实验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创造出生动的教学情景,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问卷调查了初中阶段化学实验开展情况,在初中阶段要求学生进入实验室动手的八个基础实验中,学生亲自做过的平均不到四成。数据说明学生接触实验的机会偏少,且随初中学校不同而情况差异较大。因为中考的压力,一些学校的化学老师简化甚至省略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改由播放视频实验和讲实验代替。在开放性问题中不少学生表示希望自己动手做实验,更希望自行设计方案,做探究性实验。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教学要求,精心规划实验教学的具体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逐步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在设计实验教学时,要努力做到变演示实验为边讲边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力求增加实验的探究性。在条件许可时,要努力开发设计新的实验项目。
初三化学教师作为学科启蒙教师,不仅承担初中化学的教学任务,更承担着为高中化学奠定基础的任务。要帮助学生建立学科的的基本思想和观念,要特别重视化学用语和基本概念的教学。在教学中注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要过分强调定义的严密性,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发展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不能把概念讲死,不搞绝对化,要给学生以后的学习留下空间,同时要把握好教材的深广度。
高一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用所学化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上要创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而不是灌输者。要灵活多样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实验方法,推动学生自主思维,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把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