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君铭
(厦门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翻译是一种复杂的语言转换活动,涉及语言符号、历史背景、文化差异等诸多方面。由于语言结构和民族文化的差异,翻译的不可译客观存在。文化负载词是文化在语言词汇上的体现,蕴涵深厚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渊源,其不可译问题尤为突出。
关于不可译性,国内外翻译理论研究学者有诸多论述。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约翰·卡特福德(John Cartford)认为:“Translation is the replacement of textual materials in one language by equivalent textual material in another language.”①Catford J.C.,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5,p.20.翻译建立在源语和译语具有功能同等语境特征(equivalent situational features)的基础上;尽管语言具有同等表达力,由于语言的差异,意义无法在两种语言之间完全转移,必然导致不可译(untranslatability)。卡特福德将不可译分为语言的不可译(linguistic untranslatability)和文化的不可译(cultural untranslatability)。②Catford J.C.,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5.
文化负载词(Cultural-specific terms)指“在原始意义或概念意义之上蕴含丰富的社会文化意义的词语”③邓红顺,唐红芳:《异化:全球化语境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8期,第139页。,它涉及文化历史、宗教信仰、社会习俗等各个层面,是文化在语言词汇上的体现。由于不同文化在文化习俗、语言结构和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文化负载词存在一定的不可译现象,对此翻译人士认识由来已久。早在唐玄奘翻译心经时,就界定了佛经翻译中 “五不翻”,即五种名相不做翻译:尊重不翻;顺古不翻;多含义不翻;秘密不翻;此方无者不翻。④赵嗣崇:《白话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成都:成都出版社,1993年,第2页。所谓的名相就是印度佛教的文化负载词。
目前国内不可译研究集中在诗歌和文学方面,讨论汉英语音文字特征差异引起的不可译问题。作为特殊的文化词汇,文化负载词的不可译问题上有着特别的意义。
卡特福德认为语言的不可译是由于译语缺乏与源语相对应的形式特征 (lexical or syntactical substitute),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源语中多个词汇或语法单位共用一个语言形式;二是源语与译语的一词多义没有对应关系①谭载喜:《西文翻译简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255页。,其原因是语言在语音、语法、语义和语用方面的差异。因为汉英文化在语言形式上绝对相同或等值相对有限,而相对差异无限②包通法:《翻译过程中文化概念对应与空缺的处理》,《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第154页。,必然产生不可译。
文化负载词的语言不可译主要是源语与译语语义缺乏对应,即词汇的概念意义不相等值。依据语义学,词汇意义分为概念意义、感情色彩、风格意义和比喻意义,其中的概念意义就是词汇的语言意义③郭旭明:《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全球化语境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第73页。。唐玄奘在翻译“般若”时,认为“般若”名相含义深广,中文没有可以适当表达的词语,所以直译其音,为“此方无者不翻”④赵嗣崇:《白话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成都:成都出版社,1993年,第2页。。
词汇概念意义不等值源于汉英文化负载词之间缺乏相同概念意义的词汇空缺(lexical gap)或词义空白(somatic zero)⑤朱益平:《论旅游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西北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第160页。。这类中国特色事物缺乏等值英语词汇,容易出现不可译的情况,如太极拳,武术,科举,状元,降火,去湿,针灸的“酸,胀,痛,麻”,福娃,祥云火炬等等。
在翻译实践中,常常采用音译、直译、意译、阐译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如太极拳 (Taiji),饺子(Ziaozi),武术(Wushu),福娃(Fuwa),春节(Spring Festival),龙舟(dragon boat),纸老虎(paper tiger),皮蛋 (Preserved egg); 牌楼 (Pailou Building), 阴阳(Yinyang Philosophy),土楼(Tulou Building);粽子(Zongzi,a rice pudding/dumpling wrapped up with weed leaves), 天 安 门 (Tiananmen,the Gate of Heavenly Peace)。
这些翻译,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英语读者理解,但是,它们是否传达了相应的概念意义呢?
