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策略

2013-04-12 04:07
衡水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皖西大别山红色旅游

张 善 庆

(皖西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随着我国颁布了《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从政策上确立了我国发展红色旅游的目标和主题内容。在全国范围内,许多地方政府纷纷行动起来,举行红色旅游研讨会,积极探讨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对策,地方政府在政策、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进而在理论研究方面逐步予以重视,使得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的研究飞速发展。

一、大别山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外关于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很多学者就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但红色旅游的研究相对滞后于实践,总体而言不够深入和系统,一些专题研究也都较为分散,许多研究只是就地方旅游开发的实践提出一些措施和建议等,对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的研究缺乏理论的广度和深度,在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上也不具有普遍适用性[1]。目前对红色旅游的研究还处于理论性探讨,缺乏系统性模式、模型的研究论证。而对大别山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缺乏一个明确的、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因此,大别山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具有一定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对于传统的名山大川的旅游形式而言,红色旅游发展年份不长,更多的是依托当地的红色革命历史文化创立、发展的。就其发展态势而言,非常快速。如何在现有的地理位置与当地的红色革命历史文化相融合,努力提升红色旅游的品牌竞争力,在保持良好的教育功能的前提下,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旅游环境,获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目前红色旅游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学术界对于大别山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已有较为详实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例如,在著作方面有《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史》《大别山风云录》;资料集方面有《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鄂豫皖苏区革命史资料选编》《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回忆录方面有《艰苦的历程》《皖西革命回忆录》。许多学者专家大多只是侧重于政治、军事、财政及教育等方面,而对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大别山的红色旅游在全国还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尤其是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这个课题的系统研究尤为少见。尽管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较少,但也还有一些学术成果可以借鉴,如皖西学院教授万青在《中国农学通报》发表的“关于开发大别山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探讨”,杨安宁、杨玉秀等在《市场论坛》上发表的“红色旅游开发的几点建议—以大别山红色旅游区为例”等论文,都对红色旅游文化的研究和开发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见解和思路。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张东英“大别山生态旅游发展问题的管理学思考”的论文,首先分析了发展大别山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论证了发展大别山生态旅游的可行性,整个论文的重点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打造精品名牌、实施知识化管理、注重集约型增长、创新运营体制和加强环境建设等7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大别山生态旅游发展问题的管理学对策[2]。还有合肥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张树萍的学位论文“皖西红色旅游发展战略”等论文,都涉及了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的研究。但从整体上来说都还没有系统的研究,可以说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做更深入性的探究,为文化强省提供政策的依据和参考。

二、大别山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的策略及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大别山作为红色革命的老区,有着发展红色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发掘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以大别山红色文化为主要艺术研究对象创作出的成果将会使皖西地区社会知名度得到提高,使红色文化产业化有所发展。

皖西地区有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大别山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皖西六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之一,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织部分,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徐海东、郭述申、程子华、洪学智等早年从事革命活动和战斗过的地方。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中,皖西地区先后有 30多万优秀儿女为党为国捐躯。其中建国后被追认的在册烈士就达2.6万余名,涌现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军长许继慎、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三师和皖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导者和创建者舒传贤、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十一师师长周维炯等一大批著名英烈[3]。皖西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留下的旧居旧址大多保存完好,蕴涵着深厚的革命历史和文化内涵。

目前,皖西的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还没能得到较好的整合和合理利用,各博物馆、纪念馆的研究工作不够深入,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特别是县级馆大多是利用旧址作展厅,设施简陋,陈列手法落伍。虽然革命文物资源丰富,保护级别也很高,但文保单位分布较为分散,规模较小,尤其是红色题材的作品基本没有陈列和展示等等。这对进一步营造红色皖西的环境氛围极为不利,也是不能满足广大旅游者需求的重要原因。作为红色文化展示载体的博物馆、纪念馆,近年来就社会效益而言,有喜也有忧。除个别场馆,加大了投入,环境陈列条件得到了改善,经济效益尚可外,大部分博物馆甚至已到了门庭冷落的处境。究其原因,就其博物馆本身而言,主要表现为宣传力度弱、陈列展览内容陈旧、形式单调、设施简陋,跟不上观众的需求,难以激发人们对博物馆的热情。

