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轮联动”促均衡

2013-04-12 15:21:46郑立武
湖北教育 2013年10期
关键词:英山县全县学校

● 郑立武

近年来,英山县秉承“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幸福成长”的理念,高举均衡大旗,走出了一条“均衡、公平、优质”发展之路。

加强领导,落实保障保均衡

全县建立并完善了议教机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坚持定期到学校调研,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定期专题研究教育工作,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2012年8月,出台了《英山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规划了英山教育发展蓝图,并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颁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等一批文件相继出台,思源实验学校建设、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学校安全稳定等方面工作的“政府常务会议纪要”相继印发……

县直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全力支持教育均衡发展。县纪委、县监察局为教育发展保驾护航,制定下发了《关于规范对中小学校收费行为的暂行规定》,要求“各职能部门到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履行职能时,只检查不收费,有违规的只处理不罚款,取消对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一切收费和罚款项目”。县财政局、发改局、编办、人社局、公安局、住建局、规划局等部门为教育发展解难题、办实事,减免相关费用。鸡鸣河村、父子岭片区等为外乡教师补助交通费。社会各界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学校办实事,为贫困学生捐款捐物。

科学规划,统筹资源抓均衡

为了应对学龄人口的变化,英山县科学调整中小学布局。今年,按照就近入学原则增设了十几个教学点,较好地满足了边远山区群众子女就近入学的需要。

抢抓国家扶持贫困山区教育的机遇,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多方筹措办学资金,先后实施了校安工程、初中危改工程、食堂改造工程、捐赠项目等建设项目,三年累计投入近3亿元,新建、维修校舍近20万平方米,占全县校舍总面积的40%,中小学基本消除D级危房。统筹项目资金兴建寄宿制学校,解决了学生“住宿难、如厕难、就餐难”的问题。寄宿制学校基本实现“一生一铺”,大部分学校建有学生浴室。

改造薄弱学校,推进城乡学校均衡发展。2011年以来,全县投入2000万元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学前班配备了标准化课桌凳;完小以上学校全部建齐功能室,配备了电化教学装备、教育教学设备设施,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开通了班班通和校园网;中小学、初小和教学点全部配设了体育器材。另外,还争取到中国红十字会捐赠价值1500万元的图书,为完小以上学校配备了图书室。

选派优秀教师充实乡村学校。近三年,全县招聘新教师350多名,全部安置到乡村学校。从去年开始实施教师交流制度,每年从城区和师资富余学校选派50名以上的骨干教师到农村边远学校任教,农村学校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城区学校交流学习。各乡镇中心学校选派中学和中心小学优秀教师到初小和教学点任教、送课,全县所有学校全部实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同时,在区域内积极开展联片教研活动,推动乡村学校开展教研教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抓纲务本,内涵发展促均衡

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全县紧紧围绕质量这个“牛鼻子”下功夫、做文章。定期召开小学教学工作会议和初中教学工作会议,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以高效课堂建设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突破口,制定了《英山县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实施方案》,确定了13个试点学校,定期组织高效课堂建设学习培训会,每年召开两次以上的现场会或推进会,全县中小学积极探索适合校情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各校积极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工作,“教学比武”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家访”成为教师的课余生活。

厚重的学校文化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县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各校精心制订了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并围绕学校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标识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宣传文化等确定学校文化建设主题,实施学校文化建设,提升了学校办学品位。

教师素质是实现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全县始终把教师培训学习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突破口。在组织教师参加国培计划、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和市级教师培训的同时,结合县域实际和教师专业化成长需求,制订并实施《英山县教师培训工程实施方案》,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县级本土化教师轮训,主要组织通识理论、专业知识和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学习。

树立现代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手段,促使教育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人文化。出台“六个禁止”规范教育管理行为:禁止教职员工“带彩打牌”;禁止学校违规办班和违规招生;禁止学校乱收费;禁止学校和教师违规推销教辅、商品和向家长索要财物;禁止组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补课和有偿家教;禁止体罚、侮辱和伤害学生。令行禁止,英山县成为黄冈市第一家“全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中小学杜绝了举办重点班,校园内没有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没有发生伤害学生的事件。切实加强教师管理,清理不在岗教师,改革高级教师评聘办法,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评价改革,开展教师教学达标活动,通过管理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就近入学原则,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入学;重点高中将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2013年分配生指标达到70℅,促进了乡镇之间教育均衡发展。

加强后勤队伍建设,后勤管理从“创收型”转变为“服务型”。大力开展“五个创建”活动,推进后勤建设“十有八配套”工程;实施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学校食堂实现“零利润”要求。通过加强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初步实现了让学生“吃得好、住得好、用得好”的“三好”目标。强化学校财务管理,完善后勤财务管理制度,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提升了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了教育资金的使用安全。

一校一特,公平优质显高位均衡

在创新教育和特色学校建设中,县教育局主要在课程改革、教育教学、德育工作、教育科研、体育艺术、学校文化、学校管理等方面着力,坚持“一校一特”建设思路,培植了一批在办学上理念科学、机制稳定、经验成熟、风格独特、个性鲜明、效益显著的学校,打造了留守儿童教育、乡村学校少年宫、学生资助等教育品牌,全县初步形成“校校有特色、班班有特点、人人有特长”的大格局。

留守儿童教育特色突出。创新留守儿童招生、教育、管理等,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社会联动、学校主体”的留守儿童管理体系,探索了档案管理、伙伴牵手、结对帮扶等管理办法,开展视频对话、“爱心妈妈(爸爸)”、书信大赛等活动,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应。学生资助工作成效显著,确保了贫困家庭学生上得起学。

学校坚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足时开设体育课,落实大课间活动,开展校园集体舞和冬季长跑。县教育局定期组织中小学生运动会,学校每年举办体育艺术节。

积极利用闲置校产为教育服务。2011年,利用原县师范成立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以学生艺术特长、科技素养培养为目标,开展绘画、书法、舞蹈、钢琴、机器人等兴趣项目30多个;2013年,利用彭畈中学成立青少年户外活动中心,填补了黄冈市青少年户外活动基地的空白,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攀岩、射击、陶艺、种植、雕刻等50多个动手实践项目。

猜你喜欢
英山县全县学校
湖北省英山县黄梅戏剧团
黄梅戏艺术(2020年2期)2020-07-06 09:37:04
游英山县马鞍寨
防疫满分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宁陵县举行中小学跳绳比赛
下一代英才(2015年2期)2015-05-30 22:39:57
奇妙学校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晚晴(2014年10期)2014-10-24 10:53:58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