音译缺乏让读者理解的概念:般若一词自唐朝至今千年,只有佛教人士了解其真实的含义;即使有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背景,英语读者对Fuwa接受的只是名称,对其实质不知所云,更无法感受其中想要传达的中国文化精神;Tulou更是不知所云。直译缺乏对概念意义的准确传达,翻译的准确传达和正确理解有很大问题,出现较多的意义缺失;Dragon Boat只是一种中国事物的名称,缺乏实质的内涵;Paper Tiger给英语读者的概念更多是一种手工艺品,特别是在没有相关语境的情况下;Eight-part Essay丝毫无法传达八股文的 “又臭又长”。音译结合意译或者阐译的方式可以提高英语读者的理解,但是无法全面传达词汇的概念意义:Pailou Building无法展现牌楼的特质;Chinese herbal tea貌似解释了中国南方“凉茶”,却无法体现相应的地方文化内涵;Zongzi,a rice pudding/dumpling wrapped up with weed leaves可以套用在任何国家类似的食品上;Heavenly Peace无法表达“天安”的内涵。中国的特质文化名词,除了武术、京剧等少数词语真正获得认可之外,多数词语处于懵懂之间;有些词汇为英语文化接受,是长时间文化交流的成果。从Preserved egg被CNN评选为恶心食品之首可以看出翻译和食品被认可的情况。
针对浙江省旅游口号“诗话江南,山水浙江”的翻译,陈刚综合考虑提出 “Poetic Jiangnan,picturesque Zhejiang”;但是,他也认为很可能大多数欧美人士对此不知所云,因为江南的概念只能意会,“因不同使用者之特指内涵不同”;“只有跨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和大量投入和宣传才能产生效果,最终效果只能届时再看,抱乐观态度”。⑥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年,第34页。
卡特福德认为文化不可译是由于译语文化缺乏与源语文化文本功能对等的语境特征(relevant situational features)所导致的,文化的不可译较之语言的不可译没有那么绝对(less absolute)。⑦Catford J.C.,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5,p.99.文化的不可译来自于文化差异,当两种语言具有不同的历史发展进程,必然在历史发展、社会制度、宗教信仰、民情风俗等方面存在不对应,导致不可译。
文化负载词的文化不可译主要是文化意义的差异和空白导致的,也就是词汇的文化意义不等值。词汇的文化意义(联想意义)指概念意义之外具有的感情色彩、风格意义和比喻意义①郭旭明:《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全球化语境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第73页。。文化负载词是文化在语言上的体现,表达的意义不一定出现在目的语中,文化意义的不可译必然存在。
词汇文化意义不等值,表现在汉英文化中的词汇伪等值②陈君铭:《基于词汇对应关系的汉语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分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即词汇有相同或者相似的概念意义,但是文化意义不尽相同。它是历史传统和社会背景差异导致的词汇非对应和非重合现象③朱益平:《论旅游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第160页。,主要有两种情况:
第一是概念意义相同,但是文化意义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由于自然环境和历史差异的原因,不同的语言赋予相同事物不同的文化意义。狗在汉语中受到排挤,如丧家犬,而在英语中dog却备受爱戴,“love me,love my dog”。 “望子成龙”翻译成“to expect one’s son to became a dragon”,会让英语读者诧异,因为dragon在英语文化是喷火的怪物。
第二是概念意义相同,但是缺乏相应的文化意义。这类词汇主要是历史和文化概念,集中在历史典故,文化概念和宗教信仰等方面。汉语“解放前”的英语“before liberation”无法提供汉语的语境特征;中国人的“老天爷”在英语的“heaven”则没有信仰的含义。
在翻译实践中,借译、意译和阐译是经常采用的方法。借译(Cultural Equivalent)借用西方读者熟悉的文化和环境的事物来翻译汉语文化词④Newmark,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p.83.,有效避免翻译缺失和文化冲突,如龙tiger,桃花源Shangri-la,老天爷 God;当代英国学者,著名汉学家霍克斯(David Hawkes)在翻译《红楼梦》时,将丫鬟紫鹃翻译为Nightingale(夜莺)⑤Hawks David,The Story of the Stone,London:Penguin Books,1977.,而不是Cuckoo(紫鹃),因为西方文化中cuckoo的引申义是“出轨的女人”,与原作名字暗含的对高洁美好的追求不合。意译和阐译提供重要的负载信息,如解放前before liberation in 1949;苏东坡,Su Dongpo(1037-1101),the most versatile poet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960-1127);郑成功,General Zheng Chenggong,a national hero in late Ming Dynasty。
但是,这些翻译能为英语读者提供和汉语读者相似的语境吗?
