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忠贤,赵燕云
(1.四川文理学院 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四川 达州 635000;2.中共达州市委党校,四川 达州 635000)
从产业结构演进路径看革命老区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
——以四川省达州市为视角
傅忠贤1,赵燕云2
(1.四川文理学院 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四川 达州 635000;2.中共达州市委党校,四川 达州 635000)
产业支撑能力是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内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提升区域产业支撑能力的核心和关键。产业结构的演进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革命老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解决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动力源泉问题;实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双轮驱动”,解决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路径问题;重视由研发、制造、营销、服务构成的完整产业价值链条,抢占产业价值链条的高端阵地,解决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目标问题;强化科技、教育、信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支撑作用,解决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问题。
产业结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策略;革命老区
产业结构的演进路径深刻反映着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度和性质。如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摆在革命老区人民面前的一道难题。从产业结构演进路径的历史经验中吸取思想养料,对革命老区完成产业转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推进产业现代化进程,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有裨益。
产业支撑能力是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内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提升区域产业支撑能力的核心和关键。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对于加快革命老区的发展步伐,具有重大的意义。
革命老区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特殊区域,
国家“十二五规划”把它列为我国四类特殊区域
之首(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如果从革命老区区域特性角度着眼,可以说它兼具我国四类特殊困难区域的所有特征,而这正是革命老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困难所在。
就达州的实际情况看:达州是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苏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地处川渝鄂陕结合部的秦巴山区,位于周围大都市成都、重庆、西安、武汉的辐射边界,其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历史任务尤为艰巨。一是经济发展水平低,支撑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非常脆弱。2010年末全市GDP790亿元,在全省经济总量16898.6亿元中仅占4.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亿元,占全省2010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61.0亿元的1.9%,达州主要靠国家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63元,远低于全省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6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40元的发展水平,贫穷落后依然是达州的基本市情。[1]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弱、第三产业发展慢,刚刚完成从农业主导产业向工业主导产业转变的历史性跨越,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3.7:49.1:27.2,远远落后于全省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14.7∶50.7∶34.6的发展步伐。三是工业发展停留在价值链低端,以劳动密集型和初加工型为主,在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尚无一席之地。四是产品结构单一,缺少品牌支撑,更鲜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五是战略新兴产业发育缓、步伐慢、力度不够。六是城镇化水平低,产业吸纳能力不足,2010年底全市城镇化率仅为33.8%,低于2010年四川省的平均水平40%六个多百分点。
产业发展具有漫长的历史,产业结构的演变也呈现出自身的规律。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强力推动下,产业结构不断朝着纵向高级化和横向合理化的方向发展。高级化和合理化成为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路径,是产业发展的总趋势。[2]
产业高级化和合理化趋势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在工业化进程的不同阶段,一二三产业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明显改变,按照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重和产业就业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两项指标从大到小的排序,工业化进程顺次经过孕育阶段、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和后工业化阶段四个时期,一二三产业产业结构比例呈现出从“一二三型”向“二一三型”再向“三二一型”转变的客观趋势;二是在工业化进程中主导产业发生快速转换,轻纺工业逐步取代农业的主导产业地位,随后又被重化工产业取代;三是三大产业内在演进轨迹都呈现出高技术化的共同特征,第一产业从传统粗放型逐步向现代集约型转变,专业化、标准化、设施化、品牌化、绿色生态化成为大方向,第二产业朝着加工型、信息化方向发展,工业化信息化融合成为工业化进程总体走向,第三产业也要求实现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四是资源结构变动带动产业结构演进,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再向知识技术密集型演进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五是从市场导向角度看,市场体系不断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区域性迈向全球化。[3]
革命老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考虑现有的产业基础和产业发展水平,必须充分了解自身的资源结构状况和市场发育特点,必须充分尊重产业演变的自身规律和发展路径,采取恰当的策略,科学决策,才能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取得较好的成效。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这既为我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速产业现代化进程确定了目标,指明了方向,也为革命老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指明了出路。革命老区必须自觉遵循产业演变规律,积极引导产业转移,优化产业布局,运用科学技术成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坚持节能减排降耗,重视环境保护,着力提高经济效益;必须高度重视研发和创新,抢占价值链的高端领域。笔者以为,革命老区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进程中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解决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动力源泉问题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中央针对我国目前产业发展中技术水平低、对资源过度依赖、高投入低产出、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4]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关系到生产力布局的重新调适、关系到国民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治本之举。如果不从战略高度认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不从系统整体优化的视角看待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就难以使我们的思想认识到位。