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对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整理,运用科学理论进行合理论证,在此基础上制定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开发的总体规划,从红色资源、旅游产品、旅游市场 3方面运作,形成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开发的良好发展模式,提出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对策。笔者认为,大别山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 充分发挥大别山红色旅游的优势资源,研究大别山红色文化、皖西传统文化,开展红色民歌整理编辑,努力创作出反映大别山红色文化的优秀文艺作品,形成一批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成果。

2) 利用大别山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积极开发打造能反映红色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装饰工艺品,以产学研的合作模式,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

3) 调查、整理和分析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的文化产品,如历史文献、红色标语、红色宣传画及大型革命题材画作的创作,为红色旅游资源文化的开发分析和案例研究做准备。

4) 加强六安市红色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发展。六安市是“中国园林城市”,六安市的天堂寨风景区是我国4A风景名胜区,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大别山又属于革命老区,加强大别山的旅游资源整合势在必行。

5) 在皖西学院现有“文化艺术中心”和“大别山红色文化创新实践中心”基础上,整理研究两中心前期的有关研究成果,整合现有的研究资源,建立与培育以皖西红色文化为艺术研究方向的学术创作创新团队,形成在全国有自己鲜明特色的红色文化艺术研究和艺术创作的基地。

6) 归纳研究的主要成果,撰写论文报告,挖掘革命题材进行艺术创作,并确定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

发扬革命传统教育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举措。红色旅游是伴随着这些活动的开展而加速发展起来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中,留下的许多的革命遗址、遗迹和纪念物,这些都是红色文化的载体。从某种意义上看,红色文化既是革命优良传统文化,同时又是直接的文化产品形式。普通文化旅游往往注重整体区域环境上的文化体验,以地域文化的特色优势和具体的古迹来招揽游客。红色旅游是把革命优良传统文化与区域旅游资源相互结合,我们应当看到红色旅游是一种文化旅游,更是一种文化特色旅游。所以,在开发红色旅游的过程中,要利用本地区的革命遗址、遗迹和纪念物,搜集整理革命历史材料,使红色旅游产品既能体现地方区域特性,又具有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

当然,发展红色旅游,必须要按照旅游规律来规划、设计旅游产品。同时,在发展红色旅游产品的过程中,要增强红色旅游产品服务社会的功能。一个好的红色旅游项目需要对此红色资源进行整合,再加以科学的包装,用朴实、平和的语言来讲述高尚但又纯粹的政治内涵,要将革命历史材料演化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物。只有这样,红色旅游资源才能充分体现其内在的精神价值,做到经济效益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在新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历史时期,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既要看到红色旅游发展带来的机遇,又要看到在开发过程中碰到的艰辛与挑战。利用大别山自身的条件充分、合理开发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必须要做到政府扶持、科学规划、优势互补,力争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在发展中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带动皖西革命老区人民早日奔小康。在政府指导的同时,实行市场化运作,努力使大别山红色旅游得到持续、稳定和健康的发展,这样才能使六安市红色旅游产业走上规模化、精品化之路。

三、大别山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大别山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思路和方法主要是通过搜集、查阅大量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和考察交流,获得第一手材料。运用现代教育科学的研究成果,在参考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大别山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研究入手,着重研究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探索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保护发展变迁规律及对皖西地域文化的形成产生的影响。

为了提高研究的科学水平,保证研究结果、结论的正确性,力求在相同条件下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多次以上的研究与实践。查阅各地图书馆的相关资料,有重点的整理归类。走访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域了解大别山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现况。届时将通过各种交流、座谈、参观等形式获得与本课题相关的第一手材料。并与相关的研究、论述进行综合,进行缜密研究,以增强研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先进性。

在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教育科学的研究成果,对大别山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历史演变进行必要的梳理,对目前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进行分析研究,紧紧围绕着大别山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特点,进行必要的论述,突出实用性,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结合实地考察实践,建立大别山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的脉络体系。

通过对大别山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的研究,将探索出大别山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新思路[4]。加强和完善大别山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整理与保护;实现大别山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应用性,为大别山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建立在全国具有影响的大别山红色旅游文化示范基地。

[1] 付晓刚.红色旅游开发研究——以井冈山市为例[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6:6.

[2] 何东英.大别山生态旅游发展问题的管理学思考[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4.

[3] 陈再道.陈再道回忆录[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34-36.

[4] 江峰.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影响因子透析[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32-34.

猜你喜欢
皖西大别山红色旅游
大别山的早晨(油 画)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又见大别山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回马枪
再见了,大别山
回马枪
同处大别山,差别为何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