借译在另一种文化寻找具有同样或者相近文化意义的词汇,受制于预设文化差异,只能是就事论事,个案的讨论而已:龙译tiger就无法传达汉语预设文化中的龙文化;“蝙蝠迎宾”的蝙蝠不译Bat,因为它在英语中是吸血鬼的象征,但是转换成Bird,则汉语“福”文化的味道荡然无存;《红楼梦》翻译为Red Mansion/Red chamber意境全失,the story of stone同样无法能够体现其艺术意境。借译还可能受到译语预设文化影响,丫鬟紫鹃借译为Nightingale(夜莺),避开了文化冲突,但是Nightingale在英语中含有音调优美的歌唱者/演说家、告密者、坐探的意思。此外,借译受限于翻译人员知识和背景,存在翻译人员一相情愿的理解,西施译为Chinese Cleopatra⑥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年,第343页。,貌似合理,但是Cleopatra为英语读者提供的预设文化语境或许更加接近武则天。意译和阐译尽管能提供一定的文化意义,但是依然很难让英语读者得到对等的感受:the beautiful Xishi无法让读者感受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西施;即使对heaven加以注释,也难以传达中国农耕社会遗留下来对“老天爷”的崇拜;before liberation in 1949 补充了时间因素,但是“解放前”蕴涵深沉的感情意义依然无法为英语读者领会;神仙译为immortal(immortals means a god or other being who is believed to live for ever),虽然意思大致相符(神,永生不灭者),但是缺乏汉语中“飘飘欲仙”的神仙形象⑦邸正宏:《论〈红楼梦〉中诗歌翻译的不可译性》,《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第26页。;苏堤春晓,Spring in Sudi Causeway,即使补充介绍苏东坡的时间背景,也无法传递唐宋八大家在中国文化中的厚重感觉。
文化意义不等值词汇的不可译在于英语读者缺乏预设文化,无法形成汉语文化负载词汇完整的联想意义,无法完全领会词汇的感情色彩、风格意义和比喻意义。
文化负载词之所以是文化负载词,是因为其丰富的概念意义和文化意义(联想意义),具有丰富的语言意义、感情色彩、风格意义和比喻意义。正如中国读者无法从Queen Elizabeth上领略英国人对其Golden Age的自豪感和荣耀感,英语读者无法从world上感受泱泱“天下”的气概,从Kangxi Emperor in Qing Dynasty上感受“康乾盛世”之荣光。
文化负载词的不可译性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但是对于文化负载词的不可译因素,不能受限制于困难因素,而应该多方面考虑,借助补偿手段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①陈登:《翻译中的不可译性及解决的方式》,《湖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第1期,第66页。。针对语言的不可译,传达概念意义是关键,翻译在于保证概念的传递;针对文化的不可译,文化意义是重点,翻译需要通过整体补偿在更高的言语层次寻找恰当翻译,保证文化意义得到传达。只有认识语言不可译性的焦点和文化不可译的难点,处理好文化负载词的不可译因素,才能在文化负载词翻译中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做好翻译工作,有效传达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