实践中要注意克服几种不良倾向:一是急于求成的浮躁倾向。一些地方虽然高度重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但脱离本地实际情况,淡忘区域比较优势和产业发展现状,心浮气躁,追求短期效应。二是形式主义的应付倾向。一些地方没有根本上领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精髓,没有激发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内在需求,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单纯看成文字表达方式的一种“新提法”或使用的一种“新词语”,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完成上级下达的一种外在的政治性任务,应付了事,做表面文章,形式上“轰轰烈烈”,传统产业体系没有丝毫改善。三是无所作为的逃避倾向。一些地方尤其是欠发达地方,惧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高复杂性、高成本性和高风险性,认为这是发达地区的任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还没有步入这个阶段,因而沿袭以前的做法,按兵不动。四是各行其事的自发随意倾向。一些地方片面追求单纯的“市场导向”,忽视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问题上的政府宏观调控职责,没有开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顶层设计”,缺少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规划,因而出现了各自为政、分散出击、自发随意的倾向。
(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双轮驱动”,解决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路径问题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从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路径来看,主要包括两个既相互联系又彼此促进的过程。一是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因为战略新兴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生产率上升快、需求收入弹性大、资源耗用少等特征,是引领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领头羊”,也是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的“前沿阵地”。当前我国要大力发展以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二是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提高传统产业的装备技术水平,加快传统产业升级优化步伐,不断在新的技术平台上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使之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产业结构高级化,推进三次产业沿着“一二三型”向“二一三型”和“二三一型”最终向“三二一型”演进升级;二是产业组织集聚化,推动作为产业载体的各类产业组织向企业集团、产业集群、产业联盟等“集合体”方向发展;三是产业系统功能明晰化,构成产业体系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基础产业轮廓清晰、层次分明,形成梯次发展的产业演进系统,并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相适应;四是产业支撑平台完善化,构建起包括区域创新能力、融资能力、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城市承载能力在内的完善强劲的产业支撑系统;五是产业发展环境优越化,着力改善包括宏观调控、产业政策、政治法治、社会人文等在内的产业发展环境。
(三)重视由研发、制造、营销、服务构成的完整产业价值链条,抢占产业价值链条的高端阵地,解决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目标问题
从国际分工的角度看,现代产业体系是指能够通过有效条件的整合,支撑和保障集产品创意、设计、研发、制造、营销、物流、品牌推广等环节于一体的,能够创造和实现高附加值产品的产业体系。[5]在产业微笑曲线中,产业上游的创意、设计、研发和产业下游的营销、服务、物流、品牌推广是附加值较高的两端,中端的制造环节利润最少。单纯的加工制造不但赢利能力较低,而且容易在技术和营销上受制于人。从国际产业发展的实际经验看,在价值链背景下的全球化分工体系中,高技术的无形产业最终将控制低端的有形的标准化的制造业产业,而标准和游戏规则的制定、贯彻将左右全世界的产业运行,经济全球化参与者的双赢过程总是更有利于价值链高端的实际操控者,只有在研发和创新中占有优势的企业和国家才更有资格占据价值链高端的有利位置。因此,努力向上游和下游延伸产业链,抢占产业价值链条的高端阵地,取得发展的主动权自然成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目标。
(四)强化科技、教育、信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支撑作用,解决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问题
从系统论角度看,生产要素并非只包含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因素,还包括科技、教育、信息、人才、管理等要素,现代产业体系是由所有这些要素组合而成的一个开放性的系统。科技、教育、信息、人才、管理正是产业体系高技术含量的源泉和高附加值的保障。只有强化科技、教育、信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支撑作用,才能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节能环保水平、产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才能真正实现资源节约利用和节能减排目标,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充分发挥科技、教育、信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支撑作用,正是革命老区以至全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1] 四川省统计局.四川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四川日报,2011-03-15(03).
[2] 龚绍东.产业体系结构形态的历史演进与现代创新[J].产经评论,2010(1):48-51.
[3] 史忠良.新编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328.
[4] 王金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中之重[N].中国经济时报,2010-09-15(01).
[5] 魏农建.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137.
[责任编辑邓杰]
OntheConstructionofModernIndustrialSystemintheRevolutionaryBases:ACasefromDazhou
FU Zhong-xian1, ZHAO Yan-yun2
(1. Sichuan Revolutionary Base Research Center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Dazhou Sichuan 635000; 2. Party School of Dazhou Municipal Party Committee, Dazhou Sichuan 635000, China)
The industrial holding for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 regional self-achieve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can improve the holding force. The gradual progress of industry structure is dynamic. The motivation is the emancipation of minds and new idea, the way is the reform of traditional indust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industry, the goal is the occupation of higher value links by the stresses on research, making, marketing and service, the breakthrough point is emphases on technique, education, information, talents and management.
evolution of industry; modern industry system; strategy; revolutionary base
2012-11-19
2010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革命老区(川陕苏区)自我发展能力研究”(SC10E022);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2010年重点课题“四川革命老区自我发展能力研究”(SLQ2010A-04)
傅忠贤(1965—),男,四川平昌人。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赵燕云(1963—),女,四川巴中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F207
A
1674-5248(2013)01-0132-04